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1635年:西南叛乱之我来背黑锅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2章1635年:西南叛乱之我来背黑锅

见王铎向他道喜,黄成便道:“叔父莫要取笑,何喜之有?”王铎便道:“贤侄可知为何西南连年叛乱不止?”黄成道:“请叔父教我。”王铎便道:“云贵之地,群山纵横,起落极大,人口分布更是零零散散,坝上便人口密集,山地则人口稀少,如此环境,朝廷自然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因此,云贵之地征服易,统治难,因此荀子说"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就是这个道理。”黄成便说:“这些跟皇上说的有什么关系吗?”王铎便道:“你莫急,且听我说,想我朝刚刚从元朝手里接管云贵时,地皆蛮夷,山多箐穴,水不涵汀,土无货殖,通计民屯仅十四万石,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处,官戎岁给全仰于湖广、四川,朝廷为此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朝廷后来才决定恢复元朝土官治理的方略,不再派流官治理,虽然财政投入减少了,但是却导致了云贵的离心离德。自先帝时,想要恢复流官治理,改土归流,这可是动了土司们的根本,因此所遭到的反抗不惟惊人,其他土司、部落也纷纷响应。安、田、宋、杨四家、川南的永宁土司,再到如今,才一反在反。”

黄成点点头道:“叔父说的我都记下了。”王铎摇摇头说:“还有呢,若要彻底安定云贵,一要大力发展教育,广建文庙,使边民融入我华夏儒家文明中来;二要扩大云贵生员的科举和官学名额,使朝廷的法令可以推行;三要大量将汉民往云贵有目的进行迁移,在文化习俗上实行同化;最后还要加强对土司的监督核查,有此四点,云贵自然能长治久安,明日你见了皇上,如是说了,皇上必定龙颜大悦,况且皇上将此事问贤侄,必是心中有了计较,若贤侄对答的好,皇上必有重用,这岂不是贤侄的大喜吗?”

黄成听后大喜过望道:“若真如叔父所言,那小侄当重重拜谢。”王铎道:“我与你父乃同科好友,况且此亦是为皇上分忧,也是我份内之事,明日好生回了皇上,才是正经。”

第二日,黄成拜见崇祯,行过礼后,将昨日王铎教他的话说了一番,崇祯不由惊喜万分道:“你倒是找了一个好老师,是谁教你的?”黄成便道:“乃是王铎,王少卿。”

崇祯便道:“不想他还有如此见识,那他所说,你可都心领神会了?”黄成便道:“虽不完全,但亦有七七八八。”崇祯便道:“既然如此,你即刻动身,前往巴州,传朕口谕给赵士锦,去做秦良玉大军的副监军,记住,一切要听秦良玉的安排,要多听多看,不要随便说话,有任何情况,且不要声张,只管用密函发朕,你可明白?”黄成忙道:“臣遵旨。”崇祯又道:“另外,在巴州见了王承恩后,让他立刻回襄阳见驾。”

黄成便回去立刻收拾行装,急行一天一夜,二十七日晌午到了巴州,便往巴州州衙而来。黄成手持腰牌进了州衙,吴胜兆早已得了通秉,忙出来迎接,黄成便道:“知州大人不必客气,我乃奉旨而来,专候王老公和赵大人,知州大人可速速派人四处打探,若得了信,请立刻请两位大人往州衙来。”吴胜兆忙下去准备去了。

黄成所来,却是惊动了四川,李国英身为总督,自是不便亲自来见的,张凤、梅之焕、李长庚、钱允鲸、任赞华、沈廷扬等都是老牌东林党,也自是看不上锦衣卫,只有布政使王期升、锦衣卫四川千户李元胤前来会见。

黄成由王期升和李元胤陪着,在州衙里呆了一下午,到了傍晚时分,吴胜兆才陪着王承恩和赵士锦进了州衙,黄成等人见了王承恩自是不敢托大,忙下阶迎接,王承恩便道:“不想万岁爷竟又不来巴州了,我们本想着不必惊动旁人,只在驿馆歇着,过几日便往永宁去的,怎么万岁爷又派黄大人来了?”

黄成忙笑道:“皇上惦记着两位呢,每日里不知道要问王老公多少次,听的我都羡慕起来了,皇上听说今日两位大人就到巴州了,巴巴的派我来候着,有道口谕要传给两位。”

众人听了忙跪下道:“恭请圣安。”黄成便道:“圣恭安,命黄成为安蛮大元帅府副监军,即刻往永宁找秦良玉报道,一切听秦良玉安排,旨到之时王承恩即刻返回襄阳伴驾。”说完,忙过去扶起王承恩,王承恩笑道:“得,咱家还不得歇息,得马上往襄阳去了。”

吴胜兆便陪笑道:“自是皇上他老人家离不了王老公,这可是天大的恩德,旁人是求都求不来的。”王承恩便笑笑,冲吴胜兆点点头,又对赵士锦道:“既然万岁有了安排,那咱家就跟赵大人别过了。”赵士锦便作揖道:“赵某有礼了。”王承恩又说:“西南那边有战事,赵大人务必注意安全才是。”赵士锦便点头道:“不过是去做监军,想来也是无恙的,王老公有心了。”

黄成和赵士锦也不歇息,便忙请吴胜兆备了车马,吴胜兆又叫了几个随从一路伺候,两人便南下往永宁而去,王承恩也自往北去襄阳了。

一连几日,秦良玉只是命人整军备战,与安位在普市所对峙,三月一日上午,黄成和赵士锦总算到了永宁军中,秦良玉接了旨,陈于阶见崇祯果然派了监军,而且还是派了两个,心中不由暗暗惊叹,秦良玉见有了监军,心中反而放下心来。

当夜,秦良玉便请赵士锦、黄成、陈于阶一同商议,秦良玉便道:“皇上可还有其他旨意?”黄成便道:“并无旨意,只说一切全凭将军处置。”赵士锦也道:“我等虽是监军,亦是将军部下,且我们素是不懂军的,秦将军满门忠烈,历战事无数,经验丰富,自决便可。”

秦良玉这才点点头,指着舆图道:“如今张献忠大军已困贵阳,这边又有安位阻拦,湖广的戍卫军虽已准备妥当,但贵州边地,瘴疠横行、山地颇多,并不是人多便可取胜的,如今黎平、镇远、普安、安南、镇宁、安顺等地的土司要么随安邦彦反了,要么蠢蠢欲动,只待贵阳城一下,便也要反了,湖广的援军一时恐不得好处,因此贵阳的得失尤为重要,可否请监军请旨,令王应熊、杨一鹏、马祥麟大军合围,否则只用戍卫军作战,只怕迁延日长,贵阳恐不得保全。”

黄成锦衣卫出身,心眼不多,便道:“军情大事,自当从命。”赵士锦却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角,没有接这个话,而是转而问道:“不知云贵各州长官是否已经到任了?”

秦良玉不由的一愣,想了想便道:“除了云南几个稍远些的州市,其他的业已到任了。”赵士锦便道:“听说之前皇上已经给野战军下了旨,如今将军寸兵未动,便要求野战军参战,只怕皇上不悦,还请将军三思啊。”秦良玉听后,心情不由得沉到了谷底,陈于阶便道:“话虽如此,但是贵阳府八十六万百姓,城内也有十几万百姓,若弃之不顾,于心何忍啊!你们若怕,我不怕,我去向皇上请旨!”

赵士锦内心何尝不受煎熬,但这一路上与王承恩过来,两人聊了很多,赵士锦已经知道了崇祯心里的谋算,他也明白了崇祯让王承恩陪他走这一路的良苦用心,他只能说:“大破才能大立!西南诸地连年反叛,也是到了该釜底抽薪的时候了,况且皇上也下旨了,贵阳城能守就守,不能守可往遵义方向突围,若叛军占了贵阳,自然也不会为难百姓的,若将来有人问起,为何不去救贵阳,就说是我赵某人的主意,是我赵监军的主意吧!”

陈于阶还要反驳,赵士锦止住他道:“我知道陈大人之心,若能换的西南长久的和平和稳定,有一些牺牲是不可避免的。”说完赵士锦便长长的作了一个揖,陈于阶长叹一声,亦不再做声。几人沉默许久,秦良玉便起身道:“既然如此,那明日安排下去,中军推进到天台关,无论如何,先拿下普市所再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