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629年:铁轨马车
崇祯这次受惊不小,他一脸寒气,坐在龙椅之上,下边文臣武将,内监司、上林苑监司、宗人府大太监们跪了一地,崇祯厉声问道:“可都查清楚了!”王承恩忙道:“查清楚了,安定门两处为白莲教匪徒聚众谋反!”崇祯倒吸一口凉气道:“白莲教!天启二年不是已经平了白莲教吗,怎么还有?”
袁可立便道:“天启二年,白莲教匪首徐鸿儒纠结王森、王好贤等人,在巨野造反,被平叛后,虽然徐鸿儒、王森被正法,但是王好贤却一直逍遥法外。”
崇祯又问:“这白莲教怎么又跟蓟门守军勾结到一起了?”众人都不敢说话,吴襄便道:“皇上,听说这徐鸿儒乃山东巨野人氏。”
崇祯听出了吴襄话里的意思,朱由检便自言自语道:“毛文龙竟然如此大胆?敢勾结白莲教谋反?对,就是他!如今辽东局势已定,东江已是鸡肋,又加上裁撤九边,他早就如惊弓之鸟,之前他将党羽多派往山东,未尝没有与白莲教有所勾结。是他!就是他!”
陆遥便说:“但是这些也只是猜测啊,并没有什么证据啊。再说了,毛文龙在狗急跳墙,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总兵,而且又远在东江,怎么会有这么大能量?”
朱由检也说:“难道背后还有推波助澜的人?只怕此人还是身居高位,能是谁呢?”几个名字快速的闪过朱由检的脑海,但是随后又被他一一否定,他摇摇头说:“难啊,为今之计,只有暂且放下,细细查访,我就不信了,他们不会露出狐狸尾巴。”随即又感慨说:“怪道皇帝都说自己是孤家寡人,果然是高处不胜寒,得要处处提防、处处小心,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儿子,但是皇后现在已经有身孕,倘若生个儿子,恐怕朝廷里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了,有护着巴结的,也有想要居中观望的,有一些对我不满的,说不定就想谋害于我,改朝换代了!无论如何,毛文龙都不能在留了。”
陆遥便忙说:“别急,毛文龙暂时还动不得,别逼他投靠鞑子,此事还得交给袁崇焕去办,按计划进行才好。”
想到这里,崇祯便没有理会吴襄,而是转移话题说道:“朕登基才两年,有想要暗中谋害的事,就发生了两次了,如今更是无所忌惮了,竟然连白莲教都勾结起来了,若不是锦衣卫、净军和前来护驾的诸位臣工,朕今日只怕就要死于乱军之手了!”
杨嗣昌便痛哭道:“皇上圣明,家父为社稷捐躯,为君父尽忠,也算是死得其所。”崇祯便安抚道:“杨鹤公三朝老臣,鞠躬尽瘁,特赐谥号忠靖,准在祖籍立祠设堂,杨山槂、杨山梓俱以荫监入翰林院。其余殉难大臣,亦要厚葬,以彰其功。”
众人便跪拜道:“皇上圣明!”杨嗣昌又道:“启奏皇上,家父为国捐躯,臣五内俱焚,况且家慈去世时,正值练兵关键时刻,臣只得无奈夺情,但背后免不了被万人唾弃,如今家严辞去,天下稳定,臣特请为父丁忧,望陛下成全!”
说完就跪下猛磕头,黄宗羲等忙过去扶起杨嗣昌,崇祯也有些动容的说:“杨爱卿不愧是道德楷模也!既乞丁忧,朕无不可,不知丁忧期间,谁可暂代爱卿之职?”
杨嗣昌便道:“臣不敢置喙,全凭圣上独裁。”崇祯便满意的点点头说:“既然如此,那就准爱卿以原职回武陵丁忧。”以原职丁忧可是莫大的荣光,况且不但给了父亲谥号,还荫封了两个儿子入翰林院,杨嗣昌感激不已,忙叩头道:“臣谢陛下隆恩!”
又过了几日,徐岘、徐亮采觐见,崇祯笑着说:“可是京城至山海关驿道修好了?”徐岘便道:“正是,特来禀告皇上,当初说两三月便可修好,但因为特加了一些新鲜技术,又加上前些日子兵乱,才迁延时日达五六个月之久,还请皇上赎罪。”
崇祯便笑道:“格物部又弄出什么新鲜玩意了啊?”徐亮采便笑道:“皇上恕罪,容臣先卖个关子,这驿道即将竣工,还请皇上劳动御驾。”崇祯也笑道:“罢了,罢了,到时候朕一定过去。”
第三天,崇祯来到竣工大典,一条崭新的沥青路就在眼前,这路中间是供行商车队、马队行走的,在外边是供行人走的大道,最两边则是用以行军的大道。最奇特的是,在路的旁边一侧,则有一条奇特的轨道,以钢铁铺就,留有凹槽,有一匹马,牵着一辆马车,最特别的是马车并没有封顶,而是只有一个车厢,里边装了很多货物,车厢的轮子很大,车轮就卡在铁轨的凹槽里。
陆遥不由的惊叹道:“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把蒸汽机和铁轨发明出来了呢,原来是用马拉的,不过这样才对,我就是再有金手指,也不能这时候就发明出蒸汽机来啊。”
崇祯便问:“这就是你说的给朕的惊喜?”徐亮采便笑道:“皇上圣明,此物乃轮车铁轨,马车在上边可以牵拉比在路面上超过一倍重量的货物,而且又节省人力,铺就起来比较方便,倘若自京师铺到应天,工期可以节省一半,而且此物运送货物比驰道效率高出几倍不止,之前松江、应天等州府的港口已经应用颇多了,臣也是突发奇想,想着能不能在整修驿道的时候,也修一条铁轨马车呢?正好趁机一试,果然是极好的。臣以为,驿道上行走的多为百姓,行商虽有,但是他们大可走原来的旧路,无非就是颠簸一些而已,但是运货量上没有什么变化,在这点上,驿道并没有优势。但是这铁轨马车就不同了,运货量可以成倍增加,倘若朝廷下大力气铺就此物,会大大降低行商的成本,而且朝廷还可以收取一定的运输费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崇祯便笑道:“爱卿说的很对,此事就全权交给四海商号去办就可以了,朕看这驿道修的也甚是气派。”徐亮采便道:“此路下以砖石奠基,上边又以沥青铺垫,不但坚固结实,而且即使是大雨也丝毫不会泥泞,果真是个好东西。宽为二十四丈,可以供十几辆马队同时并排行走。”
崇祯又问道:“可是采用的以工代赈之法?薪酬是否按时发放?可否苛待了工人?”徐岘忙道:“臣谨遵陛下之令,采用了三班轮倒的制度,宿食都是用的上品,薪酬也都按时足额发放,而且工部和都察院全程派监工监督。”
崇祯这才高兴的点了点头说:“几位爱卿修路有功,朕必要重重奖赏。”徐岘便笑道:“皇上,奖赏倒是不忙,臣想求皇上一个恩典。”崇祯便道:“说来听听。”
徐岘便道:“这驿道修筑,又加上沿途修缮已有驿站,在一些地方又着意增加了一些驿站,颇是花费了很多银子,臣想着求皇上将这驿站的经营权交给商号,驿站内的店铺或出售、或出租,所得费用一来可以弥补修路的缺,二来也可以给朝廷多上缴一部分商税。”崇祯便道:“这是好事,为何不可?准奏!”徐岘这才笑的跟朵花一样,连连谢恩。
崇祯又道:“只是一点,这沥青的开采、制造现在是由四海商号特许经营的,一概不许民间私自开采,你们也都把眼睛放亮点,一旦发现有人私自开采沥青的,要及时上报,如今统一征税的衙门迟迟建立不起来,朕就是要把四海商号变成一个庞然大物,这样才能让朝廷有一个持续的税源,徐爱卿可知道你肩上担子有多重了吧。”徐岘忙道:“臣知道,皇上放心,有皇上的鼎力扶持,四海商号一定不辜负皇上重托。上个月四海商号刚刚在天津和松江成立了天津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都是采用的格物部的最新技术,效率和质量都是上乘的,配合着朝廷开海的新政,头个月就接到了二十多艘商船的订单。”
崇祯这才笑道:“好,就是要有这样的眼光,跟着朝廷的新政来,另外,朕也会跟兵部知会一声,今后水师战舰的制造也交给商号,只怕以后两个造船厂都要忙不过来啊。”皇上给了一个要大力发展水师的明确信号,徐岘心中便有了数。
崇祯又问:“接下来还有什么修路的计划?”既然已经将驿站经营权拿到了手,也就意味着修驿道是可以赚钱的,股东会交给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徐岘便道:“接下来,四海商号准备接下来修一条从京城到应天的驿道,将京城与江南连接起来。”崇祯不由的高兴道:“若果然能行,那么南北交通除了漕运、海运,便又多了一条途径啊,爱卿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朕等着好消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崇祯高兴的回到宫中,便又开始翻阅内廷各司上呈的奏折,其实这些奏折都已经在通政录档司留存了副本,也都是已经处理完毕的,只是崇祯不放心,便时常翻阅一下,翻到最上边的一个折子,只见上边写道:“南直隶巡抚何如申上奏,五月二十日,南直隶发生海溢,人畜庐舍漂溺无数,嘉兴飓风淫雨,滨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胜计。绍兴大风,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山阴、会稽、箫山、上虞、余姚被溺死者,各以万计。”
崇祯接着看下去,只见后边是户部的批复:“户部拨付赈灾款子一百八十万两,又自山东调运粮食、帐篷等赈灾。”在后边是都察院的批复:“都察院敕令南直隶巡查御史龚廷祥、苏皖巡查御史左懋第严格监督救灾款物发放。”在后边是翰林院的批复:“翰林院特选五路赈灾使,分赴各地巡视和主持赈灾事宜。”在后边则是通政录档司的批复:“副本已抄录存档。”最后边则是一个大大的御印。
一套流程下来,环环相扣,陆遥心想:难怪明朝那么多皇帝躲在后宫,不理朝政,明朝还能维持正常运转,看来跟这套严密的行政体系密不可分啊,如果明朝能继续下去,说不定就是第二个英国,搞个君主立宪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