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629年:己巳兵变
果不其然,过了几天,各哗变陆续安抚下去的消息陆续传来,首先平息的是离京师最近的宣府镇,刚从山海关总兵调任北直隶戍卫军总兵的赵率教不但平息了宣府哗变,而且还将董继舒控制了起来,等候朝廷发落。消息传来,朱由检便道:“如今宣府已划归北直隶管辖,赵率教可是老将领了,中武进士后,就担任了甘州都司,又是孙承宗爱将,后协助袁崇焕防守辽东,立下赫赫战功,这董继舒怎么也不是他的对手。”陆遥便说:“有了这么一个样本,想必其他边镇也能陆续平定。”再说吴襄这边也陆续得到了边镇的消息,吴三辅便说:“父亲大人,没想到崇祯这小子还有两下子,看来裁撤之事已经不可避免了。”吴襄便道:“不可放肆!只怕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啊,宫里递过话来了,说皇上已经暗中命西厂番子去查这背后的事情了。”吴三辅不由得紧张起来道:“父亲大人,不会查到咱们家头上吧?”
吴襄便道:“那倒未必,姜瓖和李辅明一直都是遵从朝廷旨意的,袁阁老也在皇上面前说了不少好话.”父子两个正说着,只见管家带了一个家丁过来,见了吴襄跪下道:“老爷,东江密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信递给吴襄,吴襄挥挥手让他下去。
等人走了后,吴襄便掏出密信,看后便将信交给吴三辅,若有所思的说:“蠢货!这就按捺不住了!”吴三辅便道:“是孔有德的密报?毛文龙!”他压低了声音道:“竟然要造反?”
吴襄便道:“按密报来看,只怕毛文龙也觉察到不对劲了,看来他是要孤注一掷啊。”吴三辅便道:“那咱们怎么应对?皇上那边.”吴襄想了想说:“如今皇上尚无子嗣,又命桂王在京里开府,若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啊。”吴三辅转了转眼珠子,小声说:“父亲大人的意思是?扶立桂王?也对,若皇上不幸驾崩,必然是桂王继位,桂王年幼,才好控制啊。”吴襄便点点头说:“你赶快悄悄去跟桂王府联系,这份从龙的头功,必定要是咱们吴家才行。”吴三辅便道:“那皇上这边”吴襄冷笑道:“毛文龙不是要动手嘛,那咱们就暗中帮他一把。”
又过了十几天,吴家父子在这边不知道暗中做了什么勾当,西厂这边也查出问题来了,王承恩对崇祯说:“皇上果然圣明,根据西厂番子来报,哗变前四镇与毛文龙多有往来,另外,还查到多次有不明身份的来往东江和天津.”
崇祯还未说话,只听见远处传来“咚咚咚”的鼓声,崇祯立刻警醒的站起来问:“是谁在鼓楼敲鼓!可是出大事了?”
王承恩正要派人去问,只见方正化衣衫不整的跑进来道:“陛下!祸事了!蓟门守军反了!此时叛军正攻打宣武门,臣已命九门关闭,各处百姓不得外出,以避祸乱!”
王承恩大吃一惊道:“蓟门!那不是就是宣武门外吗?蓟门守军为何会叛变?”方正化道:“我如何知道!眼下不是说这些的事,平叛要紧!”
崇祯正待说些什么,王之心、黄彦也跑进来道:“陛下!刚接到安定门、东直门守军汇报,这两处外有人攻打!”崇祯忙问:“又是哪里叛变了?”
王之心忙叫等在殿外的两个军官进来回话,其中一个说:“陛下,末将乃安定门城守,目前攻打城门者约有五百人,不过看似不像官兵,队形也颇为混乱,像是临时拼凑的。”另外一个也说:“东直门这里也是如此。”
王承恩便道:“看来这两处与宣武门外不是一伙人,这伙人又是谁?”不一会儿,曹化淳等内监也都到了,众人乱作一团,专等崇祯拿主意,崇祯已然是脸色有点苍白,内心慌乱的不行,方正化便道:“皇上,不如赶快宣内廷和锦衣卫诸位大人前来相商。”
崇祯这才反应过来,忙道:“快!赶快去请!”不一会儿,茅元仪、黄宗羲、骆思恭等纷纷到了,王承恩忙道:“几位内相,赶快想想办法吧,有叛军贼人攻打城门,这可如何是好啊!”
骆思恭便道:“皇上莫急,幸亏城守发现的早,及时关闭了城门,有少量贼人进了城,臣已命锦衣卫全力缉捕,成不了气候。”黄宗羲便道:“也不能太依靠九门,九门本来人就少,而且贼人的具体人数、装备等情况不明,真打起来够呛,无论如何,得赶快调京营过来才行。”
能拿主意的人来了,崇祯这才稍稍稳定了一下心神,便强装镇定说:“慌什么!不是还没打进来吗!化淳!速派人去京营,让曹文诏率兵前来平叛,不必心软,凡有负隅顽抗者,一律格杀勿论!方正化,你速派人传旨九门提督衙门,务必守住九门,不可退却,守城成功,朕重重有赏!”
曹化淳、方正化等忙去传旨,崇祯等便在太和殿暖阁焦急等着,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崇祯忽然问道:“皇后可知道了?”
王承恩道:“如此大事,皇后如何不知,如今皇后有孕在身,只怕受不起惊吓啊。”崇祯便道:“京营怎么还不见动静!”王承恩便安慰说:“京营军营在北郊,如今安定门亦有叛乱,想必要先平了安定门才能过来吧。”
崇祯又问:“倘若宣武门破,皇城内可还有抵御之兵?”王承恩支支吾吾道:“这这.确实还有一支可用之兵,只是这是一支太监军,是魏忠贤还在的时候创建的,当时,选了京师净身但是没有入宫者四万人,号曰净军,此军独立于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之外。”
崇祯忙问:“此军现有多少人?现在何处?”王承恩道:“魏忠贤被治罪后,净军被西厂收编,约有万余人,如今安置在太和门外。”
崇祯这才稍微安下心来,忽然间,只见西南方向火光冲天,崇祯忙问:“那可是宣武门方向?”王承恩道:“正是,怕是不好!”
崇祯正要说话,又听见北边的喊杀声四起,又有枪炮声轰轰隆隆,王承恩道:“天佑陛下,想必是曹将军率军平叛来了!”
就在此时,方正化灰头土脸跑进来大声喊道:“陛下,不好了!宣武门被破,叛军已经攻入九门,现正朝前门杀来。”王承恩道:“过了前门就是承天门了,那岂不是皇宫危在旦夕?想来京营平息北边还需要时日,就算立刻平息了,从安定门过来也要不少时间,陛下早作定夺!”
高起潜便问:“宣武门怎么这么快就被破了!”方正化道:“都是王相尧这狗娘养的!竟然打开城门,放叛军进来,若被我抓住,定将他千刀万剐不可!”
崇祯蹭的站起来,从墙上取下宝剑,一下子将剑拔出来道:“随朕来!”崇祯提着宝剑在前边带路,后边王承恩等人战战兢兢跟着,一行人出了太和门,到了净军营地,这净军营地低矮不堪,条件艰苦,崇祯命王承恩叫开营门,净军们鱼贯而出,崇祯大声道:“是朕对不住诸公!”净军们哪见过这阵势,纷纷跪倒在地。
崇祯又重复了一句:“是朕对不住诸公!然而如今有叛军已攻陷宣武门,又有叛军在安定门作祟,如今叛军逼近前门,朕望诸公奋力杀敌,平息叛乱!朕在此立誓,保诸公富贵荣华!不过诸公放心,京营大军已然在安定门平叛,天佑我大明,必不使贼人得逞!”
净军们齐声道:“誓死杀贼,天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陆遥也道:“真好男儿也!虽然身体不全,但是精神却从未被阉割,明朝太监的优良传统并没有丢失,个个都是好样的!”
崇祯又点起承天门锦衣卫众人,田敦吉率了一支锦衣卫护住崇祯,田尔耕、骆思恭则带了锦衣卫,随净军们出门杀敌。
崇祯这才登上承天门,看着锦衣卫和净军们出了城门,与叛军杀在一起,崇祯亲自拿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不断激励着净军,就在此时,从斜刺里又杀出几百人,仔细看去,当头的一个老人挥剑就向叛军杀去。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王承恩大声道:“是杨鹤公!还有袁阁老,吴督军,还有杨大人!陛下!”崇祯看去,原来是杨鹤、杨嗣昌、袁可立、吴襄等带着自己的家丁仆役组成了临时的部队,几路人马在承天门下杀成一团,直杀的火光四起、刀光剑影,鲜血迸流,惨不忍睹,鲜血流入金水河,将那河水尽数染红。
杨鹤虽然已是七十多老人了,但英勇不减当年,提着宝剑左劈右砍,忽然间,一个叛军猛的投出一支长枪,自杨鹤背后刺穿,自胸前贯出,杨鹤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杨嗣昌大叫一声道:“父亲!”忙领着家丁围过来,杨鹤将宝剑撑在地上,又喷出一口鲜血,喊道:“杀敌!杀敌!杀敌!”说完,便倒在了地上。
杨嗣昌痛哭流涕,哭倒在地,随后又站起身高喊道:“杀敌!杀敌!”只是叛军多是在整军的时候,从宣大、蓟辽等边镇派下来的,常年在边关征战,身体素质自不必说,而这净军多是太监,平时又疏于训练,大臣们的家丁更不用说了,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如何能打得过叛军,也幸亏锦衣卫还算比较骁勇,还能抵挡,只是人数不多,只能勉强维持。
此时,又有一些其他大臣带着家丁赶来,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左都副御史李崇一、兵部郎中王家彦、大理寺少卿李青、庶吉士魏学濂、御史陈良谟等纷纷倒在了叛军刀下,净军也被杀多半,叛军逐渐把杨嗣昌等围了起来,杨嗣昌高声喊道:“想不到我今日竟死于此地!皇上!臣尽忠了!”
崇祯站在城楼上,也是泪流满面,只能高声喊道:“赶快救人!赶快救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听“砰砰”的枪声四起,承天门大开,有人喊道:“大胆贼人!还不束手就擒!”
崇祯定睛看去,原来是曹文诏等率京营赶到了,蓟门叛军如何是京营的对手,京营一阵枪扫过去,叛军纷纷倒地,一时间承天门外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等处理完毕,曹文诏等才忙来到崇祯面前,跪下道:“末将救驾来迟,还望陛下赎罪!”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五月二十三日,蓟门守军叛变,攻陷宣武门,杀死大臣无数,蓟门、宣武门、前门、承天门一带民房、店铺被焚毁者无数,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己巳蛇年,所以后世称之为“己巳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