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1635年:西南叛乱之消息泄露
奢崇明皱眉道:“若说别的,可能还成,这造反的檄文,他岂敢执笔?”张献忠便笑道:“杨开学为人至孝,倘若咱们请杨金吾前来做客,杨开学岂能不从?”奢崇明这才笑道:“如此甚好,那此事便交你来办。”张献忠便道:“好说,好说。”奢崇明又道:“我也不闲着,我这就去给马祥麟他们写请帖。”二月初三,奢崇明假借安邦彦之名分别给马祥麟、王应熊和杨一鹏写了请帖;与此同时,张献忠也以安邦彦的名义派人到了云贵杨家,杨开学早就收到了赵士锦的书信,自然是早就做了万全的筹备。
其实杨开学祖父一向便与王阳明交好,所以杨家历代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拥趸,杨开学也知道这是赵士锦要把这个天大的功劳送给自己,最主要的也是想化解杨家跟朱家皇朝这几十年的恩恩怨怨,所以,张献忠的人到了杨府后,杨开学还假意添油加醋的骂了崇祯一番,当即便表示愿意为他写这檄文,张献忠自以为得了助,自然是满心欢喜。
但张献忠对他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杨开学为张献忠写了檄文,便被留在了都匀,不令其回归,杨开学也不急恼,安心回到自己房间,到了晚上便掏出纸笔,写下“崇祯八年二月初三,安邦彦反于都匀”几个字,然后把纸卷成一个小纸条,又摸出一只红管狼毫笔,将管头取下,里边竟然是真空的,杨开学将纸条塞进笔管里,又将管头扣上,又用细蜡细细的密封,然后又将那狼毫狠狠扯下几根,将其跟四支毛笔放在笔袋之中。
第二天,杨开学带着笔袋出了屋,刚一出去便有张献忠安排的人拦住道:“先生要去哪里?”杨开学忙道:“我这里有几只笔,破败不堪,听闻城里有一家升庵书斋,正是精修狼毫的好去处,我正要前去修补一番。”那人便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好生奇怪,难道没得其他毛笔用了?”杨开学便道:“我一向用狼毫惯了的,若用其他的,很不顺手,倘若耽误了张将军的事,只怕你吃罪不起,若是不方便,你拿去替我修补也可。”
那人便将笔袋拿去,又交张献忠查看,张献忠查了半天,也未看出端倪,便道:“那便依了他吧,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日后还有用处,也不可怠慢了。”看守便对杨开学说:“就不劳烦先生亲自去一趟了,小的帮先生去办就行了。”
却说这升庵书斋正是西厂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店家得了杨开学的狼毫,又见随着其他四支毛笔,这是最高紧急事件等级的标志,店家便忙将毛笔原封不动的快马送往贵阳。
二月初六深夜,锦衣卫贵阳府千户所千户齐昌国的后门处,有一人轻轻叩了三下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那人便进了屋,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贵阳府西厂的密探,自得了都匀的密报,便忙来至齐昌国这里,齐昌国得了信,不由得又惊又喜,惊的是安邦彦此时谋反,云贵长官俱不在当地,群龙无首,喜的是若此次平叛有功,自己能进入皇上的视野,自然前途无量。
齐昌国当下便稳住心神道:“如今云贵督抚、知府大人都不在,这可如何是好。”想了片刻又说:“这样,你照样依程序往京中送信,我这就去见同知大人,务必早做准备。”当下两人便分头行事去了。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杨一鹏率逐寇军驻守在遵义,离都匀最近,但是奢崇明派出去送请帖的人却足足花了五天时间才到,而此时的杨一鹏已经接到了西厂按程序送来的密报,他正要命令全军进入警戒,外边便有士兵报道:“将军,外边有人求见,说是都匀土司知州安邦彦来使。”
杨一鹏心想:我不去找你,你还敢派人来见我,倒是看看你要耍什么滑头。想到这里,便命带人进来,来人送上请帖道:“我家老爷说,今年恰逢六十二阳寿,本不便叨扰诸位将军,但如今督抚等大人们都往京去了,若诸位将军不来,只怕面子上不好看,便是其他土司见了,也不免以为朝廷有轻慢之心,故特来请将军,务必与十日往寒舍一聚。”
杨一鹏便先稳住来人,只说:“但请你回去告诉土司大人,本将必定准时前往。”那人才欣喜万分的去了,等人走后,杨一鹏忙安排下去,命令全军立刻进入战备状态,外出的立刻归营,一日三班巡逻布防,却又外松内紧,不叫旁人看出端倪来。
几天后的深夜,崇祯才刚要睡去,只听得王承恩轻声道:“大伴睡下否?”崇祯便道:“何事?进来说。”王承恩便进了寝室,弯身道:“臣扰大伴安歇,实在该死,但是西厂递来了不得了的密报。”
崇祯便道:“哪里的密报?”王承恩道:“西南来的,最高等级的密报,而且是用的军鸽,从应天传来的,臣不敢懈怠,一得了便马上送来了。”一听是从西南来的,崇祯连忙打开密报,上边赫然写着“崇祯八年二月初三,安邦彦反于都匀”,崇祯不由的大吃一惊道:“安邦彦反了?朕竟不知!督军府可有折子递上来?”
王承恩道:“并没有督军府的折子,云贵、贵阳亦无折子递来,若是二月初三的事,快马加鞭,若有什么事今日也该递上来了。”崇祯也很狐疑道:“莫非是西厂密报有误?”王承恩忙道:“皇上圣明,西厂怎敢拿这样的事开玩笑。”
正犹疑着,外边又有人小声道:“臣胡松奇有急事叩见陛下。”王承恩便出去把他迎进来,胡松奇正要行礼,崇祯便道:“不必多礼,可是西南有密折过来?”胡松奇十分吃惊的说:“万岁真神人也,确实如此,刚接锦衣卫贵阳千户所密报。”崇祯便接过密折,上边写道:“崇祯八年二月初三,安邦彦反于都匀。”
崇祯便问:“秦良玉他们可离京了?”王承恩便道:“秦将军等今日上午离京,已是走了大半天了,若快马加鞭,或许还能赶上。”崇祯便道:“赶快,让锦衣卫分头去追,让他们立刻进宫面圣!”胡松奇忙去安排了,崇祯又道:“立刻让内阁、督军府、内廷诸位大臣至乾清宫见驾!”
王承恩深更半夜的将诸位大人从被窝里拽了出来,不一会儿,诸位大人已经到了乾清宫,众人在殿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不一会儿,崇祯出来了,众人行过礼后,崇祯便道:“给程阁老、周阁老、吴督军赐座,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了,这深更半夜的,在上些浓浓的茶来,给诸位大人用。”
几个内监匆忙过来上茶的上茶,搬绣墩的搬绣墩,程国祥等坐定了,才道:“万岁聃夜宣臣等来,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崇祯这才将密折让王承恩递给程国祥,程国祥看后将折子递给吴襄,然后道:“安邦彦反了,虽说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吴襄也道:“历年弹劾安邦彦的折子就没断过,听说奢氏父子也藏匿在都匀,张献忠败逃后也投奔了去,若说他不反也是怪的,不过西南历次反叛都没有成功的,这次想来也不例外。”
崇祯见文武两位魁首都说的轻松,心中也稍稍安定了很多,便问:“若西南反了,朝廷必要派兵平叛,国库可有银子?”程国祥便道:“回皇上,国库这几年也攒了些银子,皇上不必担心。”崇祯心中更安定些了,吴襄也道:“这几年朝廷募兵、练兵,自是有些成效,况且马祥麟的部队久在西南山岭之中作战,又熟悉地形,不怕他不反,如今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
崇祯便道:“好啊,听了两位爱卿所言,朕心里老大宽慰,倒是朕着急了,将众位爱卿连夜叫来。”众人便忙道:“皇上言重了,为君父分忧,是臣等的职分。”
第二天,锦衣卫终于追上了秦良军等人,秦良军等得了旨意,便忙返京,当天夜里才到,崇祯心里有数了,便不令他们连夜觐见,而改为第二日进宫。秦良玉等人休息一夜,第二天进宫,见了崇祯,行过礼后,崇祯便问:“秦将军,你久在云贵,不知可有何对策?”
秦良玉便起身道:“回皇上,云贵下辖三十七市,土司市便有二十二个,其中贵州界上以都匀土司安邦彦最强,云南界上以临安土司普名声最强,其余都是一些小土司,无力与朝廷对抗,不过是墙头草罢了,不过安邦彦这几年一直招兵买马,勾结拉拢壮苗一些反汉分子,更收拢了一些江湖上的恶人,尤其是其子安武功目前人在毕节织金,虽然毕节已经不是土司市,但安家在毕节多年,根深蒂固,一旦安武功自毕节南下,安邦彦在都匀北上,贵阳府危亦,贵阳府若失,只怕整个贵州都要落入他手,到时候不但直接威胁遵义和巴州,更棘手的是,若他们合兵一处西进,云南亦不保也。”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赤水市知州王守忠也道:“启奏陛下,总督大人所言极是,安武功虽只是毕节一个都尉局同知,却实际上把持毕节军政大权。不止毕节,赤水也是如此,毕节、赤水乃安家老窝,虽已是改为流官治理,却实际仍被安家左右,臣等无能。”
秦良玉又道:“不过万岁亦不必担心,臣以为安邦彦选在此时造反,也是看准了臣等进京的时机,虽一时贼人会攻城拔寨,但只要稳住贵阳、大理等地,其他地方便是一时被占,关键亦在朝廷手中也,如今既然是贵阳府的折子,想来贵阳府已经有了准备,贵阳府城池坚固,安贼想要一时拿下,只怕也难,况且贵阳知府等官员前几日便已经离京,若走水路,不过五六日也便到了,安贼必不能成事。”
崇祯便起身道:“如此甚好,秦良玉听旨。”秦良玉便忙跪下接旨,崇祯便道:“拜云贵总督秦良玉为安蛮大元帅兼理四川、成都、云贵、贵阳、两广军政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秦将军自可便宜行事!内阁、督军府、内廷各部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众人便纷纷道:“臣等遵旨!”崇祯又嘱咐几句,众人才退下,黄宗羲出了殿,慢慢踱在后边,王承恩跑过去,小声道:“黄阁老慢行,万岁爷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