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630年:宋王降生
一六二九年,就在陕北和四镇造反的不和谐中过去了,一六三零年元月初六日,崇祯照例在太和殿举行朝会,崇祯便道:“自朕登基以来,连推新政,谁是忠心的,谁是有私心的,天下人都看的一清二楚,各位臣工都要扪心自问,朕可曾亏待你们?天下百姓也要扪心自问,朝廷可曾亏待你们?人心不足蛇吞象!以己之私利,置天下而不顾者,便是国贼!是刁民!人人得而诛之!”众臣纷纷道:“陛下圣明!”崇祯扫视了一下众人道:“有人道"天子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然今日之中国亦非昨日之中国,民生疲敝,苦不堪言,何以共治?想当年太祖出身寒微,以智慧武功,扫荡群雄,兼有天下,诸公何曾敢出此言?故非朕与士大夫共治也,乃朕独裁与天下也!朕只一言,诸公可遍传天下士子百姓,朕实乃太祖、成祖后,又一独裁帝王也!”
众臣纷纷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等敢不从命!”崇祯这才点点头道:“众爱卿平身,奏事吧。”
程国祥便首先出列道:“启禀皇上,去岁都察院共抄没犯官家资,上缴户部计1986.33万两、皇家钱庄上缴商税1125.98万两、四海商号上缴商税3154万两、市舶司上缴税款1973.65万两、其余商税和矿税收入4793.1万两、征缴田亩赋税3879.32万两,合计收入16912.38万两;各地戍卫军、野战军军饷支出2198万两、辽东军饷支出621万两、东江军饷359万两、官员俸禄支出2954.36万两、格物部支出3188.97万两、兵部装备支出2069万两、边军整编安置支出867万两、各地赈灾支出1869万两、农田水利建设支出395.34万两、内监司支出229万两、其他杂项支出354万两、为应对陕北平叛,预留支出1954万两,合计支出9676.31万两,户部合计结余2167.07万两。”
崇祯听了后,才多少松了口气说:“户部这几年都是寅吃卯粮,如今总算有了结余,但是赈灾、辽东、平叛三件大事,无一不是无底洞,户部还是要量入为出才是。”程国祥便道:“皇上圣明,自从皇上令各地宗亲自给自足,朝廷算是节省了一个大的开支,再加上开海获利甚多,尤其是四海商号,去年上缴商税最多,有此开源节流之策,才有去年的结余。”
陆遥也说道:“其实历史上明末的时候,工业、资本的萌芽就开始了,要不是后来鞑子进关,执行了一条错误的财政政策,中国如何会沉沦一百年?如今咱们只不过在政策上拨乱反正罢了,具体的发展其实都是普通的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
崇祯又勉励众臣几句,便宣布大朝会结束,本来新年第一次的大朝会也就是礼仪性质的,不会在大朝会上商议什么国家大事。
散了朝,崇祯便到保和殿休息,内阁和内廷诸位大臣便在中和殿候驾,崇祯在保和殿歇了一会儿,又将礼服换为常服,这才到中和殿召见众人。崇祯便问:“陕北平叛之事如何了?”袁可立便出列道:“启禀皇上,目前丁大人、黄大人已将高迎祥等包围在安塞,周边余党业已扫荡,目前正按部就班、调兵遣将;孙将军已率兵北上,一举收复延绥镇,洪将军也已带兵南下,在固原与叛军对峙,想来也不会有甚大事。陛下尽可安坐。”,
崇祯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宋应星又出列道:“陛下,前日陛下命格物部负责,在各府州开设医馆,臣已命人先在京师、天津府、济南府、应天府、松江府等处筹办医馆,资金、人员也已安排就绪。”
崇祯点点头说:“依旨办事就可。”徐光启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崇祯道:“徐阁老不必谨言,可直言。”徐光启道:“皇上命钦天监并入格物部,格物部发现钦天监依旧历推算日食,竟然屡屡失误,只因台官测候,仍用前朝郭守敬法,无怪今日之失,宜及时修治,参用西法。”
崇祯便问:“西法可有甚好处?”徐光启便道:“前日有罗雅谷、邓玉涵自西方来,多言西历,又多带来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人的著作,臣参照西历推衍日食等事,竟分毫不差,可见西历之密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臣特奏请皇上,命格物院和文思院结合本朝实践,编写新历,望陛下恩准。”
崇祯便问:“爱卿以为谁可担此重任?”徐光启道:“臣保举李天经,此人乃神宗朝进士,擅长历法,可担此任。”崇祯道:“既然如此,朕便任李天经为礼部编译司郎中兼《崇祯历书》总编纂,令李之藻、汤若望、龙华民、罗雅谷、邓玉函等为博士,全力编写新历。”
徐光启退下后,周永春又道:“陛下,自成祖起,皇室急剧膨胀,对太监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朝廷又不禁民间自宫,且本朝亦不禁内监参政,于是乎,民间自宫者一直很多,虽然历代皇帝都曾下诏严禁民间自宫,但是此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演越烈,眼下此风尤甚,与国计民生大大不利也!臣以为应当由内监司统一管理此事,与六部同,实行三定,而各王府严禁私纳太监,如此一来,此风可灭也。”
崇祯便道:“民者,国之本也,倘若人人不思事务,专一投机造作,则国事日靡也!卿此言实乃利国利民之事也。可令民间有四五子愿以一子报官阉割者,由内监司造册,敢有私自净身者,十六岁以上罪坐本身及下手之人,十五岁以下罪坐主使及下手之人。倘有强阉他人希图诬赖的讯明反坐,亦不姑息。并诏令各地方州县、王府,有私纳太监者,轻则罚金降职,重则削籍流死!令刑名院制定有关律法,布告中外,确行遵守。”
宋琬又启奏道:“皇上圣明,自开海以来,四海商号旗下天津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收入颇丰、供不应求,特请皇上恩准,于登州再建一造船厂。”崇祯便道:“照准!事实证明,开海有百利无一害,所以朕觉得完全可以再增加福州、琼州为开海港口,众卿以为如何?”这时大家都尝到了开海的甜头,自然无不应允,纷纷道:“陛下圣明!”
陆遥便说:“既然如今财政初步进入了正轨,之前商议的减免百姓赋税的事可以提出来了。”朱由检便说:“是啊,这事我也一直想着呢,特别是这次陕北大造反,更是给我敲了警钟啊,只是如今种田的百姓有自耕农、在皇庄的佃户和给各地地主种地的佃户,如果一下子把所有农户的赋税徭役全部减免,只怕一来财政吃不消,二来那些大地主也不同意,要是闹起来,也不是好的。所以我的意思是,先行把自耕农的徭役赋税统统免除,将皇庄佃户的赋税降低,至于地主的佃户先维持不变,这样阻力就会少很多。”陆遥便点点头说:“也只能先这样了,哎,所有人都这样,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利益,就都无所谓,一触及自己的利益,便都会跳出来反对。”
想到这里,崇祯便道:“如今朝廷财政已经初步有了些结余,格物部在北方推广的耐旱农作物,产量也初步有了保障,为了更好的配合陕北的平叛,朕决定免除天下所有自耕农的徭役赋税,皇庄佃户的赋税降为十税一,地主佃户仍维持原来,暂不调整,诸位以为如何?”
程国祥便道:“倘若如此,只怕朝廷粮食供应会出问题。”崇祯便道:“这事朕也考虑了,户部可以花钱收购自耕农的粮食,由户部修建皇粮库,作为国家粮食储备;地主佃户上缴的粮食,由各地布政使司修建地方库,作为地方粮食储备;皇庄征缴的粮食,由上林苑监司修建军粮库,作为军队粮食储备。所有徭役一律由以工代赈取代。”
董其昌便道:“皇上行此举,真乃千古第一明君啊。想必此政一出,陕北之事可以很快平息下去。”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崇祯便道:“若无异议,此政务必尽快明发下去,令各地省府知晓,若再有私征自耕农赋税者,一经查实,定严惩不贷!”
董其昌又道:“皇上,老臣倒是有个想法,不知当讲否?”崇祯见他刚刚拍了自己一个大大的马屁,便高兴的说:“首辅大人太过谦了,有话直说便是。”董其昌便道:“如今京城至山海关驿道修筑完毕,甚是壮观,听说现如今又开始整修京城至应天的驿道了,但此事全由四海商号一手包办,老臣以为,效率实在是不高,还请皇上斟酌。”
崇祯眼珠子一转,笑道:“首辅大人言之有理,只是这沥青开采、制造之法乃四海商号首创,朕也不能强令其交出,所以沥青的购买还得由四海商号独家代销。朕可以放开驿道整修给所有世家大族,但是需要在工部上报规划,工部批准了才可整修,另外可以按照谁整修谁获利的原则,谁整修了驿道,谁就获得驿站的经营权。首辅大人以为如何?”
董其昌大喜过望,忙谢恩道:“皇上圣明,那这铁轨马车”崇祯便笑道:“首辅大人既已得陇,何必望蜀?铁轨马车暂时还得由四海商号专修。”董其昌虽然有些小失望,但是能拿下驿道和驿站经营权,也是一个不小的突破,崇祯又道:“只是一点,凡要整修驿道的商户,均要成立单独的商号,并要在工部登记方有资格参与,且所有用工必须采用以工代赈之法,不可强征民夫,首辅大人可记住了?”董其昌忙道:“皇上尽管放心,老臣一定亲自督办,凡敢作奸犯科的,老臣第一个不依。只是,老臣前几日听王老公说,去年内府库才支了五十多万两,陛下着实艰苦了些,臣看着心里难受啊!”说完,还假惺惺的流了几滴眼泪。
薛国观也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眼下朝廷收入颇丰,陛下也不必如此,幸而宫里各位娘娘也是不喜奢靡的,不过日后添了王子公主,那自是担待不得的。”
崇祯摆摆手说:“国事历来艰难,去年稍稍好转,朕岂可因私废公,等皇后诞下皇子再说不迟。”王承恩便道:“只是去年乐寿堂走了水,皇极殿又遭雷击,尚未修缮,知道的说皇上勤俭,但是若让外国使节们看了,忒不是样子,不免小看了咱们天朝上国,还请皇上以国事为重啊。”崇祯这才道:“既然如此,皇家威严亦不可免,那便简修一下吧,只是修复原貌即可,且不可过分奢靡。”众人又商议了几件事,这才退下。
过了几日,王承恩拿着一封密信道:“陛下,刘兴祚从东江发来的密奏。”崇祯打开,只见上边写道:“臣刘兴祚启奏陛下,臣又查明,毛文龙确已有叛心,去岁十月,皇太极再派可可前往东江、皮岛,所议之事不详。”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陆遥便说:“或许此中关切便在可可身上,若能想办法将此人带到京城来,才可知悉其中关切。”朱由检便道:“我看可以以发放军饷的名义,让渤海水师前往皮岛,再让王德化和刘兴祚以为内应,不动声色的将其骗上船,先生以为如何?”陆遥笑着点点头说:“这样不错。”
崇祯便提笔写了一封密旨,交给王承恩说:“速递至刘兴祚将军处。”然后又说:“令官重光亲率水师船队,前往皮岛运送军饷。”
一六三零年二月初四,周皇后顺利产下一子一女,崇祯帝大喜,给皇子赐名朱慈烺,封宋王;公主赐封号长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