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629年:叛乱!哗变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2章1629年:叛乱!哗变

过了几日,崇祯又重新召见茅元仪、杨嗣昌和黄宗羲前来,继续商讨九边十三镇裁撤事宜,杨嗣昌首先说:“启奏皇上,九边十三镇裁撤章程业已编制完毕,上次臣等已经奏禀过了,不知是否可以明发下去执行了?”崇祯想了想说:“不急,等京察结束了再明发下去执行吧,几位爱卿利用京察的机会,必要好好向诸位边军将领解释提醒,不要让他们歪曲了朝廷的意思。至于九边十三镇可用之兵,可优先派往辽东、北直、南直、四川等省份,察哈尔和东蒙多以骑兵为主,倒是不急着派去,总之务必保证裁撤边军旧军时候的基本稳定,且不可再生出事来。”

杨嗣昌道:“谨遵陛下旨意。”杨嗣昌退到一边,茅元仪又上前说:“启禀皇上,军选司根据与督军府、兵部、吏部商议,拟出了各地总督、提督、总兵、知府名册,特呈递皇上御览。”说着递给王承恩一个折子,王承恩递给崇祯后,崇祯翻看了几眼笑着说:“你们几部会商,必是没有错的,何如宠、吴宗达、丁启睿侍奉御前久了,也是该到下边历练一番了,准奏。”

四月十日,宗人府大宗令高起潜拿着一道折子呈递给崇祯道:“陛下,淮王世子上疏。”崇祯好奇的问:“淮王世子?这不年不节的,他上的哪门子折子?”崇祯打开折子,边看脸色边阴沉下来问:“沈克封此人如何?”

高起潜直接愣住了道:“这个,这个臣着实不知。”一旁的王承恩便接话道:“沈克封乃是天启六年进士,皇上登基那年补授安远知县。”崇祯点点头说:“淮王世子上奏称江西重新丈量淮王府土地时,安远知县沈克封竟然假公济私,不但并吞淮王府土地,还趁机兼并山林土地,一个小小知县,敢吞并王府的土地?”

高起潜便道:“皇上,自从朝廷下令不再奉养各地皇亲,还命各地重新丈量各地皇亲王府所占用地,有超过标准的,一律由上林苑监司没收,或没为皇庄,或直接分给当地无田农户.”边说着边看了王承恩一眼,王承恩忙道:“皇上明察,臣虽管着上林苑的差事,但只是负责西厂诸事,且还领着乾清宫的差事,上林苑的事多是交给右监正陈奉打点的,臣实不知此事啊。”

崇祯便点了点头说道:“恩,朕还是信任你的,你既然管着西厂,各地的密报秘闻也该打听着些,不要只把眼光盯在京城,盯在南北直隶这边,要多多放出人去,辽东啊、西南啊、蒙古啊,西厂要做朕的眼睛,不要让朕做个盲人才是!”王承恩忙道:“臣明白,臣遵旨。”

高起潜见崇祯并没有怪罪王承恩,便忙道:“皇上圣明,此事怕也怪不得王老公,先帝在时,淮王便已崩殂,但因其世子非嫡出,而先淮王又无嫡子,先帝便以此为由仅立世子,并未册封。所以地方官趁着机会敲诈欺负也是有的。”

崇祯便道:“朕就说嘛,原来是这么个缘故,许是先帝有裁撤淮王的心思吧,只是未来得及罢了,罢了,罢了,同室操戈,何必如此心急。他再不是嫡子,也是皇亲国戚,是朕的骨肉,岂能让地方官如此欺负,发内旨,册封朱常青为淮王,就别在江西这么窝囊了,把他改封到徐州去吧。另外,上林苑监司派人去江西查一查,如果确有此事,这沈克封只怕也不是个好的,该怎么处置就处置了吧。”

陆遥便说:“南赣这地方山高路险,易守难攻,正德年间就曾贼匪猖獗,幸亏有王守仁平叛,又设置府县,不过地方势力极大,这淮王在这里都被欺负,可见民风之彪悍,在加上历来就有造反的传统,这次派人去查,还是要多留点神才行。”

想到这里,崇祯便又道:“天耀军如今不是驻防南昌嘛,给卢光祖下个密旨,让他密切关注南赣,若有变故,赐予他临机决断之权。”

四月十八日,黄宗羲等人匆匆来见崇祯,行过礼后,黄宗羲便道:“皇上,督军府急报,南赣反了!不过陛下不要担心,卢光祖将军业已率兵平叛。”崇祯不由得大吃一惊道:“怎么回事?”

杨嗣昌才道:“四月十五日,赣南叛匪头子,匪号"夺天王",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大逆不道,竟建号永兴,安远知县沈克封逃走。卢总兵率天耀军一举平叛,光复安远,斩匪首及其余匪首千余人。”

崇祯这才放下心来,又问道:“卢光祖可有折子上来?”茅元仪便回道:“启奏皇上,军选司并未接到卢将军的折子。”

朱由检便道:“这个卢光祖,实在是不像话,我虽然准他临机决断,但这毕竟是动用的野战军,好歹也得给我上个折子吧,竟然是当地戍卫军通过督军府上的折子,这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啊。实在是居心叵测啊!”

陆遥知道他的猜忌心又犯了,不过这卢光祖确实也犯了忌讳,便问:“那你准备怎么办?他刚做总兵不久,而且现在又立了功,要是惩罚,只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朱由检便说:“既然如此,功过便抵消了,亦不必赏了。”

想到这里,崇祯便道:“朕知道了。”便无其他旨意了,众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但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帝喜怒无常也是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还敢提赏赐卢光祖的事。

没想到过了几天,郭都贤上本弹劾卢光祖,兵部都给事中张缙彥、吏部都给事中张鼎延等也纷纷上本弹劾,陆遥这才恍然大悟的说:“原来是这样的,立了功不赏原来就是这么个意思啊。”朱由检便笑着说:“先生知道了吧,这里边门道多着呢,立功不赏,就是将要失势的信号,那些给事中、御史都深谙此道,以为卢光祖要倒了,都想着来踩上一脚,顺便拍拍皇上的马屁,若拍的对了,让皇上高兴了,说不定就要加官进爵了。”

陆遥这才说:“服了,我更服你了,但是你真要处置卢光祖?”朱由检便说:“当然不会了,这不过是对卢光祖的一个警告罢了,得让他知道,只有皇上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不管你立多大的功,照样也有人弹劾。”

想到这里,崇祯便对王承恩说:“把这些弹劾折子发给卢光祖,让他自己看着办吧。”没过几天,卢光祖果然上了请罪折子,并请辞去天耀军总兵之职,崇祯没有允许,见崇祯没有继续追究下去,给事中和御史们也很知趣,此事自然罢了。

四月二十五日,历时一个月的京察终于结束了,裁撤九边十三镇的旨意也很快要下发下去了,吴三辅便对吴襄说:“父亲大人,可见上次四镇哗变没什么用啊,看来朝廷裁撤边军的决心是很坚定的啊。”吴襄便道:“为父当然知道了,皇上把杨嗣昌派过来,一是来制衡为父,二就是主持裁撤边军的事,依为父看,只怕皇上的心思还不单单是边军,只怕各地的卫所军屯都要开始整顿了。”

吴三辅便道:“倘若如此,那可如何是好?”吴襄便道:“如今只能做两手准备,若能阻止此事,那是最好;若不能阻止,就要赶快安排下去,把咱们的人多多安插到各地,去担任各地戍卫军要职,你两个哥哥如今都担任要职,不能去办此事,你赶快派人去往边镇走一趟。”

四月三十日,袁可立、杨嗣昌、茅元仪、黄宗羲等紧急求见崇祯,茅元仪便道:“皇上,宣府镇、延绥镇、固原镇、甘肃镇四处旧兵哗变,业已占据城楼,要求将安置款子加一倍,安置土地亦加一倍。”黄宗羲也道:“其余各镇边军也都蠢蠢欲动,只怕也要生事。”

崇祯便道:“为了安置他们,朝廷出了近两千多万两真金白银,仍然贪心不足!平日里虚报军饷不知养肥了多少人,如今竟然敢占据城墙,形同谋反!”

杨嗣昌忙道:“皇上息怒,裁撤旨意刚下发下去,只有大同、辽东、山海关、蓟州、宁夏、太原六镇情况还好些,其余七镇则是进展缓慢,一直都在拉扯当中。朝廷的各项政策和款项都已经到位,本来说的好好的,不知怎的,突然又提出这种要求,生出这许多事来。”

袁可立便厉声道:“皇上,据老臣所知,大同、辽东、山海关、蓟州、宁夏、太原这六镇要么是吴襄的旧部,要么是孙承宗的旧部,他们对朝廷,对皇上还是忠心的,屡次哗变的这几镇总兵,据说都与毛文龙交好,老臣觉得,此事很有蹊跷,皇上不可不防啊。”

崇祯来回踱着步,猛的说:“阁老的意思是,他们暗中勾结,阴谋造反?”袁可立便道:“未必没有这样的心思!”

黄宗羲最是知道崇祯的心思,便也添了一把火说道:“袁阁老所言极是,目前形势很明朗了,其余边镇都在看朝廷如何处置这四镇,尤其是后续还要相继整顿各地的卫所军屯,若是不加以严惩,人人都闹起来,朝廷有多少钱也不够啊。况且哗变之事朝廷都不严惩,那必大大降低朝廷的威信,今后人人都要闹,都要反,国家危在旦夕啊!”

茅元仪也接着说:“是啊,这些人目无王法,敢跟朝廷讨价还价,都是过去惯得!过去没钱发军饷,时不时就哗变一下,如今军饷照足了发,而且朝廷还没追究他们虚报军饷的事呢,竟然敢闹起来了!必须严惩!”

崇祯便问:“诸位爱卿的意思就是要派兵弹压了?如今有平夷军在宁夏、九镇军在大同,但都是编练不久的新兵,边军虽说糜烂久了,但毕竟都是常年打仗的老兵,能行吗?再说了,他们也只不过是哗变,也不是真的造反,贸然就重兵弹压,岂不是逼他们造反?”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这可真是进退两难,妥协退让不可,强硬镇压不可,众人一时倒没了主意,杨嗣昌便道:“陛下,臣以为还当以安抚为主,可往各处派出钦差,敕令其各自退去,告诉他们,如果及时退去,可适当增加一些补偿,如果执迷不悟,不但没有补偿,还会祸及妻儿。”

袁可立便道:“万万不可!倘若如此,岂不是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了?如刚才黄大人所言,其他各处群起效仿如何?老臣还是以为朝廷应当态度强硬,以儆效尤!”

杨嗣昌也针锋相对道:“倘若激起兵变可如何是好?如今北方百废待兴,这几年接连变法,才刚有起色,一旦兵变,势必生灵涂炭,殃及百姓,大好局面不复存在。”

两位都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臣,各持己见,吵的崇祯脑仁疼,这时候,黄宗羲笑道:“皇上,几位大人,我倒是有个馊主意。”崇祯便忙问:“有什么主意,但先说来听听。”

黄宗羲便道:“所谓天地君亲师,四镇以哗变要挟君父,无法无天,绝对不能姑息纵容,必要严惩;不过正如杨大人所言,若一味严惩,后果势必严重。臣以为,京察业已结束,各地督抚也将陆续就职,应当首先令各地督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些哗变兵士,多是受了上司挑唆,可许之以重利,使其上下离心,分而化之,待逐渐平息后,在严惩背后挑动唆使者。”

袁可立便道:“先安抚,后处罚,这不是失信于人吗?”杨嗣昌则道:“黄大人所言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孔圣人不也还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乎小人哉。"可见圣人也是主张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

袁可立见搬出孔圣人,也便无话可说,崇祯便道:“既然如此,便按此意思颁旨给北直隶、山西和三边总督、巡抚,令其按旨办理。”杨嗣昌又问:“皇上,那毛文龙之事”

崇祯如今一心想着先暂时平息哗变,岂能现在就追究毛文龙,便道:“朕还是信任毛将军的,此事先不必再议。”

众人这才退下,崇祯这才对王承恩说:“你速令西厂暗暗去查查,看看这四镇跟毛文龙到底有无关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