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上册》(22) - 晚唐风云 - 林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晚唐风云 >

第二十二章《上册》(22)

二十二世衰总为主昏多孔纬乃曲阜孔大圣人后裔,父祖辈皆在朝中为官。在随僖宗逃难西蜀时,被擢拔为刑部尚书、判户部事,掌管钱粮财赋。因钱粮调度无方,降为太子少保闲职。孔纬谨遵礼教,固守纲常,恪守忠君之道,却无治国之才。

此次宰相和文武百官无意奉诏,孔纬只好召来御史台的御史们,命一干部属前往宝鸡随驾。

孔纬对御史们说:“我等做臣子的,身受国恩,居监察权要之职。如今天子蒙难播迁,累诏朝臣随驾,竟无人遵从,乃是做臣子的不忠!布衣之交有了急难还要相助相帮,何况君亲乎!”

孔纬说着,不禁声泪俱下,号啕大哭。

御史们虽然动容,却不动心,一个个低头不语,无一人表示愿前往宝鸡随驾。孔纬气得七窍生烟,愤然起身,拂袖而去。

孔纬决意只身一人也要回到宝鸡,但他一文不名,没有路费,只好觍颜找到李昌符,说是圣驾在宝鸡日子窘迫,须向凤翔府借一些钱粮,请大帅慷慨贡献些个。

李昌符命人取来百两银子,笑眯眯地说:“圣上有难,做臣子的理当奉献。只不过,在下请求亚相回到宝鸡之后,劝圣上回驾凤翔,在下可保圣驾平安无事。若圣驾受阉寺胁迫,播迁兴元,或者再逃往西川,则社稷倾覆,宗庙毁弃,国家必亡。在下与邠宁朱大帅忠心护国,绝不会坐视阉竖田令孜辈为害朝廷。”

“亚相”是御史大夫别称,意即副宰相。

孔纬心中吃了一惊,问道:“大帅意欲何为?”

李昌符仍然微笑着说:“惩治阉党,为国除奸,乃是臣子本分;清除君侧,勤王救驾,在下义不容辞。”

孔纬暗道:这李昌符看起来憨直,实则心怀叵测!

此番凤翔之行,孔纬虽未召回一个朝廷官员,却察觉朱玫、李昌符心怀异图,遂向僖宗奏报说,朱玫、李昌符图谋带兵进攻宝鸡,劫持圣上。陛下应尽快离开此地,前往兴元避难。

僖宗闻听此言,面如土色,泪水长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数日后,李昌符、朱玫果然率领兵马向宝鸡杀来。二人发布檄告称:勤王护驾,诛杀阉党奸佞田令孜,迎接天子回銮还都!

田令孜心急如焚,软硬兼施,挟持僖宗匆忙奔向兴元。

宝鸡百姓得知李昌符、朱玫大兵压境消息,顿时全城大乱,纷纷携家带口向南逃难。宝鸡至兴元山道狭窄,难民百姓拥挤不堪,栈道之上,官民人马填塞,更加难以通行。

李昌符、朱玫带兵追杀过来,禁军大将杨晟率领人马断后,与追兵展开激战。

僖宗听到身后传来激越的战鼓声和呐喊厮杀声,远远望去,只见两军将士互相拼杀,诸般兵器在寒阳照耀下,闪射出一片耀眼光芒。

探马向田令孜禀报:朱玫派出一支人马,抄小道到前面去焚烧栈道!

田令孜不敢怠慢,急忙命义子王建、晋晖为清道斩砍使,带领五百名精兵,手持长剑大刀开路,遇有妨碍通行者,格杀勿论。

王建、晋晖砍杀了无数百姓,终于护卫僖宗踏上栈道。

王建身上背着天子传国玉玺,手里牵着僖宗坐骑,不停地安慰勉励僖宗,总算是越过了一段快要被烧毁的栈道。

僖宗一行来到大散关下石鼻驿,天早已黑下来,僖宗再也走不动了,便执意要在石鼻驿宿夜。

田令孜说,无论如何不能在此停留,后面朱玫、李昌符的追兵马上杀过来,过了大散关才能歇脚,那样会安全些。大散关易守难攻,多派些人马命杨晟死守,追兵一时攻不上来。

僖宗无奈,只得勉强起身,继续赶路。

过了大散关,已是夜半时分,僖宗实在走不动了,田令孜只得命将士和宫女、宦官们在山道上露天宿营。

在一块避风的岩石后面,僖宗头枕王建大腿,呼呼睡去。

忽然间,僖宗被一阵呐喊声惊醒,原来是朱玫在攻打大散关!

田令孜命一行人马即刻起身开拔,赶快离开此地。

僖宗两腿疼得走不了路,王建只得背起僖宗,在山道上蹒跚而行。

朱玫、李昌符带领人马进占石鼻驿,僖宗刚刚离开一个时辰,而一些走不动的宫女和皇室老幼,还停留在驿站内歇息。朱玫命将这班男女看管起来,一一甄别其身份。又命帐下大将王行瑜带领人马,火速向大散关进兵。

大散关坐落在宝鸡南大散岭上,地势险要,难攻易守,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将杨晟带领神策军在此防御追兵,田令孜命他死守关城,不得后退一步。

王行瑜带兵向关门冲锋,天黑路陡,仰攻险关谈何容易。王行瑜三次挥兵夺关无果,只得下令退兵石鼻驿,待天亮后再行攻关。

朱玫追兵被阻于大散关下,僖宗和田令孜继续南逃,奔往兴元。

僖宗连日奔波,每天胡乱吃些食物,夜里头枕王建大腿入眠。由此,他对王建心存感激,解下身上御袍赐给王建,流着眼泪说:“请爱卿珍惜此袍,它上面有朕的眼泪。爱卿勿忘时艰,要精忠报国。”

王建连忙伏地叩拜,泪流满面,对天盟誓:誓死护卫圣驾,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驻节兴元的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对田令孜心怀不满,愿与朱玫、李昌符联手,阻止田令孜挟持僖宗逃往兴元。石君涉派出人马,将僖宗前往兴元路上的驿站和栈道统统烧毁,使其无法通行。

田令孜无奈,只得另择小道赶往兴元。

僖宗一行在蜿蜒陡峭的山间小道上攀爬,其艰难之状难以尽述。僖宗袍衫、鞋子都磨破了,浑身酸痛,实在爬不上悬崖陡壁,王建只好背着他爬行。

王行瑜被杨晟阻挡在大散关前,一时难以攻下,便派出几支小队人马,沿着猎人走的羊肠小道,绕过大散关,去阻截僖宗。田令孜不得不天天派兵阻击王行瑜的小股人马,每日里战战兢兢地逃命,一日三惊,犹如惊弓之鸟。

石君涉要派兵阻击田令孜和僖宗,不许他们进入兴元,监军使严遵美坚决不同意。严遵美为人谨慎,平日里与将士们相处融洽,威望较高,石君涉对他也敬畏三分,派兵挡驾之事只得作罢。

得知僖宗一行即将抵达兴元,石君涉只得带着几个心腹将领出逃,投奔朱玫去了。

严遵美迎接僖宗和田令孜一行进入兴元府,安顿下来不几日,孔纬辗转赶到。僖宗君臣在兴元停驻下来,暂且有了安身之所。

由于相位空缺,僖宗晋封孔纬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杜让能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二人并为宰相。接着,又擢升严遵美为内枢密使,卢渥为户部尚书、节制山南西道。

朱玫没有攻下大散关,却在石鼻驿俘获了年轻的嗣襄王李煴。

李煴是肃宗玄孙,襄王李僙曾孙。他因腿脚有疾,行动不便,被朱玫俘获。

朱玫头脑灵光,觉得李煴奇货可居,便将他带回凤翔,好生养护起来。

由于山高路险,大散关难以攻克,朱玫、李昌符无法进取兴元,与流亡天子及田令孜就此形成对峙之局。

朱玫、李昌符和王重荣再次上书僖宗,要求诛杀田令孜,以安抚文武朝臣和方镇节帅。宰相萧遘率领留驻凤翔的朝廷百官,亦上书僖宗,说田令孜“专国煽祸,交乱群帅”,请诛田令孜以谢天下。

僖宗亡命兴元,护卫禁军全在田令孜掌握之中,日常在李儇身边侍奉的宦官宫女,也都是田令孜安插之人。尽管僖宗对田令孜极其不满,但他一时也奈何不得田令孜,只能迁就敷衍,照旧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只是偶尔尝试着施展一下天子威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