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上册》(7) - 晚唐风云 - 林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晚唐风云 >

第七章《上册》(7)

七要做官,受招安刺史裴渥从草军营地回到蕲州,连日在州衙大宴宦官敕使,每日喝得醺醺大醉。

深夜,裴渥正在呼呼大睡,守卫东门的一名戍主慌慌张张前来报告:草军正在攻打东门!

“胡说!”裴渥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道,“王仙芝刚刚被招安,此刻怎会进攻东门呢?”

戍主:“王仙芝确实正率领草寇攻打东门!”

裴渥呆了:这个王仙芝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快就反悔了!

正在裴渥披衣起床的当儿,又有东门守卒跑来禀报:王仙芝率兵攻进东门,正向州衙杀来。

裴渥只得匆忙收拾细软,带着妻妾出西门逃命。

王仙芝虽被迫同意不受招安并攻打蕲州,但心里并没有真正打消受招安的念头。他盘算着,对裴渥要放一马,万万不可杀死。若是裴渥被杀,一则会激怒朝廷,二则其余州郡主官哪个还敢招安草军?那就等于断了此后受招安的门径!

王仙芝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打草惊蛇之计。本来他与众将领约定,当夜丑时突袭蕲州城,王仙芝却亲自率领一部人马,于子时攻打东门,且大张声势,意在促使裴渥和敕使闻风逃跑。

果不其然,草军搜遍蕲州城,也未见裴渥和敕使踪影,连裴渥眷属都跑得一个不剩。

黄巢察觉到,自己的将领们与王仙芝之间产生了难以弥补的裂痕。他责怪自己过于冲动,竟然挥拳打了仙芝,这自然会影响到部众对王仙芝的态度。但是黄邺、黄揆劝告黄巢说,王仙芝背着咱们暗自受招安之事是大教训,咱们再也不能不知不觉地被人卖了。我等即便不与王仙芝分道扬镳,也最好分兵作战,必要时可以互相策应,但自此以后,咱们的人马只能听从大哥一人的将令。

黄巢夜不能寐,苦苦思索分兵之事。眼下草军兵力薄弱,总共剩下五六千人马,分兵显然弊大于利。可若是不分开,两部相互提防,互相猜疑,再闹出什么乱子,甚至内讧,那就糟透了。

他反复斟酌,觉得分开一些时日也好,分兵作战还可互相呼应嘛!啥时候需要合兵作战,就再合起来。到时候,说不定将士们会请求合兵一处呢!

恰在此时,许州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率领三千人马,从申州南下,与把守礼山关的黄巢所部发生激战。

军情紧急,黄巢向王仙芝请求返回礼山关,阻击崔安潜忠武军。

黄巢说:“如今招讨使宋威在宋州观望不前,招讨副使曾元裕率军屯驻黄州。许州节度使崔安潜率领人马从申州南下,这支官军对我等威胁最大。请大将军率领大队人马对付曾元裕,我率本部人马阻击崔安潜,使之不能南下威胁草军。不然,崔安潜若顺利进兵,与曾元裕南北夹击,则我等危矣。”

王仙芝觉着黄巢言之有理,点头表示赞同。

黄巢继续说道:“你我分兵作战,可以南北呼应,互相支援,防备官军合围。必要时,咱们两支人马就会合起来,一同作战。”

王仙芝口中连连说好,心里却想:你黄巢走了,便没有人能阻挡我受招安了。

于是,黄巢带领两千人马北上,王仙芝则统率三千多将士在江北与官军周旋,草军从此一分为二,各自为战。

黄巢回到申州南礼山关,率领本部人马,打败崔安潜,进占申州城,崔安潜带着残兵败将退回许州去了。黄巢则率部一路北上,千里行军,未遇大战,顺利进抵宋州境内,途经宋州西郊,到达曹州。

将士们回到家乡,精神都为之一振。王仙芝在蕲州受朝廷招安时,多数将士被遣散,留下来跟随黄巢北上的将士中,更是以曹州、濮州人居多。黄巢之所以率领人马返回曹、濮,就是要在家乡休整部伍,召集被遣散回乡的草军士卒,再图发展。

曹州、濮州刺史等一干官吏和守军,闻风而逃。那些豪强大户,大多携带细软逃往他乡。黄巢义军大摇大摆开进曹州城,再占濮州。义军将士给百姓分发官仓粮食,招兵买马,轰轰烈烈。四面八方前来投奔义军的青壮年,不绝于途。在蕲州被遣散回乡的草军士卒,也纷纷来归。短短几日内,义军增添了七八千人马。

孟楷、葛从周率部驻扎濮州,防备郓州天平军节度使薛崇来犯。

郓州天平军节度使薛崇得知黄巢义军再次占领曹州、濮州城,心中叫苦不迭:这草贼怎的非要跟我薛崇过不去!上次他们攻占濮州、曹州,闹得我险些丢掉镇帅之位,差点儿要了我老命。如今他们又杀回马枪,再占曹、濮二州,叫我如何向朝廷交代?若不能尽快驱走黄巢,收复曹、濮,就只有上表请罪、自辞镇帅之位了。

薛崇想来想去,苦无良策,最后横下心来,要与黄巢决一死战。

薛崇在心中盘算,与黄巢决战,单凭天平军两三千兵马远远不够。眼下黄巢贼军已超万人,兵力数倍于我。驻屯宋州的青州平卢军节度使宋威,不仅人马众多,而且他身为招讨草军使,围剿黄巢正是其职责所在。宋州距曹州只有一百多里路,若其出兵进攻黄巢,甚为近便。我若发兵曹州进剿草寇,请宋威相助,他理应出兵北上,夹击黄巢,如此便可稳操胜券。

于是,薛崇一面紧急奏报朝廷,一面派专使前往宋州,约请招讨使宋威从南面进击黄巢,与天平军人马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宋威对专使说,他定会出动兵马进攻曹州,让薛崇尽快攻打濮州。如此两军南北夹击,可将黄巢贼军一举歼灭。届时,他一定向朝廷保奏薛崇为首功。

打发走薛崇专使,宋威便严密封锁消息,以防备招讨副使、监军使杨复光督催他出兵。因为他已经打定主意按兵不动,等待观望,保存实力,拥兵自重。一旦薛崇进攻濮州,黄巢必定北上反击,薛崇那点人马根本不是黄巢对手。黄巢打败薛崇之后,若乘胜北上,攻占薛崇老巢郓州,便可将黄巢这股祸水引开,离宋州越远越好。待黄巢攻打郓州时,宋州只需派出一彪人马,远远地尾随草军,虚张声势,做做样子足矣。只要黄巢不来攻打宋州城,他便安坐不动。

当然,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宋威派出千儿八百人马北上,装作进攻草军模样。这些人马刚进至曹州边境,便驻扎下来,观望消息,不再前进一步。

薛崇听到宋州兵马北上进攻曹州消息,自以为得计,召来行军司马张思泰和镇将李承佑,商议进兵濮州。

镇将李承佑说,黄巢贼寇大部驻扎曹州,濮州只有黄邺统领的三千人马。我军攻打濮州时,要注重防备曹州援兵。天平军只能以一千兵马攻濮州北门,而其余两千人马要驻扎濮州南门以外,助攻南门,同时,阻击曹州派来的援军。

薛崇说道:“宋威有七八千兵马攻打曹州,黄巢如何能派出援兵来濮州呢?”

李承佑:“我等进攻濮州之日,若宋州兵同时攻打曹州,黄巢便派不出援兵。”

张思泰接着说:“连帅可约请宋大使同日攻城。”

薛崇:“这个不难,我写封信函,派专人送达宋大使。”

薛崇当即给宋威修书一封,约定二月十五日两军同时攻城。

宋威回书称:宋州兵马严遵约定,准时进攻曹州。

二月十五日巳时,薛崇按照与宋威的约定,亲自率领人马进击濮州,开始攻打濮州北门。

黄邺和盖洪、张归霸遵黄巢之命,带领三千兵马守卫濮州,就是防备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薛崇来犯,不想薛崇还真的打上门来了。

三人商议后,定下三条应敌之策:一、立即派人飞驰曹州,向黄巢报告军情并请求援兵;二、由张归霸镇守北门,统领大部兵力抵御薛崇;三、盖洪带领一千人马,出濮州西门,绕至薛崇背后,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夹击薛崇军。

薛崇和张思泰、李承佑指挥人马攻打濮州北门,从巳时打到酉时,却未能接近城门。薛崇急得跳脚,苦无良策。镇将李承佑无奈,只得自告奋勇,亲率一队牙兵攻城。

牙兵们见镇将亲自带队攻城,只得随着前去卖命。李承佑率先跳进护城壕水中,只觉冷得钻心。他咬紧牙关,奋力泅渡。在他将要接近对岸时,忽地前胸和右肩分别中箭,顿时血流如注。几名亲兵见状,慌忙架着他返回阵中。

如此折腾到黄昏,牙兵三番五次攻城,死伤七百有余,却未能够接近城门半步。牙兵们又饥又渴,疲惫不堪,一个个躺在地上,再也不肯动弹。

薛崇无可奈何,只得命将士们就地宿营。

牙兵们砍伐树木,点起篝火,胡乱啃了些干粮,而后便一簇簇倒头睡去。

夜半子时,薛崇和将士们睡得正香,濮州城北门大开,一彪人马举着灯笼火把,呐喊着向天平军营地扑来。前面那位壮汉,骑着一头黑骡,手持偃月大刀,正是守卫北门义军主将张归霸。

张归霸挥舞着大刀,如同砍瓜切菜,杀得郓州牙兵头颅滚落一地。小卒子朱温杀性大起,抡起一把长斧,又砍又劈,接连砍翻了二十多个,活脱脱一个杀人魔王,无数牙兵稀里糊涂做了刀下之鬼。

节度使薛崇和行军司马张思泰,来不及寻找坐骑,在几个亲兵簇拥下,徒步向北逃窜。哪想兜头杀来一支人马,为首头领正是黄巢麾下大将盖洪。只见盖洪舞动手中方天画戟,刺、抹、钩、挑,秋风卷落叶般横扫过去,杀得郓州牙兵纷纷倒地毙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