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633年:紫光阁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7章1633年:紫光阁

众人纷纷说道:“皇上圣明。”崇祯便又话锋一转道:“朕之前在松江观文定公之墓,不由心有所想,试问诸位爱卿,何人可堪我大明第一功臣哉?”众人被问的一时摸不着头脑,谁敢轻易说话,只有高弘图出列道:“臣以为,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张老相公可堪!”此话一出,满堂皆惊,魏藻德便道:“臣不敢苟同高大人,张居正虽然有功,但却被神宗皇帝钦定大罪十,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先帝虽为其恢复名誉,却未明发为之平反,高大人如此,岂非置皇上不孝之地哉?”

崇祯颇为不悦的看了一眼魏藻德,高弘图又道:“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天下人谁不知道张老相公的冤屈?张老相公行政上,实行考成之法,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斥不职、省冗官,一改之前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镇守边镇,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这才保的边地几十年平安无事;经济上,清查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到万历八年,统计全国查实征粮土地达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比弘治时期增加了近三百万顷。朝廷的赋税不但大大增加,老百姓负担却是大大减轻,这才有所谓的万历中兴,然自老相公去世,所行之法尽皆被废,国事日益糜烂,这才有萨尔浒一战,几十万精兵全军覆没,辽东土地丧于鞑子之手,若老相公安在,岂有此等祸事哉,陛下,臣以为张老相公可堪我大明第一功臣也!”

一席话说的魏藻德哑口无言,崇祯便道:“凡人臣者,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想我太祖皇帝顺天伐逆,修功臣谱,此不过是图功、成功之臣,守功、终功之臣才更为难得,朕以为世有伯乐,方有千里马,张居正是千里马,倘若没有徐阶这个伯乐,亦是无可奈何,所以朕以为徐阶亦可为第一等守功、终功之功臣。”众人无不感佩良多,纷纷跪拜道:“皇上圣明。”

崇祯又与众人闲聊几句,众人便退至隆道阁继续处理其他政务,冒辟疆也随着众人告退,王承恩忙上前几步,小声道:“冒大人,陛下让您留步。”冒辟疆便忙转身垂手立住,崇祯头也不抬道:“董小宛你准备怎么处置啊?人家对你可是一片深情,这次你得以脱罪,人家可是拦了御驾的。”

冒辟疆道:“臣惭愧,前事臣已尽知了,她虽是商籍,但毕竟曾流连秦淮河,臣自是不嫌,只怕家父不允,况且臣已有妻子苏氏,臣亦不知如何开口,还请陛下成全。”他话音刚落,只听得堂后一人道:“妾甘愿为君犬马,孝敬老相公,尊重夫人,只愿能与冒郎长相厮守罢了。”冒辟疆看去,正是董小宛,更是惭愧不能自已。

崇祯便哈哈笑道:“正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如今朕便做这媒人,将董白赐予爱卿为妾,如此一来,你父不敢恨,你妻亦不敢怨,岂不美哉。”两人这才忙齐齐下跪叩头,王承恩也便笑道:“陛下天恩,臣等必要好生恭喜冒大人了。”崇祯便笑道:“阖该如此,你们理应闹上一闹,今夜朕便纵你们一次。”冒辟疆和董小宛自是千恩万谢,王承恩也是笑吟吟的下去传旨诸位随侍大臣了。

第二日,涂原率应天府众官至行宫请安,崇祯便在谨身殿召见了他们,崇祯道:“朕既到应天,焉有不拜谒太祖孝陵的道理。”

涂原忙道:“皇上圣明,臣素知皇上乃至孝之人,早已命人备下一应祭祀之物,沿路也打扫干净。”崇祯这才点点头道:“朕心甚慰,朕此次驾临应天,亦属偶然,此次拜谒,亦不必设为大祭,不过尽朕孝子之心罢了。”崇祯说完又话锋一转问道:“王凝命可到了?”

下边便闪出王凝命道:“臣昨日已到。”崇祯便道:“到了就好,这次江南格物科科举,乃我朝大事,朕命爱卿为今科总裁官,徐胤升为同考官,高爱卿和冒爱卿还有其他庶务,便不在负责今科了,爱卿要与徐爱卿尽心尽力,为国选材才是。”王凝命和徐胤升忙跪下道:“臣一定一体公心,不负陛下深望。”

君臣又略说了会子话,崇祯便命摆开仪仗,带众臣望孝陵而去,孝陵便建在应天府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崇祯沿神道一路向上,拜谒完毕,又至陪葬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崇祯感慨道:“有如此多股肱功臣陪侍太祖,想来太祖必不至寂寞,只是不知朕百年之后,能得何人陪侍啊。”

涂原忙道:“陛下春秋鼎盛,何出此悲春伤秋之语。”崇祯并不答话,只是前行不语,高弘图深知他的心思,便道:“陛下,为功臣修建祠堂,古来有之,当年西汉有麒麟阁,东汉有云台阁,唐有凌烟阁,宋有昭勋阁,太祖皇帝当年虽修功臣表,但未为其修建祠堂。”

崇祯点点头道:“朕昨日说过,有图功、成功之臣,亦有守功、终功之臣,可令工部于孝陵加修昭烈阁,供奉图功、成功之臣,于朕的皇陵修紫光阁,供奉守功、终功之臣,既不坠太祖之德,又不令朕百年后寂寞,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这样的好事众人自然是无不应允,纷纷说皇上圣明。崇祯又道:“至于功臣遴选,便由礼部和翰林院共同负责。”

众人边走边议,下了山,已是日头不低,徐胤升便道:“皇上,臣斗胆,如今已快晌午,孝陵离行宫太远,离学政衙门却很近,不如陛下及诸位大人至学政衙门用饭,可否?”崇祯笑道:“亲近天下士子乃朕的本分,有何不可,既然如此,那朕便叨扰徐爱卿半日了。”

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往学政衙门而来,学政衙门里已经摆下几桌宴席,徐胤升迎着崇祯到了大堂,大堂里亦摆下三桌,崇祯皇帝便在中间一桌主席坐定,随侍大臣和应天当地官员分列两旁,崇祯并不答话,曹化淳忙端了一杯酒起身道:“今日既得学政相请,我不妨借花献佛,水酒一杯,以为答谢。”说罢便一口饮下,涂原、徐胤升等慌的也忙起身,一口饮下,众官员又纷纷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这才命人叫了免礼,又有贴身内监为崇祯布菜,其他官员才敢纷纷动了筷子,徐胤升便道:“皇上,明日便是开科的日子,皇上是否要亲点文昌?”崇祯斜眼瞄了他一眼道:“不必了,国事繁忙,朕明日便启程回京了,有你和王爱卿主持,朕很放心。”徐胤升这才不再说话。

涂原忙道:“陛下好不容易来一次应天,江南万民无不仰慕已久。”崇祯便道:“恭顺只在心中,一是要开好今次科举,二是将昭烈阁的事办好,才是应天上下恭顺的意思。”曹化淳和涂原便忙跪下应是。

吃罢饭,崇祯便觉得有些困顿,便不再停驻,出了学政衙门,行至门前,便见门口呼啦啦围了一群士子,跪倒在地,崇祯便问徐胤升:“这是?”徐胤升便道:“这里都是来参加科举的士子,听闻陛下龙驻此地,便过来参拜,以表士子之心。”

崇祯见此情形,只好强打精神,略为敷衍一番,只听得跪拜人群中一人喊道:“我等俱是科举士子,陛下如何敷衍塞责,不以国士视之!”

此话一出,把众人都吓的冷汗直流,崇祯亦是恼怒不已,杨寰便呵斥道:“好大胆的狗才,敢咆哮于陛前!”便忙的令锦衣卫将那人擒来。

崇祯并不理会,只是冷冷一笑道:“想来朕是过于好性,如今任谁也敢假借进谏之名,想博个好名声,朕却偏是不能的。”说罢,也不理会众人,径直在王承恩伺候下上了轿撵,锦衣卫也押着那人随着轿撵往行宫而去。涂原等跪在尘土中,望着轿撵远去,曹化淳骂道:“好你个徐胤升,你看看你办的这叫什么事!咱家记住你了!”说罢便忙追御驾去了,涂原也埋怨道:“徐大人啊,徐大人!你瞧瞧,这都是什么事,本来是件好事,却弄成这个样子。”

到了行宫,崇祯越想越生气,曹化淳便道:“大伴莫要生气,总有这种沽名钓誉之人,以道德君子自居,若为如此之人生气,总也没有个完。”王承恩也道:“曹老公,那狗才可带来了?”曹化淳便道:“那泼皮现被杨大人押着,只等大伴发落。”

崇祯便叹气道:“此是何人?可查清楚了?”曹化淳便道:“查清了,此人名叫吴伟业,江苏太仓人,现年23岁,是崇祯四年的进士,曾在翰林院任职,后牵扯薛国观一案被罢免。”崇祯便道:“年纪轻轻就能中进士,看来也不是泛泛之人,只是如何牵扯到薛国观的案子里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曹化淳便道:“薛国观是他的恩师,薛国观犯事后,这吴伟业上下串联,为其伸冤,后大伴钦定逆案,亦牵连此人,不但被革职,还被下了功名,终身不得参与文科科举,因断了文科的路子,这才想在格物科上动了心思。”崇祯便点点头道:“怪道了,看来此人也不算迂腐,想来是要用此法引得朕的注意,为自己谋个前程。”

王承恩便问:“那大伴准备如何处置?”崇祯道:“一个读书人,终身不能参加科举,是何等残忍,既然他在格物科上也有建树,又是个知道变通的,朕也不罚他了,让杨寰把他放了吧,能中不能中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王承恩去传了旨回来,崇祯又道:“你去准备一下,咱们明日便回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