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633年:高弘图的主意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1章1633年:高弘图的主意

不知不觉,一月就过去了,崇祯心里想着,便问王承恩:“今日可是各部递交考成的日子?”王承恩便道:“大伴好记性,臣一大早就派人打听去了,说是自协和门到文华殿,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崇祯一听便来了兴致道:“咱们且去瞧瞧。”王承恩笑道:“方才赵大人还遣人来说,今日断断是没法随侍大伴了,考功司正忙的人仰马翻,这不连赵大人都抽了去。”崇祯笑道:“滑头,直说不叫朕去添乱不就得了,拐弯抹角,朕自然不去讨人嫌,不过在体仁阁上远远看看也便是了。”王承恩便道:“要我说,也就只有赵大人敢这么跟大伴打趣了。”

崇祯便道:“你自是知道的,之前你随朕在京郊微服私访,不就是遇到东林书院和复兴书院争抢他吗,朕也不过是随口鼓励他考今年的格物科,没想到他还真就考了,也还真的中了,朕这次可是破格提他到考功司来啊。”王承恩便笑道:“皇上还给赵大人赐名士锦呢,这可是为臣子的天大的荣耀哦。”崇祯便道:“正是了,这才骄纵的他跟朕没大没小的。”

王承恩和王拱极便陪着崇祯出了乾清门,又自景运门南行到体仁阁,只见翰林院阁司郎中陈其赤、考功司文武遴选局掌卿徐才昴、考功司考录局少卿许尔安、考功司考录局司丞马世华、考功司考录局少卿文震亨几人匆匆往敬思殿那边去,王承恩便喊道:“几位大人留步。”

陈其赤一抬头,看见崇祯等人在一旁,忙过来请安,崇祯便道:“几位爱卿如此匆忙,所为何事?”陈其赤忙道:“回皇上,今日是各部司提交考成的日子,考功司人手少,况且还有牵扯兵事的,需要军选司协助,总办大人便让我们往军选司去寻些人来临时帮一下,不知陛下可有吩咐?”崇祯便道:“无事,爱卿自去便是。”几人便行了礼,匆匆去了。

几人走后,崇祯颇有感慨的说:“你可认识这几人?”王承恩便笑道:“大伴又打趣臣呢,臣如何不认得。徐大人乃是四海商号总掌柜徐岘长子;许大人是平北军总兵许定国将军长子;马大人听说跟安丘马家有点关系;文大人更不必说了。”

崇祯便感慨道:“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后有大树好乘凉啊,一般人如何有这样的机会,在内廷历练几年,经验有了,资历也上来了,日后从内廷外调出去,少不得就是朝廷大员了。”王承恩便道:“大伴说的极是,不过历朝历代不都是如此这般,何况徐大人亦不是外人,当年为了支持大伴,连阖家的产业都捐出来了,这才为后人谋了个好前程,许将军为国戍边,朝廷厚待其子也是应该的。”崇祯笑道:“老货,朕不过说上一句,你便有几句跟在后边。”王承恩笑道:“不过是看着大伴高兴,臣也敢打趣几句,略宽解宽解大伴罢了。”

几人边说边上了体仁阁,往东远远看去,果然见文华殿往西的甬道上,大小官员排了长长的一队,正待说些什么,只见秦熙气喘吁吁的跑上门楼,行过礼后,秦熙道:“陛下,刚接河南巡抚亓诗教、山东巡抚周镳奏报,六月六日,黄河于孟津决口,军民商户死伤无数。”

崇祯大吃一惊道:“黄淮乃人口密集之地,又为天下中枢,若是时常决口,如何是好?如今朝廷国库充盈,当下大气力,重新治理黄河才是。”立刻便没了观赏的兴致,当下便摆驾乾清宫,召集内阁几位阁老并工部尚书徐亮采、户部尚书徐屺、格物部尚书陈子龙等人前来议事。

众人到了乾清宫,秦熙将奏报传阅一番,崇祯便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陈子龙便出列道:“陛下,臣保举一人,可治河患!”崇祯便道:“何人?”陈子龙便道:“正是世袭平江侯陈治安。”黄宗羲便问:“可是万历年间随潘河道一起治河的陈瑄之后?”陈子龙便道:“阁老说的是,正是此人。”黄宗羲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崇祯便问:“哦?此人可行?爱卿细细说来。”陈子龙这才道:“回皇上,想当年嘉靖年间,黄河亦是连年决口,且多次改道淮河,自山东旧河道以南,凡千百里,俱是汪洋,百姓苦不堪言,自嘉靖四十五年,潘季驯以大理寺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成果斐然,又自隆庆四年,再任总理河道,后遭罢职,张老相公任内阁首辅后,深知其能,起用潘季驯,再任总河,便与陈瑄一起治理黄河,自万历六年至万历十六年,黄河一直平安无事,后张老相公身后被抄家,长子张敬修自缢死,全家饿死十余口。潘季驯看不下去,上疏明神宗说"治居正狱太急"。神宗看后不悦,而被御史李植、江东之等人植劾以党庇张居正,落职为民。后万历十六年黄河再次决口,才又令其复官,总督河道,后潘季驯去世,无人治理黄河,至于今日,反复决口,然臣与陈治安相熟,深知此人颇得潘季驯治河真传,陛下传来一问便知。”

崇祯听后大喜,当下便宣来陈治安,陈治安不知何事,颇有些诚惶诚恐,行过礼后,秦熙便将黄河之事细细说来,崇祯便问:“爱卿可有治河之法?不妨说来与朕一听。”

陈治安忙道:“启奏陛下,潘河道生前,曾留下《宸断两河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并绘有《河防一览图》,因其唯有一女,只怕所传非人,恰家祖当时与潘河道一并治河,潘河道便将生前所著传与家祖,家祖待之如至宝,代代相传。”说着边擦擦头上的汗,崇祯示意他继续说,陈治安便道:“臣祖虽多次受难,然不敢忘祖宗之志,不但保留了潘河道大作,而且深研之,潘河道曾说"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有效的治理了黄河,但依臣看来,潘河道治河还只是局限于河南以下的黄河下游一带,对于泥沙来源的中游地区却未加以治理。源源不断而来的泥沙,只靠束水攻沙这一措施,不可能将全部泥沙输送入海,势必要有一部分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里。这也是这之后黄河虽未再次改道,但是局部的决口仍有发生的原因,同时蓄淮刷黄的效果也不理想,因为黄强淮弱,蓄淮以后扩大了淮河流域的淹没面积,威胁了泗洲的安全。臣以为,应当在黄河下游实行"束水攻沙"之策,中游实行"截弯取直"和"涵养水土"之策,双管齐下,可保黄河百年无虞亦。”

崇祯虽听不太懂太专业的话,但是只听陈治安如此慷慨激昂,也知道找对人了,高兴的起身道:“好!既然如此,那就进平江侯陈治安为工部左侍郎、总督河道,全权负责黄河治理事宜。”陈治安忙磕头谢恩,崇祯又道:“工部、户部、格物部要派专人辅助,不论钱、人、术,但有所需,不得苛吝,所需人力,不得摊派,仍是以工代赈为上,多发灾民,使其有所依托,至于救灾事宜,以户部为中枢,全力赈灾。”众人纷纷领命。

陈治安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事相求。”崇祯便道:“但说无妨。”陈治安道:“潘河道虽没有直系家眷,但有一侄,名潘洪财,对治水之法亦有所建树,臣想令其辅助一二,还望陛下允准。”崇祯笑道:“这有何难。”当下便点了潘洪财河道司郎中,陈治安这才高兴领命而去。

处置完治理黄河之事,众人皆各自散去,唯有高弘图迁延不去,崇祯知道他有话说,便让王承恩将他唤回,崇祯便道:“可还有事?”高弘图便道:“前番臣论张稷若大人的话,陛下斥责臣,臣惶恐万分,思虑再三,仍是后悔不及。”崇祯皱皱眉头打断他道:“这都多久的事了,如何还要提?朕看重你,是因为你的老成稳重,但却不要将这份稳重变成只会磕头的官场气。”高弘图忙道:“臣惶恐,陛下教训的是。”

崇祯又道:“便是此事?”高弘图便道:“还有就是,臣想着考功司考成京中各部司,有皇上弹压,想来很多事都好处理,只是各地督抚、总兵、知府、法司,俱是地方大员,一贯做主惯了,只怕考成起来出了问题,不必说肃政廉访使司处理不了,只怕吏部、考成司也在其中作难啊,此事臣不敢不启奏陛下。”

崇祯便道:“这才是朕知道的高弘图,你说的不无道理,各地大员不但品级高,做事也一向骄横,对京官也只是表面畏服,心中却是不屑的很,这样吧,翰林院行文,让内阁联署,正式行文明发下去,令各地督抚、总兵、知府、法司、巡察御史等正四品以上官员轮流进京述职,朕要亲自考察他们,此事就交翰林院安排,具体事宜可与交通部、礼部、鸿胪寺等一起议定,最好拿出一个固定的章程,以后各地方正四品以上官员由朕亲自考成,正四品以下的仍由各地肃政廉访司考成。”

高弘图便道:“皇上圣明,只是各地督抚等每年进京一次,皇上何其操劳,不妨改为两年一次进京由皇上亲自考成,平常时候仍由肃政廉访司考成,陛下以为如何?”崇祯道:“爱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便行文吧。”

六月十八日,朝廷下旨,各地凡正四品以上官员依次轮替进京述职,由皇帝亲自考成,旨到之日,各地正四品以上官员即刻准备其考成材料,等候朝廷旨意,轮流进京面圣述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