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上册》(17)
十七“甥儿拜见舅公”朱温安排妥当蕙兰医病服药和生活起居等事项之后,方才率领本部人马经朝邑浩浩荡荡开往蒲津关。
先锋将朱珍带领五千兵马,抵达黄河西岸蒲津关城下,却不见城上有一个人影。朱珍怕关城内有伏兵,先派人前往打探,方知河中军人马已经在三日前撤走。
朱珍与将士们踏上蒲津桥,疑疑惑惑地行至中流,方见蒲津桥中段被撤走十几只浮船,浮桥成了断桥。朱珍只得返回关城。
朱温眼睁睁看着黄河之水奔流而去,却无法渡河,只得派出几支人马沿黄河西岸搜寻船只。王重荣早已将渡口船只劫掠到东岸,几支人马苦苦搜寻数日,仅在偏远河川渡口找到六条小船。
朱温命朱珍率领人马沿黄河西岸巡逻,其余将士用六条小船在支流河川中练习渡河。
这日,巡逻队突然发现王重荣河中军的二十多艘运粮船,正从蒲津渡顺流南下。
这支运粮船队,有数百名将士随船护卫。他们欺负朱温大齐军没有船只,上午在蒲津渡码头装船之后,午后便大摇大摆南下,往风陵关运送军粮。
日暮时分,运粮船队在韩阳南黄河东岸停泊下来,准备宿夜。护卫船队的都将以为,此处黄河水面宽达七八里,大齐军没有船只,无论如何无法在夜间横渡黄河到达东岸。于是,都将在晚餐时佳肴美酒开怀痛饮,酒后醉醺醺地指派了两名岗哨,便倒头呼呼大睡。
夜幕降临后,朱珍命四名水手划出一条小船,试探此处水情。
小船悄悄向黄河中流划去。由于此处河道宽阔,水流平缓多了。船到中流,只是阻力增大,船划得稍慢一些罢了。
小船划过中流,又安全地回到西岸。
待到夜半时分,朱珍亲自率领三十名艄公和八十名精干水手,乘上六条小船,悄悄划向黄河东岸。
六条小船划过中流,慢慢靠近停泊在东岸的河中军船队。几名水手登上河中军漕船,将船头两名酣睡的哨兵勒死。
朱珍率领水手爬上都将乘坐的大船,趁河中军还在梦中,三下五除二把都将和士卒捆绑起来,扔进河水中。
接着,朱珍指挥艄公和水手将二十多艘运粮船划到黄河西岸。这支船队载有五十多万斤粮食,足足可供朱温大军十日口粮。
王重荣得知运粮船被大齐军截走,心中又气又急。他最为担心的是,被截走的这些运粮船,会被朱温用来偷渡黄河。好在此时大齐军进攻风陵渡遭遇惨败,王重荣又调集了六十艘战船,沿河道巡逻,防备朱温人马偷渡黄河。
朱温眼见王重荣战船沿河布防日夜巡逻,一时无法偷渡,便命朱珍在黄河西岸摆开几十艘船只,大张声势练兵,似乎要马上渡河进攻蒲州,自己则悄悄回到了同州城内。
朱温放下一切事务,整日陪伴蕙兰,费尽心机博取她的欢心。
朱温向蕙兰说,当年在砀山县玄帝庙与她初次相遇,心中再难相忘。蕙兰却说,她不记得和朱温见过面。朱温不以为意,自顾自地说,他当年就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娶蕙兰为妻,否则,誓不为人。
蕙兰面红耳赤,低头不语,内心却在翻滚:这个朱温,说得倒像有几分真情,不像全都是谎言。他仅仅见过自己一面,可谓萍水相逢,却在多年后一眼认出,并且一见如故,百般呵护,其情确乎感人。只是自己一个官宦之女,世代书香之家,岂能嫁给一个草寇头目?更何况,自己父母双双死于大齐军之手,设若委身于这个仇人,如何对得起父母在天之灵?
朱温毫不松懈,一再追问蕙兰意下如何,蕙兰推托道:“自古以来,婚姻之事皆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女子怎好自己做主!”
朱温觉得蕙兰所说不无道理,便急切说道:“我自会请媒人前去向你爹娘提亲下聘。只是,不知老人家现在何处?”
蕙兰撒谎道:“贼兵……你们进了同州城后,烧杀抢掠,百姓四处躲避。慌乱之中,我与父母失散,至今不知二老在何处,是死是活。”
朱温站起身,拍着胸脯说道:“小娘子放心,我定要找到你爹你娘,让你一家团聚!”
随即,朱温命胡真和谢瞳分别带领数名精干吏员,寻找蕙兰父母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真和谢瞳四处巡查,终于在城外沟壑中找到了张蕤尸体。不久,又在刺史府花园水井中打捞出蕙兰母亲的尸首。
朱温命人将张蕤夫妻二人尸身仔细修整一番,穿上崭新的老衣,用上等棺木盛殓停当,亲自陪同蕙兰来到灵堂祭奠。
朱温以女婿身份着缌麻孝服,陪着身着粗麻布斩衰孝服的蕙兰在灵堂守灵。他三日三夜不曾合眼,与蕙兰一样粒米不进。
张蕤生前信奉道教,朱温命人设坛,请来百多名道士,为张蕤夫妇做足七日道场。又传令帐下全体将校,依序前来张蕤夫妇灵堂行礼致祭。
接着,朱温请来卜师,择定依山傍水的吉地作为张蕤夫妇墓地。
出殡发丧时,朱温以孝子身份执绋拉灵,为张蕤夫妇送葬。他命人从凶肆雇来丧乐队和仪仗队,百名吹鼓手吹吹打打,哀乐呜咽悲鸣。方相在前驱傩逐鬼,跳跃腾挪,念念有词;歌师随后申喉发声,凄惨哀婉,催人泪下。送葬队伍一边缓缓行进,一边低唱《蒿里》挽歌,歌曰: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乐队后面是执灵幡者、执灵旗者、执穗帷者一百二十人,抬举木刻纸糊的屋宇、车马、奴婢者六十人,供奉黄卷、蜡钱、纸疏、挂树、假花、果蔬、粉人、面兽者六十人。还有号丧者六十人,抬灵柩、撒冥钱者,等等等等,难以尽述。
朱温传令麾下队长以上的近千名将领,一同前来为张蕤夫妇送葬。整个送葬队伍迤逦不绝,前后绵延足足三里之遥。
张蕤夫妇葬礼备极哀荣,朱温恪尽孝道,一片赤诚,其周到细致的铺排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令蕙兰不能不为之动容。然而,蕙兰心中始终有一道坎儿无法逾越,朱温是一个反贼,这是她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
没过多少时日,朱温便让心腹谋士谢瞳做媒人,向蕙兰正式提亲。
蕙兰哀哀下泪道:“父母新丧,小女子热孝在身,怎好论及婚嫁之事?”
一句话说得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智多星”谢瞳无言以对。朱温只好将此事暂且搁置,以待来日。
大齐新朝敕封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接到郑畋号召天下方镇出兵勤王的檄文,得知尚让大军在龙尾坡惨败,凤翔联军乘胜向京畿进兵,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全部兵马进军关中,河中留后王重荣已反水宣布效忠唐廷等消息,觉着天下局势大变,不由在心中琢磨,看来大齐新朝江山不一定能坐得稳。
诸葛爽原是大唐代北行营招讨使,归降大齐新朝之后,被黄巢敕封为河阳节度使。那时,他是为形势所迫。如今数路方镇兵马进攻关中,直逼长安,大齐新朝运势确乎不妙。若唐兵收复了西京,重整河山,自己岂不成了叛臣贼子?为了日后能保住镇帅之位,眼下须赶紧向唐廷表示效忠。而且,长安与河阳相距八百里之遥,中间隔着黄河和河中府,有王重荣在前面顶着,黄巢其奈我何?
于是,诸葛爽派专使赶赴成都,向僖宗上表,做出诚惶诚恐模样,哀哀请罪,信誓旦旦表示效忠大唐朝廷。其实他心中明了,李唐朝廷此时非但无法对自己有任何惩处,而且只能多加安抚和褒奖。
果不其然,僖宗颁诏慰勉,并正式晋封他为河阳节度使,命他发兵关中,与郑畋、王重荣等一同收复京畿。
唐宥州刺史拓跋思恭,本是党羌族人,此时响应郑畋召唤,纠集数千党羌族、汉族夏州兵,到达鄜州,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会师。二人盟誓效忠唐室,共同讨贼。
僖宗接到拓跋思恭奏报,超拔他为权知夏绥节度使。
拓跋思恭和李孝昌率领两镇兵马南下关中,以图与郑畋凤翔联军会师,围攻黄巢。
京城四面行营都统、凤翔节度使、同平章事郑畋,与诸道行营都监杨复光商定:由郑畋指挥凤翔联军唐弘夫、程宗楚以及奉天镇使齐克俭诸道兵马,会同拓跋思恭和李孝昌部牙兵,向长安以西周至、兴平、咸阳等地进攻;杨复光率领两万忠武军陈蔡兵,绕过京城长安,按照与王重荣约定,进逼华州,与王重荣、诸葛爽东西夹击黄邺、朱温两部贼军。
不日,杨复光便率领王建、韩建、鹿宴弘等八都将,经咸阳、泾阳、高陵东进,突然陈兵华州城下。
定州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带领本镇两万兵马,千里行军抵达蒲州。
王处存乃京兆万年县人氏,家居胜业里,世代籍隶神策军。其父王宗,官至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王宗巧取豪夺,富甲天下,家中童仆达千人之众。黄巢大军攻占京师,王家被查抄一空。王宗虽然早逝,但其家人被杀戮殆尽。王处存闻听噩耗,大哭三日,誓与黄巢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