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1635年:西南叛乱之秦良玉的担心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1章1635年:西南叛乱之秦良玉的担心

再说秦良玉等到了巴州后,连夜布置下去,自己又跟王道直马不停蹄往永宁赶去,泸州知州陈于阶早已得了消息,在永宁县外候着,傍晚时分,两人才到了永宁,陈于阶忙将人迎进永宁县衙道:“永宁县地远,山路崎岖,不比大理,大人担待担待。”秦良玉便道:“这一路上过来,便听说安位夺了毕节,又占赤水,当此危难,何来担待不担待?如今永宁情形如何?”陈于阶便道:“叛军占了赤水,又连下摩尼所、普市所两地,如今约莫有七八千人占在普市所,倒也没有进一步北上的举动,泸州目前戍卫军有七八千,前几日得了朝廷旨意,又加征募了三千人,如今分了六千人来守天台关,两千人守蔺州,另外三千人则守在永宁,以为后援,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秦良玉便道:“大人守土有方,故文定公在天有灵(陈于阶为徐光启外甥),也当欣慰了,既然如此,那本将便鸠占鹊巢,以永宁县为行在了。”陈于阶忙道:“将军奉旨节制西南,下官自当从命,我泸州上下,尽听将军吩咐。”秦良玉便也不在客套,当下便与王道直、陈于阶商议,将永宁县衙变成了战前指挥所。

第二日,秦良玉在永宁升帐,王道直和陈于阶立于两侧,另有几十个令官侍立,秦良玉便道:“昨日消息,贼首张献忠率八万大军,围攻贵阳城,如今赤水、毕节也入贼人之手,本将奉皇上旨意,节制西南诸省,自当为皇上分忧,众人听令!”

下边众人高声道:“得令!”秦良玉便拿起一支令箭道:“传令!命镇雄市集合戍卫军在七星关屯驻,防止贼人从西北骚扰四川!”一个令官接过令箭,秦良玉又道:“传令!命播州都尉局同知立刻率属地戍卫军开拔,往永宁集合,限两日抵达永宁,违者以军法处置!”又道:“传令!命湖广总兵率两万戍卫军至麻阳,限期两日抵达!命广西总兵率两万戍卫军至怀远,限期两日抵达!”

又道:“传令!命杨一鹏、马祥麟率所部野战军严守所驻之地,无令不得随意出动!”又道:“王道直听令!”王道直出列道:“末将王道直听令!”秦良玉说:“命王道直为先锋,至天台关把守。”又让陈于阶为粮草官,负责粮草等一应供给。传令官各自领了令箭,要么快马飞驰,要么发军鸽,各自去忙碌了。

厅上只剩了秦良玉和陈于阶两人,陈于阶便道:“敢问将军,可是要两日后总攻?”秦良玉摇摇头,陈于阶便有些迷惑了说:“那为何限期两日,令各地集结兵力呢?”

秦良玉道:“本将是在等人啊。”陈于阶更迷惑了道:“将军节制西南,万岁也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还要等谁?”秦良玉笑道:“大人可知道,皇上如今驻跸何处?”陈于阶道:“昨日接上谕,皇上已经在襄阳驻跸。”秦良玉便道:“那皇上为何要驻跸襄阳呢?”

陈于阶道:“将军说笑,上谕说的明白,皇上是为了提振西南军心民心而来,有何不妥?”秦良玉便道:“襄阳乃天下要塞,皇上驻跸在此,是为了防安邦彦,更是为了防我秦良玉啊。皇上给王应熊、杨一鹏和马祥麟下了旨,不得擅动,而西南戍卫军本就是二流的旧军,装备、人员、训练上都差了一大截,而安邦彦、安位的部队如私军一般,且多是当地苗民、壮民,本就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只怕这西南平叛不是易事啊。”

陈于阶皱皱眉头道:“那皇上是想要平叛还是不要平叛?岂非是将军揣度,皇上或未有此意。”秦良玉道:“我戎马半生,见惯人情,自亡夫起,我秦马两家历两次叛乱,如今我为总督、我儿马祥麟领一路野战军,西南诸省很多要职亦是我两家旧部门下,在皇上看来,安邦彦不过是疖癣之疾,我们秦家、马家才是心腹大患啊,皇上不过是借着这次叛乱,一是要彻底除了土司制度,改土归流,二来也是要削弱我秦马的势力,若这次胜了,我秦马之家或可保全,若不得利,只怕顷刻间便有灭族之险啊。”

陈于阶道:“将军慎言,幸而下官不是那等小人,否则将军今日之言,便是大不敬之罪,不看别的,只看皇上是怎么对待我们徐家的,便知道皇上不是这般无情之人。”秦良玉苦笑道:“陈大人出身名门,自然心胸坦荡,否则我也不会跟大人有如此推心置腹之言,大人想必也得了旨意,王老公和赵大人领了钦差巡按,还奉旨监军,一路往巴州而来,又是何意?我留这几日,就是要等赵大人啊。”陈于阶沉默良久道:“只怕贵阳城百姓坚持不了这些日子啊。”秦良玉便不在说话,一时间,帐内陷入了巨大的沉默之中。

二月二十五日,王之心呈上了秦良玉折子道:“皇上,秦将军的折子到了。”崇祯翻开折子,一看秦良玉的安排便心中有了数,说道:“她还算是个明白人,王承恩和赵士锦现在到哪里了?”王之心便道:“昨夜王老公来了信,业已过了常德。”崇祯便道:“给他们去信,二十七日必须到巴州。”

晚间,崇祯又命人传黄成觐见,行过礼后,崇祯便问:“你对西南的事有什么看法?”黄成此时还不到三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便道:“臣以为秦将军忒谨慎了些,安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若是臣去,自当亲提一军,直入都匀,何必如此麻烦。”

崇祯笑道:“若平后又反,又当如何?”黄成便道:“反了在平就是了,难道那些夷子还是杀不完的?”崇祯便道:“对西南一地,要恩威并用,既要杀伐果断,又要广施天恩,你可晓得?”黄成便道:“臣不明白这些个,臣只知道效忠皇上。”

崇祯便笑道:“明白领会朕的意思,贯彻执行朕的旨意,才是最大的效忠,今天朕对你说的意思,下去找个明白人好生去问问,想明白了明日来回话,下去吧!”黄成满脑子懵懂的下去了。

黄成刚走,王之心便进来道:“万岁,内监司考录局总管太监王彦从成都回来了。”崇祯便道:“让他进来吧。”王彦进来后先行过礼,崇祯便问:“问明白了?”

王彦便道:“回皇上,问明白了,吴志衍说孙金鼎确实是跟他们一起回程的,但是到了巴州后,孙金鼎说自己要去看个亲戚,便与他们分开了,此后便一直未见,直到贼人起兵,才知道孙金鼎遭了难。”崇祯心想:这可更怪哉了,难不成这孙金鼎是自己去找死的?但王承恩不在身边,他没有太过信任的人可以商议,便暂且没有继续追究,而是道:“如今简州出了缺,你去给考功司和吏部打个招呼,让温璜补上吧,告诉他,若再出纰漏,就数罪并罚!”

再说黄成离了行宫,心道:皇上这题甚难,我该找谁去问呢?既然我与胡松奇交好,他又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不如去找他问问。想到这里,黄成便到了胡松奇的住处,胡松奇领着承天门镇抚使兼皇宫护卫使的职务,自然是要随崇祯同行的,见黄成来找他,便道:“这么晚了,是那阵风把黄老弟吹来了?”

黄成便将跟崇祯的话说了一遍,胡松奇为难的说:“老弟这可是难为老哥了,咱们都是些粗人,哪懂得这些。”黄成便道:“这可如何是好,皇上说了让我明天明白回话。”胡松奇想了想说:“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黄成忙道:“赶快说来一听。”

胡松奇说:“说起此人,还算与你们家有点渊源,此人便是随驾的府库司考录局少卿王铎。”黄成想了想便道:“原来是王先生,这我不陌生,王先生与家父乃是同科,之前也多去家中走动。”胡松奇便道:“王铎出身河南王氏,这可是积年累世的望族,旁的不说,便是在当朝,他们河南王氏为官的便有几十人,王鹏冲你可认得?”黄成道:“这是自然。”胡松奇便道:“你只知道他是锦衣卫广东千户所千户,王铎可是他的亲叔父,如今的情势你也看到了,能随驾而来的,都是万岁要重用的心腹,况且王铎颇有智慧,或可去找他一问。”

黄成便忙作揖不止道:“既然如此,小弟就先去,改天自当请大哥吃酒。”黄成别了胡松奇,往王铎住处拜见,先是续了叔侄之礼,黄成便又将崇祯的话说了一遍,王铎捋着胡子想了多时,笑道:“贤侄大喜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