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632年:密谋北伐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因为怀王的薨逝,给元日的大朝会蒙上了一层阴影,各地的三品以上朝廷大员齐聚在太和殿广场山呼万岁,崇祯大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一系列繁琐的仪式折腾下来,已是日近中午,王之心站出来大声道:“皇上感念诸位臣工辛劳,特在武英殿摆下宴席,散朝!”崇祯便站起身,王承恩忙上前扶住崇祯,崇祯便到了中和殿稍事休息,田皇贵妃、袁贵妃、顺妃已经等候在中和殿,待崇祯坐定后,皇贵妃等行了大礼,崇祯道:“诸位爱妃平身吧。”皇贵妃便坐在了龙榻另一侧的软席上,刚两岁的宋王朱慈烺摇摇晃晃的到了崇祯跟前,奶声奶气的跪下道:“儿臣给父皇请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道:“起来吧,最近天气冷暖不定,让奶娘注意给你增添衣服。”皇贵妃忙道:“陛下不必挂心,臣妾早就吩咐下去了。”说完挥挥手,两个奶娘过来,将宋王带下去玩耍了,皇贵妃便站起身说:“陛下,臣妾有个大喜事。”崇祯道:“爱妃有什么大喜事?”
皇贵妃笑盈盈的说:“前几日臣妾感到身子不适,便叫太医来把脉,说是已经有将近四个月的身孕了”崇祯不等皇贵妃说完,便高兴的说:“哦?果真!”皇贵妃说:“臣妾为了小心,便又请了吴老过来,果然是喜脉。”崇祯这才高兴的说:“好!好!好!果然是天赐佳子!”
袁贵妃和顺妃忙站起来说:“恭喜陛下,恭喜皇贵妃!”崇祯忙道:“爱妃快快坐下,务必好生将养。”然后又对一旁的王承恩说:“让太医院好生看着皇贵妃的胎。”王承恩忙应着。
皇贵妃又说:“陛下,臣妾想借着元日的吉庆,讨个吉祥。”崇祯道:“但说无妨。”皇贵妃说:“按祖制,后宫该有贵妃二,八妃、九嫔,至于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则不限,如今后宫多有空缺,尤其是八妃之中,仅有顺妃一人,且怀王新薨,顺妃又是伺候陛下的老人了,合该进进位份,此其一;其二,自陛下登基以来,不曾选淑女入宫,导致子嗣稀薄,不是皇家之幸,如今天下安定,可否征召各地淑女,充实后宫?”
崇祯沉思片刻说:“虽说天下稍稍安定,但是还不稳固,征召淑女,劳民伤财,不可,何况朕国事繁忙,于此亦不甚上心。”皇贵妃道:“既然如此,何不在功勋大臣和皇亲中征召适龄女子,一来不必劳师动众,二来可宽慰功臣和皇室之心,三来可以充实后宫,为皇家绵延子嗣。”崇祯道:“爱妃真贤德也,既然如此便依爱妃所奏,至于顺妃,着升为贤妃,为众妃之首,如何?”皇贵妃忙道:“臣妾谢过陛下。”贤妃更是行礼道:“臣妾谢陛下隆恩,谢皇贵妃隆恩。”
几人正说着,王承恩进来了,在崇祯面前小声说:“皇上,辽东有密函过来。”皇贵妃等见崇祯有事,便起身道:“臣妾等先退下了。”
皇贵妃等走后,崇祯才问:“可是方有度的密函?”王承恩笑道:“皇上果真英武,正是方有度的,请皇上御览。”
崇祯接过密函看了看,笑道:“甚好,如今多铎、多尔衮与皇太极异心,筹谋推翻皇太极,阿敏、济尔哈朗则是坐壁上观,你即刻给方有度去信,让他继续挑动多铎,一旦有变,我军则可一路出广宁,一路出东蒙,一路出朝鲜,三管齐下,辽东何愁不平。”王承恩连忙答应着。
正在这里说着,有内监进来道:“陛下,几位阁老求见。”崇祯便笑道:“朕正要叫他们呢,赶快宣。”徐光启等人纷纷进来,行礼后,崇祯便问:“怎么,董公的病还不见好转?”徐光启便道:“启奏皇上,臣年前去看过董公,怕是不好,董府如今已经备下了。”崇祯沉默了片刻,对王承恩说:“稍后你代朕去董府走一趟。”王承恩忙应承不已。
程国祥等又各自汇报了一番,崇祯细细听后点点头道:“诸位阁老辛苦了,如今国库充盈,但辽东鞑子始终是心腹大患,朕意荡平辽东,祛除鞑子,诸位以为如何?”徐光启便道:“皇上,臣以为虽然前次鞑子进犯京师,损兵折将,但主力未损,且鞑子经营辽东多年,恐一时不得击退,反遭其祸。”
徐亮采也道:“皇上,听闻鞑子已经成功仿制了红夷大炮,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而且听说他们还学会了"失蜡法",化铸铁为铸钢,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虽然还未形成战斗力,但是不可不防。”
崇祯皱皱眉头道:“这失蜡法乃去年格物部刚刚发明,缘何如今就被鞑子学会了?看来格物部有奸细,既然如此,更要兵贵神速,在他们尚未形成战斗力前将其歼灭,否则难免成心腹大患也!”
薛国观忙道:“陛下所言极是,陛下天威所在,定无往而不胜。”文柟则冷笑道:“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器也,不可轻动。"薛阁老上下嘴皮一动,千万两银子,千万条性命可就葬送了,陛下,鞑子也需要吃饭穿衣,如今朝鲜、东蒙、察哈尔等业已归附,只要严防边贸,以他们的低陋,即便能造大炮,又能造多少?况且建州荒僻寒冷,即便打下来了,对我又有什么好处?望陛下三思。”
官应震便道:“文阁老慎言!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建州自古便是我大明疆土,鞑子世代受我大明恩惠,不但不思报答,反占我疆土,杀我百姓,萨尔浒一战,杀我将士五万余人,我大明与鞑子不共戴天,驱逐鞑子,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文阁老也是谋国之言。”
崇祯便点点头说:“是啊,鞑子始终是心腹大患,而且朕得到消息,鞑子内部如今正闹内讧,此时正是讨伐他们的好时机,让户部、兵部、督军府、军选司及早做好准备,以待时机。”
过了一个多月,王承恩高兴的进来启奏说:“皇上,杨军门丁忧回来了!”崇祯大喜道:“快传。”不多会儿,杨嗣昌进来了,正要下跪行礼,崇祯忙道:“不必多礼,来人,看座。”
内监忙搬进一个绣墩让杨嗣昌坐下,崇祯道:“不知不觉,已经三年了,朕总算把爱卿盼回来了。”杨嗣昌起身道:“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信任,臣万死不能谢陛下天恩。”
崇祯摆摆手让他坐下道:“爱卿为朕股肱,这是自然,朕这几日一直考虑发兵辽东的事,爱卿以为如何?”杨嗣昌道:“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今福建、三边仍不安稳,朝鲜也未尝稳定,只怕不是好时机。”
崇祯点点头,将方有度密函递给杨嗣昌道:“爱卿且看。”杨嗣昌细细看后大喜道:“倘若此事能成,则鞑子立时可破也!可多派细作往辽东查探,同时密调精兵前往辽东,一旦辽东有变,我大军北上讨伐,则势如破竹,沈阳何愁不能光复。”
崇祯便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爱卿负责,多派细作前往辽东,令卢象升、刘世玉做好战前准备。”杨嗣昌又道:“臣也愿自领一军,前出东蒙,以报陛下。”崇祯笑道:“爱卿乃是帅才,非一将之用也,爱卿刚刚丁忧回来,可先回去休息几日,至于东蒙一路,朕自有安排。”两人又密谋了一番,商议妥当,也已是中午了,杨嗣昌便辞了崇祯,崇祯与皇贵妃用了午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