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1639年:大朝会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99章1639年:大朝会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正月初五,新年过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如期在太和殿举行。崇祯亲自主持了这一次的大朝会,山呼万岁过后,崇祯便扫视了一眼众臣,开口道:“朕近日读了司马光的《谏院题名记》,感触良多啊,哪位爱卿能说说啊?”都察院总理大臣钱谦益便首先出列道:“启禀皇上,此文乃北宋名臣司马光所著,此文以"古者谏无官"起,相传尧时曾设鼓于庭,使民击之以进谏。古时虽无谏官。但人人都可以进谏。到了汉代,才开始设置谏议大夫,专掌指陈朝政缺失之职。从"无谏官"到"置(谏)官",足见谏官一职的重要性。”崇祯便道:“哦?朕素闻钱爱卿博学,乃东林之魁首,竟是这样理解的。可还有其他爱卿有其他见地?”

内阁总理辅臣黄宗羲也出列道:“皇上,察院大人所论倒也不虚,但臣以为,司马光此文的题中之意却不在于此。”钱谦益便道:“哦?黄阁老出身复社,老夫倒是想听听嶯山先生是怎么教阁老的。”

黄宗羲便笑道:“诚如察院大人所言,司马光是强调了谏官的重要性,但其真实用意却不在此,而是为了说明"无不得谏者"。因而接下来关于谏官"为任亦重矣"的议论,就是水到渠成之笔。既然责任重大,身为谏官,就有个怎样尽职的问题,司马光接下来便从方法和品德两方面来阐述:就方法讲,"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就品德讲,当抱定不为自身谋名逐利的宗旨。皇上,诸位大人,谏官本无什么实权,看上去与利没有什么关系,但谏官的言行却可以左右国家政策和朝廷用人,因此谏官的名声很重要,声名狼藉的谏官,不能取信于人。察院大人,不知我说的可有道理?”

钱谦益便笑道:“黄阁老自然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刑名院尚书张鼎延此时便出列道:“皇上,臣以为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且我朝谏官又与宋时不同,如今都察院除了进谏之职,更是将刑讯、审判、复核、刑名法条等集于一体,其权责远远高于宋时的谏官,因此便要对谏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才是,臣以为,除了方法和品德,更要有过硬的律法知识和专业背景才是。”

翰林院右编修文震孟便出列道:“如今京师大学堂设有刑名之学,人才储备倒是不必担心的。”刑名院郎中冒辟疆便出列道:“虽然如此,但都察院用人缺口仍然很大,现在都察院用人并不格外强调专业知识,甚至有的连《崇祯法典》的法条都不甚明了,如何能判案呢?”文震孟便问道:“那依你之见呢?”冒辟疆便忙道:“此等大事,如何是下官可置喙的,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

崇祯便打圆场道:“正是,依照惯例,这次大朝会也是不务实,只务虚,朕也只是观文有感而已,诸位爱卿也是各抒己见,点到为止。”礼部左侍郎许琰便出列道:“皇上所言极是,其实要解决冒大人的问题也很简单,只需要每年三月二十日开格物科时,增一项刑名科不就是了。自然了,这只是臣的一点浅薄的见解。”崇祯便笑道:“许爱卿这个建议甚当,倒是可以研究研究。”

大理寺右少卿胡正言便道:“皇上,自古圣人都以息讼止讼为最高目标,若在科举中加刑名一科,是否会有引导百姓诉讼之嫌呢?还请皇上三思。”

考功司副总办赵士锦这才出列道:“胡少卿有些过虑了,所谓民有智,圣人导之,民无智,圣人止之,如今在吾皇英明领导之下,官学大盛,四大书院也颇为兴盛,教化百姓,百姓之智增,正是需要引导的好时机,就是要令他们懂法、明法、遵法,百姓怎么会因为懂了法,就没事去打官司呢?”胡正言便道:“赵大人,假若百姓人人懂法,必然会因为些许小事对簿公堂,到时候刑法官员什么也别干了,光处理案子就忙不过来喽。”

赵士锦便笑道:“看来胡少卿对《崇祯法典》就知之甚少啊,《崇祯法典》中诉讼篇中有明确规定,列出了七项以调解为主的诉讼,包括不涉人身伤害的民事纠纷、纠纷标的在一百两以内的等等,再说了,刑法官员不处理案件,不处理纠纷,难道每天在公堂上睡觉吗?百姓都懂法了,才能倒逼咱们的刑法官员更加懂法,这也是方才皇上和几位大人所议之事的题中真意。”胡正言被驳斥的满脸通红,哆哆嗦嗦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崇祯见讨论的差不多了,该吹的风也吹了,各派的主要官员的意见也都表达的差不多了,便笑道:“你们看看,说着说着就又开始务实了,此事还得再议,就留到下次朝会的时候在决定就是了。”王承恩见崇祯有散朝的意思,便往前迈了一小步,斜眼扫了崇祯一眼,崇祯冲他微微点了点头,王承恩便道:“散朝!”

众人散朝回去,三五成群边走边议论纷纷,文震孟和文震亨两兄弟很自然的走在一起,文震亨便问道:“兄长,皇上今天这是什么意思?”文震孟皱皱眉头说:“什么意思?这是准备动都察院了,你在考功司把眼睛放亮点,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一定要告诉我。”

文震亨便道:“这个不用兄长吩咐,只是这都察院可是咱们东林士子的根基所在啊。”文震孟便道:“是啊,想当年,咱们文家对皇上忠心耿耿?结果呢?还不是被人诬陷,被人算计,被逼出了皇家钱庄股东行列,若不是察院大人搭救,咱们文家早就满门抄斩了,怎么还会有今日,恨要记得,恩也要记得。你只管办好我交代给你的事就行了,其他的不要多管,也不要多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