第三十章《下册》(8)
三十江淮河朔战未休朱全忠怒气冲天回到汴州,声言要将朱珍和李唐宾一同治罪,斩首示众。
谋士敬翔劝阻道:“请太尉息怒。如今四面用兵,正是用人之际,不可擅杀大将。朱珍、李唐宾勇猛善战,战功卓著。二人犹如太尉左右手,岂可自残手足?”
朱全忠气哼哼地反问:“朱珍、李唐宾目无军纪,擅离职守,置数万人马于不顾逃回汴州,难道不应治罪吗?”
敬翔笑眯眯地说道:“太尉所言,自然有理。朱珍、李唐宾实在可恨。但他们对太尉并无二心,只是相互猜疑而生误会。太尉可严加训斥,命二人和解,戴罪立功。他们自会感激太尉恩德,努力战场立功,早日攻取郓州、兖州。太尉何乐而不为呢?”
朱全忠茅塞顿开。待朱珍、李唐宾先后来向他请罪时,他对二人严加训斥,警告不得再犯,并要二人相互道歉。而后命他们仍任原职,回濮州统兵再战,早日攻占郓州、兖州,将功折罪。
朱珍、李唐宾诚惶诚恐,再三感谢朱全忠不杀之恩,随后二人便一同返回濮州去了。
“家事”安定之后不久,朱全忠便命朱珍、李唐宾率部讨伐徐州节度使时溥。
攻占沛县后,朱珍、李唐宾率领七万人马进抵丰县,与时溥大军对峙。
朱珍夜袭时溥营寨,斩杀万余,时溥仓皇退逃。朱珍和李唐宾一路追击,占领萧县,兵临徐州城下。
朱全忠得报,心下大喜,准备亲往萧县,指挥大军围攻徐州。
为迎接朱全忠前来,朱珍命将士整修道路和马厩。
李唐宾的心腹部将严郊对朱珍颐指气使心怀不满,尤其对朱珍传令整修马厩不以为然,故其所部马厩又脏又乱,一片狼藉。
朱珍巡视严郊军营,见马厩毫无整修模样,火冒三丈,对严郊严厉斥责,并要处分严郊。
李唐宾脸上挂不住,以为朱珍如此小题大做,是故意找碴儿,便不再忍耐,当面指责朱珍借题发挥寻衅报复。
朱珍见李唐宾当众顶撞,公然蔑视主帅尊严,不由勃然大怒,猛然抽出腰间宝剑,向李唐宾当胸刺去。李唐宾未曾防备,轰然倒地,气绝身亡。
事已至此,朱珍便派一名小校驰往汴州,向左司马敬翔禀报说:李唐宾公然违抗将令,煽动兵变,实为叛逆,都指挥使已按军法将其处斩,请司马在太尉面前缓颊。
敬翔心知肚明,这定是朱珍公报私怨,越权诛杀李唐宾。他担心朱全忠在震怒时严厉处置朱珍,便命小校先到馆驿休息,待自己慢慢向朱全忠禀报此事。
不出所料,朱全忠怒不可遏,要立即处置朱珍,将其逮回汴州问罪,斩首示众。
敬翔并不惊慌,先顺着朱全忠说了一通朱珍擅杀监军大将、必须严惩之类的话,让朱全忠心中怒气倾泻出来,而后劝谏道:“请太尉暂且息怒。朱珍眼下正在统领大军与时溥对阵,如公然派人前去问罪,恐会激起变乱,祸生不测。万一朱珍狗急跳墙,与时溥联手,主公不但会白白损失许多人马,反让时溥得利,攻取徐州也会更加困难。这种赔本买卖,主公不会去做吧?”
朱全忠恍然醒悟,却心有不甘,恨恨说道:“莫非要听任朱珍为所欲为不成?”
敬翔微笑道:“主公不妨下令逮捕李唐宾妻子儿女,囚禁起来,而后派使者前往萧县大营,安抚朱珍,稳定军心,待适当时机,主公再处置朱珍。”
半个月后,朱全忠从汴州出发,前往萧县指挥战事。朱珍带了几名亲兵,出营到二十里外的三仙台迎接朱全忠。
朱珍走进朱全忠帅帐,行叩拜大礼。朱全忠端坐床上,突然喝令武士:“将朱珍给我绑了!”
几名武士一拥而上,将朱珍捆绑起来。朱珍几名亲兵全被缴了械。
朱全忠怒斥朱珍:“你这厮好大胆子,竟敢擅杀都押牙,难道你不知排阵斩砍使有监军之权?”
朱珍连连叩头求饶:“末将有罪,末将该死!请太尉宽恕些个!”
朱全忠狞笑道:“如今知道后悔了?晚了!你挟私报复,擅杀大将,分明是蔑视本帅!来人,将朱珍推出去砍了!”
敬翔、庞师古、葛从周等人呼啦啦跪倒一片,乞求宽恕朱珍。
朱全忠勃然大怒,反身举起坐床,向跪在地上的将领幕僚掷去,口中怒喝道:“都给我滚出去!”
敬翔、庞师古、葛从周等只得唯唯而退。
为朱全忠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朱珍,当即被斩决。
当日,朱全忠命庞师古接替朱珍任都指挥使,率领人马进攻徐州。
昭宗龙纪元年,杨行密带兵围攻宣州。宣州刺史弃城逃跑,被杨行密部将田截杀,杨行密遂占据宣州。不久,朝廷敕封杨行密为宣歙观察使,后又加封其为宣州宁国军节度使。
孙儒为扩充地盘,率领五十万大军围攻宣州。
杨行密采用谋士袁袭之计,避开孙儒锋芒,带领人马北渡长江,攻掠淮南。孙儒回师江北,杨行密便又返回宣州,与孙儒往来周旋。
孙儒带领数十万大军追逐杨行密,奔走于扬州、宣州之间,将士疲惫不堪,却占不到便宜。孙儒便停止追击杨行密,改图江南润州、常州、苏州。
孙儒大军兵临润州,钱镠部将阮结抵挡不住,弃城而走。孙儒占领润州后,又接连攻占常州、苏州。孙儒命大将刘建锋镇守润州、常州,马殷镇守苏州,占据江南数州。
孙儒忧虑朱全忠从背后进攻淮南,便派遣使者,携带财宝,卑辞曲节讨好朱全忠。其时,朱全忠正在徐州与时溥争战不已,无力顾及淮南,便做了一个顺水人情,上表朝廷举荐孙儒。朝廷不敢得罪朱全忠,只得敕命孙儒为淮南节度使。
大顺元年(890年),杨行密出兵争夺江南,攻占润州,命安仁义带兵驻守,不久又攻占常州。
孙儒不禁大怒,出动三路大军反攻江南。孙儒麾下大将刘建锋赶走安仁义,再次占领润州、常州。
接着,朱全忠派大将庞师古带领十万大军争夺淮南,兵临高邮。孙儒不得不从江南撤兵,全力抵御庞师古。
杨行密见有机可乘,命大将安仁义反攻江南,再取润州;田战败刘建锋,占领常州。随后,刘建锋率领人马反攻,驱逐安仁义、田,再一次占据了常州、润州。
大顺二年,孙儒率领大军再次围攻宣州,杨行密向杭州防御使钱镠求援。钱镠命杜稜统带五千人马,救援宣州。
由于江南连日暴雨,洪水横流,孙儒大军营帐全被淹没。将士缺衣少食,无心再战,孙儒只得退兵,渡江北返,纵兵大肆抢掠和州、滁州之后,返回扬州。
次年,江淮疾疫流行,扬州将士多染病身亡。孙儒束手无策,下令焚毁扬州,带领全部兵马渡江,再围宣州。
杨行密乘孙儒退出扬州之机,派遣徐温带兵长途奔袭,占领扬州。徐温用军粮救济灾民,买来药材为百姓治疗疾病,一时大得民心。
孙儒围攻宣州,一时难以得手,不料军中疾病流行,死者枕藉,兵力锐减。不久,孙儒也染病卧床,无力指挥大军攻城。杨行密乘机出城突袭孙儒营寨,孙儒部下将士四散而逃,大多被俘。孙儒被田活捉,杨行密下令将其斩首示众。
杨行密回师北上,迅即占有淮南全境。朝廷见杨行密势力壮大,遂敕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自此,杨行密成为东南雄主。
而孙儒部下大将刘建锋、马殷,率领数千残兵溃退至江西,攻掠洪州、虔州等地,掳掠钱粮,招兵买马,在数月之内,竟然又聚起十万大军。
当年,孙儒杀掉秦宗衡,背叛新蔡国,秦宗权主力人马尽失,实力大减。山南东道节度留后赵德本是秦宗权部将,此时见风使舵投靠朱全忠,反戈一击讨伐秦宗权。秦宗权势力愈益衰减,只能困守蔡州小城,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