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634年:孙家背黑锅
到了晚上,崇祯还在灯下批阅奏折,王承恩拿着一个折子进来道:“大伴,这是通政录档司刚递上来的孙鉁的折子。”崇祯头也不抬的说:“白天不是刚见了,晚上又忙忙的递什么折子,且放到一旁吧。”王承恩便将折子放在一旁,又去端了参茶递给崇祯,笑着说:“大伴灯下批折子,最是累眼,不如先歇歇,喝口参茶,也好提提精神。”崇祯便抬头晃晃胳膊道:“是有些累了,说起这周道登,虽是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不过唯有一点,便是全力支持了袁可立和孙承宗,也怪道孙鉁白日以仁孝说朕,不过是要卖他老子一个好,但若朕只因资历老便要给如此昏聩之人谥号,那真正有功之人岂不寒心,只怕他现在又递折子,还要继续聒噪白日的事,朕倒不如不看的好。”
王承恩笑道:“这就是了,依臣看,孙鉁还不至于昏聩至此,或许此事了结在这里,亦未可知。”崇祯便拿过折子翻看翻看,然后笑着说:“你这老货,怕是孙鉁肚子里的虫,还真让你说着了,你且看来。”王承恩这才敢接过折子,看后笑道:“臣若是虫,也得是大伴肚子里的虫才是,好歹护着大伴不生痛病,福寿安康的才好。”崇祯大笑道:“老不休的货,倒是好嘴,既然孙鉁要自己背黑锅,朕倒乐的干净,那就让翰林院明发下去,并非朕不给谥号,乃是天下之口纷纷,朕也是无可奈何啊。”
王承恩领了旨道:“大伴,周阁老那边家人如何答复?”崇祯道:“这会子你倒没主意了,过去有那故去的宿老,朝廷是如何处理的,照前例办理也便是了。”王承恩便道:“大伴说的是,不过周阁老是大伴登基以来故去的第一位前朝阁老,虽说也不过如此,不过毕竟也是做过首辅的人,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怕除了前例,还得好生安抚才是。”崇祯便有些不屑的说:“愚昧昏聩之人,能有什么有出息的门生?既然你如此说了,只怕也有些道理,那你便代朕去上柱香,也便是了。”
过了几日,崇祯又马不停蹄的召见济南府一行官员,王绍徽、范文淑等率领济南府官员觐见,行过礼后,王绍徽便道:“启奏陛下,济南府下辖三州,根据去年登记人口数为一百三十六万五千六百九十八人;田亩九十三万顷,其中皇庄四十六万顷,自耕农二十三万顷,佃农二十四万顷;去年各州县征收商税税银八百八十七万两,除一百七十七万四千两留用外,其余已全部上缴户部。”
崇祯少不得要叮嘱一番,末了又对长青州知州左梦庚叮嘱道:“你父乃平孔有德叛乱的有功之臣,去年又升了西安府,如今你也是一州的父母了,务必好生跟你父亲学着,勤政爱民,一体忠心才是。”左梦庚忙跪拜道:“臣常听家父训导,说陛下德力无双,智谋超群,当年平定孔有德叛乱,全赖陛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这才成功,臣自来感佩陛下,今日得以亲见陛下龙颜,由是振奋,必定忠心侍奉君父,上承皇命,下安黎民。”崇祯这才龙颜大悦,当下赐了午膳。
却说孙鉁奉旨进京,其兄孙铨在格物部任职,孙鉁便住在孙铨家中,到了晚间,孙铨下了朝回到家中,孙鉁便迎上来,见哥哥面色不善,便问:“兄长怎得面色不好,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孙铨没好气的道:“都是你惹的祸!”
孙鉁一时摸不着头脑道:“哥哥这是说的什么话?”孙铨便问:“周阁老谥号的事可是你递了折子?”孙鉁便道:“唉,说起来也是我太心急,本来昨日面圣,听了此事,原是念着当年周阁老对咱们家的好,才出言进谏,不想却是触了陛下逆鳞,亏了魏大人提醒,我才递了折子弥补,哥哥怎得就知道了。”
孙铨冷笑道:“就是你做下的好事!陛下今天一大早就把你的折子明发了,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周阁老没得到谥号,都是因为你!是咱们孙家从中作梗,今日没成想撞见了董廷献,不由分说,把我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说他恩师在世,如何提携咱们孙家,如今咱们孙家得了势,便要趋炎附势,落井下石了!”
孙鉁吓了一跳,小声的问:“呀,这可如何是好?父亲岂不是也知道此事了?这可如何是好?”孙铨冷冷的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他老人家一世英名,就毁在这里了,唉,你呀,你呀!”
三月十日,崇祯又召见山西省官员一行,陈奇瑜、周遇吉、戚昌国等率一众官员觐见,周遇吉便首先道:“启禀陛下,山西下辖七市,乃有大同市、汾州市、平阳市、潞安市、泽州市、沁州市、辽州市,经去岁统计,山西实有人口数三百七十一万三千四百人;田亩二百五十五万顷,其中皇庄九十三万顷,自耕农三十六万顷,佃农九十七万顷;去年各市征收商税税银五百八十五万两,截留一百一十七万两,其余已上缴户部。”
赵士锦便问:“山陕之前多年干旱,又加兵祸,人口数竟也有三百万之多?”周遇吉笑道:“这个赵大人便有所不知了,山西历来干旱,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自陛下登基以来,格物部、农部连续在山西推广番外来的的玉米、番薯等抗旱高产作物,果有奇效,不但产量大、耐旱,而且颇能抗饿,粮食问题稍有缓解,如今不但自足不成问题,反而还要接济河南、陕甘宁三边一些粮食。至于兵祸嘛,前些年高贼、李贼、张贼连番作乱,百姓羸弱,只能跟从,如今逐渐的丰衣足食,谁还肯犯上作乱?又加上都台大人爱兵如子,将士们才奋勇杀敌,高贼授首,李贼和张贼也分崩离析,南北逃窜,这两年休养生息,人口自然增长。”
方以智也道:“是啊,山西历来便是人口稠密之地,想当年成祖继位之初,北方诸省人口凋敝,唯有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风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片升平景象,永乐初年,成祖便下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当时朝廷还在洪洞设立专门机构,办理移民事宜,故而如今北直隶、河南、三边、山东大半百姓祖籍多为山西,至今民间还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崇祯连连点头,不由的感慨问道:“戚将军可在?”戚昌国这才出列道:“罪臣戚昌国叩见陛下。”崇祯便起身下了丹陛,将戚昌国双手扶起道:“戚将军国之栋梁,何罪之有?”崇祯扶起戚昌国,边说边抚摸他的脊背道:“此乃真将军也!朕让将军受委屈了!”
戚昌国大受感恩,不由得热泪盈眶,泣不成声道:“末将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厚恩,我戚家一门忠烈,对朝廷、对陛下万死不敢有他想。”崇祯便大声的说:“朕如何不知!过去之事,不必再提!朕听说爱卿有两子,如今是何年岁,居何职务?”
戚昌国便道:“犬子戚显宗今年三十三岁,戚振宗今年二十八岁,不过闲居家中,苟且度日罢了,不敢劳陛下问”。许鼎臣便出列道:“启奏陛下,两位公子原在军中任职。”崇祯便道:“虎父无犬子,既从前在军中效力,必是不错的,不过朕的意思是文武双全的才好,不管是京营、野战军也好,内阁、翰林院也罢,好生磨炼一番,将来才好承继祖父之志,岂不妙哉。”戚昌国忙下跪道:“陛下天恩,臣唯有以死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