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632年:真相大白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0章1632年:真相大白

虽然只这一句话,但是崇祯是何等聪明的人,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崇祯楞住了,沉默了一会道:“到底怎么回事?”吴有性道:“那日,有人要老朽将那炭疽菌带出来交给他,但当时臣又如何知道,他们是要拿那东西去谋害怀王殿下啊,若老朽知道,死也不敢答应,后来,怀王出了事,又有人叫老朽点出皇后派王相尧问话之事,老朽已是骑虎难下,只得从命,老朽知道这事终是纸里包不住火的,如今老朽要死了,才敢道出实情。”崇祯便忙问:“说!是谁?是谁让你这么干的?”吴有性便道:“是,是纪坤,是纪坤!”陆遥大吃一惊说:“纪坤!他,他不是永和宫领宫太监吗,他怎么会用毒去毒害怀王。”朱由检冷冷的说:“只怕他是被人收买了。”

陆遥问:“那是谁?”朱由检冷冷的说:“先生不是说过嘛,一件事出了,谁获利最大,那谁就是最有嫌疑的,当时先生还劝过我,我没有听先生的,现在想想,果然是漏洞百出。”陆遥吃惊的说:“你是说田敦吉?还是他姐姐?”朱由检道:“这是唯一的解释了,皇后倒了,她这不才如同副后,执掌六宫了吗。难怪王相尧在慎刑司一直喊冤枉,原来这里边是有内情的,太妃虽然代掌太后印玺,但是她从来不管后宫的事,前几天竟然替王相尧求情,只怕,太妃也觉出端倪来了,只是单单把咱们蒙在鼓里啊!”

想到这里,崇祯把手从吴有性手边抽出来,只是冷冷的说:“怀王何尝不是朕的儿子!”说完便站起身道:“朕答应你的不会食言,但是咱们君臣的情分也不复存在了!”说完便出了屋,只留下呆呆的吴有性。

出了屋后,众人见崇祯面色不善,自然不敢说话,崇祯便命立即摆驾回宫,在回宫的路上,崇祯问王承恩:“王相尧情况如何?”

王承恩便道:“命是保住了,只是在慎刑司受刑时,左眼失明,左腿亦有些不便,若强留在宫中,只怕坠了皇家威严。”崇祯便道:“他受苦了,既然如此,别让他去守宫门受苦了,去做承天门千户所监军吧。”

王承恩心中疑惑,但是又不敢多问,便满口称是,崇祯又道:“皇后与朕乃结发夫妻,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解了皇后幽禁吧。”王承恩又问:“那皇贵妃娘娘那边.”崇祯道:“让皇后好好将养身子,还是先让皇贵妃暂时协理六宫吧。”

陆遥问:“你不打算惩处他们?”朱由检长叹道:“哎!如今她也有着身子,况且这事也过去了,自古帝王之家,为了争权夺利,父子兄弟相残,我又怎么苛责她呢?罢了,罢了,不瞎不聋,不做家翁,就这样吧。”陆遥自然知道,他话里所指,毕竟朱由检能做皇帝也是有内情的,便叹了口气说:“人人只道皇家好,这么一看,反而不如寻常百姓家。”

回到宫中,已经到了要用晚膳的时候了,王承恩便问:“陛下要去哪位娘娘宫里?”崇祯想了想说:“去钟萃宫吧,让惠婕妤陪朕一起用膳。”

几天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3月29日),吴有性病逝,享年80岁。崇祯下旨以尚书之礼厚葬。

过了几日,左都御史钱龙锡、北直隶按察使魏应知、江西按察使杜乔林、御史李嘉彥、任者泰、张一如、杨以任纷纷上奏,弹劾内阁大学士、上柱国、太子少傅薛国观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僭越、大不敬等十项大罪,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崇祯其实也后悔了,原本是想一举处置了阉党立威,顺便拉拢东林党,好为北伐排除障碍,没想到高弘图一席话,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今都察院得了风声,便开始纷纷弹劾薛国观了。

崇祯便忧心忡忡对刘含辉说:“薛国观也算是三朝老臣了,侍奉朕又一向尽心竭力,朕如何忍心加斧钺于其上?”刘含辉正色道:“陛下,所谓家国一体,天下乃陛下之天下,如今薛国观不思报效皇恩,反而残害陛下的子民,挖陛下的墙角,陛下岂可因一人而置万民与不顾?”

崇祯便道:“不过此事朕已经命高弘图和冒辟疆全权去办了,将这些奏折都转过去吧,以后凡有什么确凿证据的,不必上奏,直接转往高弘图处便是。”流汗怀还待要劝,崇祯便只是摆摆手。

刘含辉无奈的去办理此事了,王承恩又过来,小声说:“皇上,辽东又有密报来了。”王承恩偷偷将密报交给崇祯,崇祯看后说:“多铎和多尔衮如今已经跟皇太极闹翻了,多铎和多尔衮现在占了赫图阿拉,皇太极等在盛京,形成对峙局面,眼下正是发兵的好时机。”

崇祯激动的站起身,来回走了两步说:“快,赶快去把杨嗣昌叫来。”王承恩又道:“陛下,如今已是晌午,御膳房来问过了,皇贵妃娘娘也来问过了。”崇祯便道:“去跟皇贵妃说一声,朕不过去了,把午膳传过来,朕要跟杨爱卿共用。”

不多会儿,杨嗣昌到了暖阁,午膳也传了上来,用罢饭后,王承恩又伺候两人用了茶,崇祯便令众人退下,便将密信递给杨嗣昌,杨嗣昌看后便问:“陛下果然要御驾亲征?”崇祯道:“果然,如今国富民强,京营的武器装备、人员配置又都是顶级的,况且朕是想着以卢象升为主力出广平,京营和刘世玉部两翼策应,想来不会有事。”

杨嗣昌便道:“陛下,战场胜负,从来装备都不是主要因素,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主帅的意志、高昂的士气和绝对的忠诚才是胜利的决定因素,况且如今才刚四月,辽东寒霜尚未退去,恐怕不是最好的时机,而且虽然鞑子内乱,如果不能速战速决的话,只怕他们又会联合起来,一旦大军深入敌人腹地,敌人若切断后路,只怕再好的装备,也不过是给敌人送去罢了,陛下不可不察。”

崇祯便道:“所以才宣爱卿,为此事谋划一番。”杨嗣昌想了想道:“按密信来看,皇太极占盛京,多铎和多尔衮占了赫图阿拉,可令刘世玉率部出朝鲜,佯攻赫图阿拉,暗中却是占据萨尔浒,切断盛京和赫图阿拉之间的联系,防止他们联合,卢象升则出广宁,直捣盛京,大事可成亦。”崇祯忙问:“那京营如何?”杨嗣昌笑道:“京营只须打出旗帜,煊赫一番,吸引皇太极目光,让其将主力布置在北边,卢象升才好从广宁出奇兵,速战速决,一击制胜。”

崇祯便道:“爱卿不愧是久经沙场,想的极周到。”杨嗣昌想了想又道:“只是倘若京营出征,顺天兵力空虚,倘若鞑子兵败四散,危及京师,须得派重兵把守山海关和喜峰口一线,严防死守才是。”崇祯便说:“此事体大,朕便将山海关喜峰口一线交爱卿处置。”

杨嗣昌忙跪倒在地说:“臣自当为陛下分忧!”崇祯忙让他平身,杨嗣昌又道:“如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方有度的密信是否属实?”崇祯一时间陷入了沉默,良久才道:“方有度家人俱在京师,其又素来忠心,应当不会有假。”杨嗣昌也道:“倘若密信所言是真,一切都好说,倘若有问题,那刚才的谋划便成空了。”

崇祯没有说话,只是眼睛看着殿门,似乎在等什么,过了好一会儿,王承恩推开门道:“陛下,人到了。”崇祯便说:“宣。”只见一个衣着打扮普通的人进了殿,走到崇祯面前行了礼道:“皇上,盛京确实有骚动,多铎和多尔衮也确实率部出了盛京,只是那边防守过于严密,太具体的便打探不到了。”

崇祯又问:“可见着方有度?”那人道:“未曾见到,只是他的管事儿见着了,只说已经随着多铎走了。”崇祯点了点头,然后挥挥手,那人便下去了。杨嗣昌还在震惊中,但是此事如何敢问,崇祯便道:“看来他们闹翻了却是真的。”杨嗣昌便说:“既然如此,便是大明之福。”

崇祯便站起来说:“即便有假也无妨,正如爱卿所言,狭路相逢勇者胜,事不宜迟,如今已是四月初三,急发密旨给刘世玉,令其四月初十秘密出朝鲜,一路佯攻赫图阿拉,一路攻萨尔浒,务必十五日前拿下萨尔浒,截断赫图阿拉与盛京联系,朕则遣京营四月十六日出东蒙,自北进击盛京,吸引皇太极注意,令卢象升率军四月十八日出广宁,直捣盛京,全歼皇太极,爱卿以为如何?”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杨嗣昌忙道:“所谓兵贵神速,不过如此耳。”崇祯又道:“那就命爱卿亲自镇守山海关,总督东蒙、察哈尔、辽东诸军事,不可令一个鞑子入山海关,以免袭扰京师,朕亦会留下密旨,若京中有变,自然有人宣密旨,爱卿依旨意行事便可。”杨嗣昌忙道:“臣遵旨!”

杨嗣昌走了,陆遥问:“害怕吗?”朱由检说:“说真的,非常害怕,而且很紧张,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陆遥又问:“密旨要留给谁?”朱由检便道:“自然是留给王承恩了。”陆遥便有些担心的说:“他的忠心当然是没得说了,只怕权威不够,一旦有变,没人听他的。”朱由检笑道:“倒是也不用他管别的,只是如果有万一,他能牢牢守住京师就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