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上册》(16) - 晚唐风云 - 林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晚唐风云 >

第十六章《上册》(16)

十六龙尾坡齐军溃退

郑畋与监军宦官袁敬柔、掌书记孙储等人谋定了抵御黄巢、阻止义军西进的三策:一是招募兵士,加紧训练,以阻止黄巢军西进追击圣驾;二是以朝廷名义,将关中八镇数万神策军聚拢至凤翔府境内,以便统一调遣,联手与黄巢作战;三是联络邠宁、泾原、鄜坊等方镇节度使一同出兵,组成联军,共同抗击黄巢进攻,待时机成熟再反攻京城长安。郑畋一面加紧部署,一面向驻跸兴元府的僖宗奏报,请求朝廷诏命诸道方镇出兵围攻黄巢贼军,以期早日收复京师。

正在此时,大齐国朝廷派遣都将王辉携带黄巢诏书来到凤翔。郑畋声称重病卧床,让监军袁敬柔与掌书记孙储应酬王辉,虚与周旋。

袁敬柔率领文武官员列队恭迎王辉,谦卑地解释说郑畋身染重病,命将不保,无法听宣。

王辉看袁敬柔态度恭谦,信以为真,向袁敬柔和孙储宣读了大齐皇帝诏书。诏书赦免郑畋、袁敬柔等人之罪,要他们诚心归顺新朝,可留任原职,云云。

袁敬柔等人跪拜谢恩,山呼大齐皇帝万岁万万岁!随即大摆宴席,命乐伎演奏燕乐歌舞,热情招待王辉一行。

王辉毫不客气,和三百名将士欢宴畅饮,一个个喝得醺醺大醉。

夜半之时,郑畋率领千余牙兵,将王辉等三百余人住处团团包围,挥刀一阵砍杀,王辉及大部士卒在梦中做了刀下鬼。

不久,关中八镇神策军五万多将士陆续会集凤翔郑畋麾下。接着,泾原节度使程宗楚派五千名人马来到凤翔,加入联军。朔方前节度使唐弘夫率领两千名亲兵抵达凤翔,投奔郑畋。算上招募的新兵,凤翔联军兵力达七八万之众,一时声威大振。

郑畋命儿子郑凝绩到兴元扈从僖宗,并奏报说,凤翔组成七八万联军,准备与黄巢贼军作战,进围京城长安。僖宗大喜,随即颁布敕诏,加授郑畋为同平章事、京城四面行营都统,程宗楚为副都统,唐弘夫为行军司马,杨复光为行营总监军。僖宗还授权郑畋,将士进剿黄巢有功者,由郑畋代朝廷颁发“墨敕”,直接擢任官职。

大齐皇帝黄巢得报:凤翔节度使郑畋,杀死新朝宣谕使,召集八镇神策军兵马和方镇牙兵,组成七八万联军,准备进攻长安。

黄巢与尚让、赵璋、孟楷、黄邺等人议决,尽快派出大军,消灭凤翔联军,以免已经归顺的方镇反水,与郑畋联手对抗新朝。

太尉兼中书令、平唐大将军尚让当仁不让,要亲自带领大军踏平凤翔,一举剿灭郑畋联军。

黄巢问道:“十万人马够不够用?”

尚让不屑地说:“五万人马足够,哪里用得着十万人马!”

黄巢:“凤翔联军有七八万,太尉只带五万人马,是否太少?”

尚让:“常言道,杀鸡焉用牛刀。郑畋数万人马,不过是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打起仗来必定是各自逃命。再说,郑畋翰林学士出身,一个迂腐文人,不要说没有经过战阵,恐怕连兵器也没有摸过,如何带兵打仗?我大军一到,郑畋必束手就擒,其余方镇牙兵定然望风而逃,不战自溃。”

左仆射兼军容使孟楷插言道:“尚太尉不可过于轻敌。”

尚让鼻子里“哼”了一声,说道:“我尚某愿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一举荡平凤翔联军,甘受责罚!”

孟楷:“太尉真是大将风度,在下佩服!佩服!”

尚让命心腹副将王播为先锋,率领一万人马,经咸阳大道直扑凤翔,自己亲率四万大军随后跟进。

王播带领先锋人马出开远门,一路上军乐高奏,沿大道向西开进。

大齐军西行五日,从长安到兴平,再到扶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连唐军影子也没见着。将士们渐渐懈怠下来,以为唐军慑于大齐军声威,早已吓破了胆,定是闻风逃命去了。

王播率军进入岐山县境内,远远望见前面一座山头,中有孤峰耸立,犹如天柱。峰柱两侧山岭分别向东南和西南延伸,形同凤凰展翅,又像是两条巨龙昂首欲飞。天柱以东,山势由高渐低,犹如龙尾,向阳一面山坡名为龙尾坡,山坡下便是扶风通往岐山的大道。大道南侧百步之遥,是一条河川。这条河宽不过五六丈,但河水深达一丈有余,水流十分湍急。

阳春三月,龙尾坡上山花烂漫,松柏蓊郁,青竹滴翠,令人悦目赏心。

营伎乐队走在队伍最前面,上百面战鼓如同雷震,声闻十里。王播本意是吓唬凤翔联军,使其听见震天动地的战鼓轰鸣,吓破胆子,仓皇逃跑,大齐军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时近正午,太阳暖洋洋地照在黄土路上,将士们走得头上冒汗,又累又饿,一个个松松垮垮,想停下来躺在山坡上美美地睡一觉。

队伍经龙尾坡下大道行至天柱峰下,前哨人马望见西侧山坡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旗帜,却不见有兵马。王播上前观望一番,命一名都将带人马向山坡上搜索过去。

都将带领人马爬上山坡,突然山林中鼓角齐鸣,无数支利箭射过来,大齐军士卒呼啦啦倒下一片。剩余大齐军士卒转身向山下逃命,山坡上唐军追杀下来,又有许多大齐军做了刀下之鬼。

逃回的士卒向王播禀报说,山上树林中唐军多得数不清。王播不知山上到底有多少唐军人马,只得待尚让主力大军来到,再作计较。

尚让率领四万大军开到龙尾坡下,听了王播禀报,见天柱峰西侧山坡上插着无数旗帜,而东面龙尾坡上却静悄悄没有一丝动静,便命王播率领九千人马进攻天柱峰西侧山坡,四万主力大军强占天柱峰东侧龙尾坡。

为了挽回脸面,王播带领人马奋勇向山坡冲锋。然而,将士们还没有到达半山腰,就遭遇到一阵箭雨袭击,将士们呼呼啦啦倒下一片。

多亏王播有所防备,及时躲在一块巨石后面,才没有被箭射中。他督催将士们向山上进攻,一批又一批军士中箭倒下。王播知道,此番是遇到了劲敌。敌军居高临下,大齐军绝不能后退,后退便会导致全军溃败。

尚让驱动人马向龙尾坡攀登,将士们爬上半山腰,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恰在此时,只见天柱峰上有人擎着一面镶黑边的赤色旗帜左右摆动。霎时间,山坡上万箭齐发,大齐军将士来不及躲避,纷纷中箭,非死即伤,惨叫哀号之声震荡山谷。

大齐军将士潮水般溃退下来,尚让好不气恼!自从渡江北上进军中原以来,义军何时遭到过这般败绩?尚让不相信凤翔联军这帮刚刚拼凑起来的人马会是大齐雄师对手,更不信郑畋一介文人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与我堂堂新朝太尉、百战百胜的平唐大将军较量!

尚让重整人马,再次向龙尾坡进攻。将士们刚刚爬到半山坡,天柱峰上那面大旗再一次左右摆动起来。一阵箭雨射来,大齐军又死伤无数。

尚让气急败坏,命第三拨人马接着攻山,不给唐军喘息之机。

天柱峰上那面大旗旋转着挥舞起来,东西两面山坡上鼓角齐鸣,杀声震天。唐军居高临下,一面射箭,一面向山下冲过来。

尚让率领大齐军走了半天路,又几番爬山冲锋,将士们死伤无数,余者饥渴疲累,士气衰败。唐军以逸待劳,占有天时地利,以泰山压顶般气势铺天盖地压了下来,大齐军如何能够抵挡得住?

大齐军将士在山坡上被追杀,伤亡惨重。他们拼命逃回山脚下大道上,不料唐弘夫带领人马杀到,将义军截成数段,层层围住,大砍大杀起来。

此时,尚让方知中了郑畋埋伏之计,但为时已晚。大齐军兵败如山倒,将士们纷纷向南逃窜。

大齐军逃至河边,唐军紧追而至,大齐军士卒被迫纷纷跳入河中。河水太深,水流甚急,不会游泳者当即被河水卷走,一些水性好的奋力向南岸游去。唐军追杀到河边,用箭对准河水中大齐军将士猛射,转瞬之间,大齐军尸体浮满河面,随着鲜红色的河水翻滚着向东漂流而去。

一些水性好的大齐军士卒侥幸游过河去,可刚刚爬上河岸,便被埋伏在南岸的唐军兜头砍杀,无一走脱。

再说王播闻听背后杀声震天,慌忙回马,却见龙尾坡上唐军潮水般冲下来。王播情知大事不好,赶快率领三百多名士卒撤退。王播催动胯下那匹高头大马,手执长柄大刀,泼风似的上下翻飞,杀开一条血路,终得与尚让会合。

此时尚让身边还有千余名骑兵,这是他的亲兵卫队,个个训练有素,骁勇强悍。王播和百名骑兵断后,尚让在骑兵护卫下,回头向东奋力冲杀。残余大齐军拼死血战,尚让终于杀出重围,催马向长安奔逃。

唐弘夫催动人马紧紧追赶,王播带领百名骑兵挡住厮杀。战至日暮,王播血染战袍,身上七处创伤,只得带领剩下的十几名骑兵,乘夜色逃离战场。

尚让和王播败逃回到咸阳,拢共剩下三百多名骑兵,次日又有一百多名步卒逃回。龙尾坡一战,大齐军被俘虏近万,一万多将士失散,两万余众战死。出征时的五万大军,残留不足五百人马。龙尾坡至扶风大道上,大齐军尸体绵延二十余里。

自此以后,尚让和大齐军将士再也无心西进与凤翔联军开战。

僖宗听到龙尾坡大捷消息,感慨道:“朕往日对郑畋知之不深,哪晓得他竟有这般儒将勇略啊!”

龙尾坡之战,尚让几乎全军覆没,大齐朝廷震动,天下震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