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632年:喜事连连
宁完我只好留在济南府,等待崇祯的再次召见,崇祯对秦熙道:“看来朕在济南待不住了,好不容易有这个休息的好时候,却是来了这么一个顶门星,你且先去打点一下吧,顺便宣陈子龙和史可法过来。”秦熙先行告退,不多会儿,陈子龙和史可法到了,行过礼后,崇祯道:“两位爱卿认为应如何对付宁完我?”史可法便道:“此贼言行无状,大逆不道,当立斩之!”崇祯不由心中苦笑,陈子龙便说:“史大人息怒,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况且如今忠正公首级尚在鞑子手中。”
崇祯这才说:“是啊,虽然此贼该杀,但不是现在。朕离京也有些日子了,京中诸事繁多,朕的意思是,留下两位爱卿与宁完我周旋。”陈子龙便道:“臣遵旨,只是谈判的底线,还请皇上示下。”
崇祯想了想说:“四平乃此次北征唯一战绩,且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断然不可撤军,不过朕愿以豪格和阿敏首级换忠正公首级,还可恩准在朝鲜与鞑子开市。”
史可法正色道:“臣遵旨,绝不负陛下之托!”崇祯又道:“朕素知爱卿刚正,但是谈判之法,不只在刚正,亦在长袖善舞,纵横捭阖,这次谈判,以陈爱卿为正使,史爱卿可为副使,一圆一方,一刚一柔,才是正道。”
七月十八日,崇祯率领诸妃、大臣离开济南府,临走时又千叮咛万嘱咐,陈子龙、史可法连连应是,崇祯才放心离开。
仪仗行至河间,秦熙高兴的奏禀道:“皇上大喜,皇上大喜!”崇祯忙问:“可是皇贵妃诞下皇子?”秦熙道:“正是,刚内监来报,昨夜皇贵妃娘娘诞下皇子,母子平安!”崇祯听后大喜道:“御驾不必在河间停驻,快马加鞭,速速回京。”
七月二十日,崇祯一行人便抵达京师,崇祯来不及休息,径直往翊坤宫而来,田皇贵妃尚在床上躺着休息,见了崇祯便要挣扎着行礼,崇祯忙道:“爱妃诞下皇子有功,不必多礼。”淑英又忙奉上茶水,田皇贵妃这才道:“淑英,赶快让乳母把皇子抱来,给皇上看。”
不多时,奶妈抱了小皇子前来,崇祯接过襁褓,只见里边的婴儿眼睛睁的大大的,见了崇祯,非但没有害怕,反而露出笑意,崇祯不由得心中高兴道:“好,此子甚好。”田皇贵妃便笑道:“正是呢,听宣懿太妃说,颇有些皇上小时候的模样。”崇祯越看越喜欢,刘淑英便趁机说道:“只是小皇子尚未有名姓,还得皇上赐名。”
崇祯将皇子交给奶妈,想了想说道:“取纸笔来。”刘淑英忙命人布置纸笔,崇祯沉吟片刻,提笔写下一“炯”字,然后说:“从慈从火,取炯字,封定王。”皇贵妃忙道:“妾代定王谢过陛下!”
定王被奶妈抱了下去,田皇贵妃突然落下几滴眼泪道:“妾是个妇道人家,素来又是没有主意的,当时鞑子围困京城,又听闻城墙被毁,心里着实吓得慌,又担心宋王和公主安危,妾宁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护陛下龙脉周全,不想被诸位大人误解,羁押敦吉,又遣妾回宫,妾一心都在陛下身上,望陛下垂怜!”
崇祯笑着说:“朕与爱妃多年,爱妃的秉性朕还有不知道的?之前羁押你弟弟,不过是为着大臣们的面子,这次山东平叛,他也是立下大功的,这才将功补过,旁人也就无话可说了。”皇贵妃这才道:“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妾心里感激,只是承天门镇抚使干系重大,他又是年轻不更事的,架不住就有些混账黑心肠的在背后挑唆,若是惹出些事来,给皇上添堵难堪,妾心里也入刀绞,不如把他放出去几年,等历练明白了,才能更好的为皇上效力。”
崇祯想了想,又点点头说:“爱妃说的也有些道理,这样吧,就让他改任锦衣卫山东千户所千户,爱妃以为如何?”
皇贵妃连忙谢恩道:“皇上圣明,如此便是保全我姐弟二人,亦是保全定王!”崇祯又好言相劝了一番,才离了翊坤宫。
出了翊坤宫,崇祯便问王承恩:“皇后如今可好?”王承恩道:“尚好,大伴可要去坤宁宫?”崇祯叹了口气道:“不必了,朕冷落皇后许久,此去必是冷冷清清,后宫里边从来都是拜高踩低,皇后恐怕也不能幸免,传旨下去,皇贵妃诞下皇子,需要静心休养,恢复皇后统领六宫之职。”王承恩忙一口应下,这时,有内监来报说:“陛下,张稷若大人求见,已在乾清门外恭候。”
崇祯便忙往乾清门外走去,出了乾清门,张稷若和秦熙正候在外边,张稷若略一拱手道:“前些日子,皇上下了旨,让我牵头修法典,这才是利国利民的正经事,现在财金这一块的大框框基本建起来了,只需假以时日、按部就班就可以,法典这一块,我正有这个意思,还没来得及说,皇上就想到了,可喜可贺。”
秦熙见张稷若说的无序无礼,深怕崇祯怪罪,便忙打岔道:“皇上,张大人,这里风甚是紧,若是受了风邪,怕不是闹着玩的。”崇祯便笑着说:“正是这话,此事干系重大,须得召集有关臣工,慢慢商议。”
几人这才到了中和殿,王承恩又命人上了茶水、甜点,张稷若也不客气,拿了一块点心尝了尝说:“我还真有点饿了,那我就不客气了。”秦熙本来提着一口气,担着一份心,见崇祯没有生气,这才放下心来,同时心想:皇上怎么对张稷若如此的宽厚,难道是这其中有什么关窍?不论如何,我必得好好结交此人。
秦熙这边胡乱想着,崇祯便问:“张先生不妨细细说来。”张稷若喝了口水道:“现在的情况,各省按察使司衙门掌刑狱、缉捕,递到刑部,由刑部主审,御史台监督,大理寺复核,这个没有问题,关键是省以下,各府、州、县,俱是由各知府、知州、知县总揽,又得管民生,又得管刑狱,很容易出现冤假错案,监督更是无从谈起,至于其他的边镇、卫所,更是混乱,边镇长官又管军事,锦衣卫在卫所里就是土皇帝,肆意乱捕乱判,就算有了法典,这种现状不能改变,法典便不能执行,不能执行的法不如没有法,会严重影响朝廷政府和法律的权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若是国而无信,那么百姓自然没有归属感,所以吏治腐败,百姓流离。”
崇祯不由感叹说:“先生所言极是。”张稷若接着说:“其实这种事看上去乱作一团,但是解决起来也很简单,所谓快刀斩乱麻,只有重开炉灶,才是根本。”秦熙便忙问:“不知道怎么才算重开炉灶?”张稷若笑着说:“可以在行省之下设立专门的审判衙门,按察使司下边的捕快只负责接受报案和立案缉捕,然后由专门的审判衙门根据证据按照法典定罪,将缉捕搜证和审判分开。此外,现在国家有钱了,要推行养廉银制度,不能让官员们饿着肚子讲廉洁,要让各级官员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只有这样,国家的统治才能不断稳固,否则贪官光靠杀,是杀不过来的,必须要扎牢制度的藩篱。”
张稷若一番话说出来,崇祯不由心明神亮,起身道:“先生所言犹如醍醐灌顶,让朕茅塞顿开。”然后又对秦熙说:“可以将张先生所言形成文字,等下次朝会的时候依例磨勘。”
几人正商议着,王之心进来,小声对崇祯说:“皇上,永和宫刚来来报,说若皇上得了空,请皇上的御驾。”崇祯便挥挥手说:“知道了,那便过去用午膳。”崇祯又跟张稷若商议了一番,到了晌午,这才往永和宫而来。
王承恩通报后,何才人便忙到门口跪迎,进了屋,用罢午膳,崇祯便斜在小榻上问道:“爱妃可是有事?”何才人一边为崇祯按摩头部,一边笑道:“正是有一桩喜事要禀奏皇上,前些日,妾觉得身体不适,便叫太医来看,说妾已经有了三个月身孕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崇祯忙翻过身来大喜道:“果然?好啊,甚好,如今后宫接连有喜事,正是大明蒸蒸日上的好兆头啊。”何才人便一脸羞涩的说:“可说是呢,前些日子,家父也来信,劝诫了妾一番,务必好生伺候陛下龙体,且不可任性妄为。”崇祯笑道:“你父亲倒是好教导,朕记得你父外放两年了?”何才人便略有些娇嗔道:“快三年了呢。”崇祯便道:“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不过虽是外放,但南直隶乃国家财政命脉所在,你父亲在南直隶做的很好,朕心甚慰。”
何才人便高兴的说:“父亲能得陛下肯定,也是妾全家的幸事。”崇祯又道:“如今你叔叔在鸿胪寺,前段时间征辽东,他也曾去辽东督饷,爱妃满门都是大明的功臣啊。”说到这里,崇祯便喊道:“王承恩!”王承恩忙进来,垂手而立,崇祯便道:“传旨六宫,晋才人何氏为昭仪,赐号柔,赐居咸福宫。”王承恩忙下去传旨,柔昭仪喜不自胜,忙跪下谢恩,崇祯扶住她,自是好生安抚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