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629年::郑芝龙归降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7章1629年::郑芝龙归降

八月初一日,李国普、黄宗羲求见崇祯,崇祯正陪着皇后在御花园散步,此时皇后已经有六个多月的身孕,崇祯便顺势在钦安殿召见二人,李国普便道:“陛下,福建总督熊文灿上折子,盘踞台湾北部的大海盗头子郑芝龙请求归降朝廷。”崇祯道:“哦?之前一直招安都不见动静,怎地忽然要归降了,其中不会有诈吧?”黄宗羲便道:“皇上圣明,臣一开始也颇有怀疑,便派人多方打探,这郑芝龙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啊,此时归降倒是也在情理之中。”

崇祯道:“哦?既然如此,爱卿不妨说来听听。”黄宗羲便道:“目前郑芝龙盘踞台湾北部,南部则是被荷兰人占据,荷兰人多以南洋贸易为主,而郑芝龙则以对日本贸易为主,并没有多少交集,自去年开始,荷兰人竟然也开始插手日本贸易,郑芝龙多为不满,便有心挑拨日本人与荷兰人之间的关系,日本负责跟台湾有贸易来往的名叫滨田弥兵卫,今年春天的时候,滨田弥兵卫率船队来台湾,同行者共四百七十余人,不知道荷兰人吃错什么药了,竟然派员登船检查,还真搜出大量武器及火药,因此荷兰人便将武器及火药全数扣留,并软禁了滨田弥兵卫。”

李国普便道:“不会这么凑巧吧?”黄宗羲笑道:“首辅大人果然看出问题了,这里边还真有可能是郑芝龙搞的鬼,因为滨田弥兵卫带的人里边有十几名台湾原住民,只怕就是郑芝龙的内应了,没想到这滨田还是个亡命之徒,竟然采取暴力措施,率领数十名日本人闯入荷兰东印度公司负责人彼得?奴易兹住处,挟持了彼得?奴易兹及其儿子。”

李国普倒吸了一口凉气说:“这些倭寇果然是亡命之徒,当年犯我海疆,杀了不少我朝子民呢。”黄宗羲便道:“正是如此,最后滨田以彼得?奴易兹之子为人质,才得以脱险,返回日本,结果日本封闭了荷兰在平户的商馆,还把彼得?奴易兹的儿子关进了大牢,荷兰好不容易打开的日本贸易路线也没了,荷兰人为此记恨郑芝龙,为此在海上打了好几次了。”

黄宗羲接着说:“到了今年七月,西班牙人又派军舰到台湾沪尾(今淡水),修了座叫什么圣多明哥城,荷兰人直接让出了三分之一的南洋贸易路线拉拢西班牙人,就是要跟西班牙人合作,灭了郑芝龙。再加上开海之后,日本也开始直接跟我朝贸易往来,一来比绕台湾近,二来也不用过一遍郑芝龙的手,赚的也更多了,郑芝龙的贸易中转地位更是大大降低了。更为重要的是,在陛下的圣明领导下,我澎湖水师也不断在福建沿海剿灭海盗,给了郑芝龙不小的压力。”

黄宗羲忙道:“这个是自然,我天朝水师一到,海晏水清,郑芝龙多面受敌,自然只有归降这一条路了。”

崇祯听后道:“如此说来,是郑芝龙有求于朝廷了?可有什么具体要求?”李国普忙说:“熊总督折子里言之不详,想来此等大事,非得当面觐见最佳了。”崇祯道:“既然如此,那就招熊文灿进京吧。”

九月十日,熊文灿才抵达京师,崇祯特意在文华殿召见,崇祯道:“此次召爱卿前来,只为郑芝龙归降一事。”

熊文灿道:“陛下圣明,自天启六年,蔡善继大人就开始招降此人,如今三两年便过去了,上个月闽南百年不遇的大旱,饥民甚众,虽然有户部急调的粮食、布匹和银钞,但一来闽南多山,能种粮食的地方本来就少,二来人口又多,郑芝龙为表示诚意,便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这才算解了危局。”

崇祯道:“如此说来,此人虽为海盗,但是还算有一颗爱民之心。”熊文灿道:“陛下圣明,之前郑芝龙虽多侵扰沿海,但是对于普通百姓却是从未有所侵袭的,还多番劫富济贫,所以才有福建海民"不畏官而畏盗"的说法,倘若不是如此,朝廷也必不会招降于他。”

崇祯问:“这郑芝龙可有何要求?”熊文灿道:“郑芝龙表示可以为朝廷剪除夷寇、剿平诸盗,请求朝廷能宽恕他之前所犯之罪、准其继续率领原来的兄弟和部队、请求朝廷将日本贸易线分一半给他,不在台湾设市舶司,而他则每年上缴府库司一千万两银钞代之。”

崇祯沉吟片刻道:“现在参与日本贸易的不但有各地商户的船队,更有朝廷的船队,还有各个宗室王爷的船队,郑芝龙想分走一半,只怕朕的案头上就得堆满弹劾他的奏折。不如这样,日本的贸易让他凭本事去抢,朕不干预,此外,朕可以将整个琼州对他开放,他可以此为基地开展对南洋的贸易,以五年为期,五年内,每年上缴五百万两银钞即可,五年后,便要从市舶司这里照章纳税。至于荷兰人、西班牙人,朕可以令澎湖水师和南海水师解决,打一打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多跟葡萄牙人学着点,老老实实做生意就好了,在我天朝家门口还想舞刀弄棒的。朕封他为琼州都指挥使、闽海游击将军领剿匪事,授其子国子监荫监,且对之前种种既往不咎,准其仍带原班人马,不设监军,可自行任免本部同知以下官员,爱卿以为如何?”

熊文灿道:“陛下隆恩,郑芝龙何德何能。”崇祯便道:“朕在授爱卿全权决断之权,爱卿可回去安排郑芝龙归降事宜,朕也会让内阁全力协助。”

九月三十日,郑芝龙率所部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归降,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根据地台湾,坐镇琼州,任琼州都指挥使、闽海游击将军领剿匪事。为朝廷守备沿海、剿灭海盗、对南洋贸易,并不断率军讨伐其他昔日结拜的海盗力量。

到了十月份,崇祯处理完内阁的折子,已是傍晚了,崇祯推开殿门,一股冷风竟然吹来,崇祯不由的拉了拉衣领道:“没想到这才十月份,天气竟然有些冷了,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王承恩道:“阴阳交替之际,偶尔几天有些反常也是有的。”

崇祯摇摇头道:“一连几个月,陕甘宁大旱,滴雨未下,幸好农司之前在北方推广玉米、番薯、土豆,还不至于死人,不过三边历来动荡,朕记得前几年澄县不就反了?”王承恩道:“是呢,幸好及时平叛了下去,大伴又高瞻远瞩,一力推行耐旱耐寒作物,听皇庄反映上来的看法,果然是产量不错,味道也甚是美味,所以这些日子倒是没出什么大乱子,况且赈灾历来都有成法,阁老们也都是做老的了,断然不会出错,大伴忒操劳了些,还是注意龙体要紧。”

崇祯长叹道:“但愿如此吧,也不知道会推阁员的事办的怎么样了,按理说这么些天了,翰林院做事断断不会推延至此的,你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王承恩笑道:“大伴这是打臣的脸呢,太祖不许内监干政,此等国家大事,臣怎么敢置喙。”崇祯笑着说:“你这老货!掌了西厂,倒不如朕这深宫里的耳报灵通,待惹怒了朕,直接裁撤了西厂罢了,左不过是没用的东西。”

王承恩这才忙道:“大伴说笑的紧,大伴是天子,神仙自然都是大伴的耳报神,臣如何比的,不过风言风语的,臣倒是听了不少,好像是钱谦益跟黄大人在会推人选上各不相让,钱大人领着一帮子御史,整日的跟黄大人面前聒噪,内廷这边搞不定都察院,内阁诸位阁老也颇为难。”

崇祯这才点点头说:“算了,让他们闹腾去吧,内阁那几位还能撑几年,不急,摆膳坤宁宫吧,朕去看看皇后。”想了想又说:“让黄宗羲明天来见朕。”

第二天,黄宗羲文华殿见驾,崇祯问:“会推之事迁延许久,竟然还没有个结果?”黄宗羲便道:“目前已有阁员七人,臣的意思是拟扩为十三人,添格物部尚书入阁,凡以尚书入阁的都加上柱国,其余所添阁老,可作为尚书阁老的后备,多日来在内廷商议,倒是有些眉目,但是在都察院这里,却总是定不下来,而且内阁这边周阁老力推温体仁入阁,如此一来礼部便有三位阁老了,其他各部意见比较大,却是有些麻烦。”

崇祯便道:“会推阁员,朕的本意,你是明白的,一来是提前有个新旧交接的准备,二来呢,京察之后,虽然朕掌握了一些官员,但是地方大员、各部重臣仍有很多在东林党和魏忠贤余党手里,目前杨嗣昌丁忧,徐光启素来对朝堂上的纷扰不加理会,董其昌、袁可立又上了年纪,薛国观呢,自魏忠贤倒台后,也不太敢说话了,周延儒是南方富商代理,没有太大后台,倒是程国祥,还算是知根知底的,但毕竟还是比不了内阁首辅的权利的,所以会推阁员务必要思虑周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比如周延儒虽为阁臣,不过他乃是江南周家的代表,又与东林党素来没有瓜葛,做事也还算勤勉,况且周家这些年来对朝廷有功无过,否则朕岂能容他?”

黄宗羲忙道:“皇上说的极是,周阁老既然保举温体仁,必定也与东林党无关,不过温体仁确实资历浅了一些,只怕这次难度大些。”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崇祯便摆摆手说:“朕也知道你的难处,目前复社刚刚兴起,舆论大部分还是掌握在东林士子手中,只怕你也是存心想卖钱谦益一个好,以便减少复社兴起的阻力,朕说的是也不是?”黄宗羲忙跪倒在地说:“臣惶恐,臣有罪。”

崇祯便挥挥手说:“起来吧!你也是跟着朕的老人儿了,朕的事你自然事无巨细的明白,但朕又何尝不是明白你的?你纵是有几万个心眼,朕便有几万双眼睛。朕今天就给你划出道道来,目前内阁里的东林党人太多了,李国普、董其昌、袁可立,而且都管着要害的部门,新进阁臣中最多只能有一个东林党,其余名额要匀一匀了,格物部、潜邸官员,还有复社,都得有人选,另外浙党、齐党、楚党这些小集团是不是也匀一个名额给他们呢?这个朕就不管了,以爱卿的聪明,只要把那点私心放下,一定会很好的解决的,朕还是信任爱卿的。”

黄宗羲忙道:“皇上圣心如日月一般照耀天下,什么事都在皇上心里,皇上今日对臣推心置腹,是臣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崇祯便笑着说:“行了,你们下去再议吧,那些御史就知道瞎嚷嚷,朕知道你有压力,但是要顶住压力,否则朕要你何用?”黄宗羲这才道:“臣明白,臣告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