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628年:遵化大捷
其实朱由检和陆遥心里都没有底,尤其是陆遥,他深深知道,其实后金没有什么发达的工商业,也没有发达的农业,就靠着搞点互市,换点东西,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后金骑兵才没有丧失那种野性,打起仗来无所畏惧,所向披靡,而明朝的军人则是顾虑太多,一来明朝军人地位太低,二来对于死伤军人的抚恤也太低,谁又会真正拼命呢?
正因为如此,明军与后金军队凡是在野外作战从来没有胜利过,所以崇祯这次给曹文诏大开绿灯,对于士兵伤亡的抚恤提的很高,即便如此,崇祯还是担心:这次曹文诏能行吗?虽然曹文诏有“明季良将第一”的称号,但京营毕竟才训练了半年多,这些新兵蛋子能行吗?一旦失败,后金军很有可能一鼓作气,绕过宁锦防线,进犯京师,后果可是不堪设想。陆遥便道:“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你说我怎么就不能多看点兵法什么的。”朱由检也道:“先生,历史上鞑子是从何处进犯京城的?”陆遥皱着眉头说:“如果按历史上来说,现在应该还不至于,不过说实话,现在历史已经发生变化了,我实在也不好妄下断论,历史上鞑子确实进犯过一次京师,不过不是从山海关,是从一个其他的关口,具体的名称实在想不出来了,反正是长城这一块,要不然你召集大家问问?”
朱由检便道:“先生都不记得,他们能知道?”陆遥便道:“你可别小看了他们的智慧,通过我这段时间的观察,大明朝能人辈出啊,有些人的思维甚至已经达到很超前的水平了。”
想到这里,崇祯便对王承恩说:“立刻宣军选司、兵部和翰林院军司、阁司有关官员宣来,哦,把卢象升也叫来。”
不一会儿,袁可立、茅元仪、卢象升等人便来了,行过礼后,崇祯便问:“诸位爱卿,此次京营北上,当所向披靡,不过唯周全计,倘若鞑子以主力牵制京营,而又派一奇兵绕过宁锦防线进犯,又该如何?”
袁可立看着地图,想了想说:“陛下,鞑子军以骑兵为主,擅长长途奔袭,却不擅长攻城,而且兵力不多,就算有骑兵数量定然不会很多,之前陛下已经下令让长城沿线加强戒备,必然不会有错。”
卢象升却摇了摇头说:“臣则不以为然,长城一线绵延百里,所谓百密必有一疏,陛下所担心的未尝不会发生,不过臣以为即使如此,鞑子军也必然不会,也不敢从山海关过,山海关乃天下雄关,又有赵将军镇守,必定万无一失。”
崇祯便问:“那依你之意,鞑子有可能会偷袭京师?若是如此,会从什么地方进犯?”卢象升想了想说:“如果真是奇兵,也必定不会从离京师太远的地方,臣以为,当从山海关至居庸关一线突破,这一段离京师颇近,如果一旦有所突破,必能逼近京师,震动天下,还便于及时撤退。”
袁可立也若有所思的说:“这一段长城有古北口和喜峰口两个关隘,鞑子会从哪里过来呢?”
没等卢象升说话,只见众人中一人说道:“鞑子必从喜峰口而来!”众人纷纷四处观望,看是谁说的,崇祯也问:“是何人?”一人便出列道:“臣翰林院阁司修撰朱舜水。”崇祯瞟了他一眼问:“你为何说鞑子必从喜峰口而来?”朱舜水便道:“启奏皇上,喜峰口周围乃是一片低山丘陵,地形突兀,但是这关口却是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相比古北口,不易防守,鞑子在此突破比较方便,此其一;其二,由此出关折东便是大凌河流域,北上则通西辽河上游及蒙古东部,向西南经遵化和冀北重镇蓟州可至京师。向来是从京师通向辽东的交通要道。而喜峰口则是扼此道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朱舜水分析完后,就退到一旁不再说话,袁可立便点点头说:“分析的倒是有几分道理。”崇祯便道:“那就赶快派重兵把守此处。”茅元仪便道:“皇上,京城周围兵力有限,宣大新兵虽然即将整顿完毕,但毕竟还需要时间磨合,再说了,这些也都只是推测,鞑子也未必就会偷袭京城。”茅元仪说完,崇祯也有些犹豫,这时候,朱舜水突然跪下道:“皇上,臣有一计!”崇祯忙道:“哦?你有何计?”朱舜水有些为难的说:“只是此计有些冒险,且说了恐有欺君之罪,臣不敢说。”
崇祯便道:“有什么不敢说的,言者无罪,还不起来回话。”朱舜水这才起身道:“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既然宣大新兵已经练成,何不趁此机会磨练一番?臣以为,可以预先让人放出风去,就说京师兵力薄弱,皇太极一向狂傲自大,知道消息后必定来犯,咱们便可让出喜峰口,其实却在京师周围布下埋伏,鞑子不来便罢,若敢来,便如关门打狗,叫他有去无回。”
翰林院军司学士吴宗达立刻出来说:“大胆!你竟敢以陛下为诱饵,此事万万不可,况且鞑子兵素以野战出名,你能确保在野外歼灭鞑子骑兵吗?”
朱舜水便说:“可预先在遵化、蓟州、玉田埋伏重兵,迁三地之间百姓,密布火药、拒马等物,以牵制其骑兵,又多在密林处布置炮火,方可万无一失,皇上,鞑子若来,必定会派一勇猛大将前来,此乃天赐良机啊!”
崇祯来回踱着步,最终,他下定了决心,说道:“好!就依你这关门打狗之计,去给喜峰口守军传密旨,如鞑子来犯可佯败保存实力,待敌通过后,立即重新占据喜峰口,防止敌人逃窜。”然后又道:“卢象升听令。”卢象升忙出列道:“臣在。”崇祯便说:“命你率宣大新兵至蓟州布防。”卢象升便道:“臣遵旨!”
崇祯又想了想说:“满桂不必在保定待着了,让他率本部兵马至玉田布防,至于这遵化”朱舜水忙跪下道:“皇上!此计乃臣所出,臣愿提一军至遵化布防!”崇祯便道:“好!朕着爱卿亲提一军至遵化布防,擢爱卿为京师防卫使,暂时节制京师众军,居中指挥安排。”吴宗达忙劝道:“皇上三思啊!朱舜水一介文臣,从未行军打仗过,倘若只会纸上谈兵,那岂不是要陷皇上于危难之地吗?皇上一定三思啊!”
朱舜水忙道:“皇上,臣虽是文臣,但素喜兵书,且家兄行伍出身,平素也常对臣谈些用兵之道,若没有八九分把握,臣定不敢献此计。”崇祯便摆摆手道:“不必说了,朕信你,即刻去办吧!”
不几日,辽东急报称:“皇太极亲提一军进逼宁远、锦州,但是却没有进攻迹象,只是遥相对峙。”西厂探子也来报称:“曹文诏已到达扎鲁特部,并与代善遭遇,曹文诏多次击退代善进攻,目前形成对峙局面,台吉硕托已调进犯巴林部的大军往曹文诏处移动。”
陆遥颇有些疑惑的说:“之前不是说阿济格也来了吗,怎么不见阿济格的动静?难道说最坏的情况真要来了?”朱由检此时也紧张起来了说:“先生,虽然咱们做了种种布置,但是就怕鞑子未必步步落入咱们的布置,如果万一不成,可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陆遥说:“不用怕,就算咱们失算了,京师周围现在也密布了十几万人了,一人一口痰也能淹死他们。”朱由检便说:“怪之怪京城离鞑子太近了,要不然就考虑把都城再迁回南京去?”陆遥说:“鞑子还没来呢,你就怕了?”朱由检不由的脸红道:“不是怕了,只是京师万一有失,天下震动.”陆遥心想:他现在毕竟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有些畏惧也是正常的,想到这里便无奈的说:“如果真的不可收拾了,也只好如此了。不过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朱舜水不像是这么不靠谱的。”
八月十八日,喜峰口守军急奏称:“一支鞑子军进犯喜峰口,臣以密旨计,已让出喜峰口回撤,现鞑子军已经越过喜峰口,往遵化方向而去。”
崇祯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果然来了!同日,朱舜水也上奏道:“鞑子军出现在遵化城下,已经绕过遵化,向蓟州方向前去,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虽然这是崇祯等人的计划,但是其他大臣却不知道,一时之间,朝野震动,流言四起,鞑子竟然已经兵临蓟州城下了,蓟州之后便是通州,通州之后便是京师,在大臣们看来,京师已是危在旦夕。
不断有大臣上书,有痛骂孙承宗的,说朝廷花了这么多钱打造的宁锦防线,竟然都没防住鞑子兵;有恳求皇上发勤王令的;有说翰林院误国,请求裁撤翰林院的;有主张迁都南京,以避其祸的
崇祯对于这些折子,均是留中,一时之间朝廷乱作一团,甚至有的大臣已经开始打包准备逃跑了,崇祯听了西厂探子的汇报,也是气的不行,朱由检说:“一群废物,朝廷白养他们了,骨气呢?名节呢?我真恨不得把他们统统杀了!”陆遥则说:“人之常情,有什么可生气的,虽然我不太懂兵法,但是鞑子十八日过喜峰口,当天就到了遵化,完全就是千里奔袭的架势,俗话说"强弩之末,势不能透纸。"只要按计划来,一定没有问题的!”朱由检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八月十九日,有巨大的炮火声从京城东北处传来,整个京师仿佛被施了魔法,瞬间安静下来,炮火声响了大半天才停止,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待。
八月二十日,一队骑兵疾驰而过,当头的一个手里高高举着奏折,边走边高喊:“遵化大捷!全歼鞑子!遵化大捷!全歼鞑子!”道路两边的百姓这才纷纷从家里走出来,不多会儿,喜讯就传遍了京城,整个北京城犹如过年一般,百姓们敲锣打鼓,上街庆祝。王承恩自乾清门接过捷报,忙不迭的往乾清宫跑,边跑边激动的喊道:“遵化大捷!全歼鞑子!”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此时,崇祯及一众大臣都焦急的等在乾清宫,王承恩推开殿门,“噗通”跪倒在地,热泪盈眶的喊道:“陛下!遵化大捷!全歼鞑子!”整个乾清宫顿时轻松下来,崇祯这才信步走到宝座上坐下,王承恩忙起身将捷报递给崇祯,崇祯看了看,不由得拍案而起道:“好!好!好!此战不但全歼鞑子,还生擒匪首阿济格!此战全赖君臣一心、将士用力,朕当以此捷报祖宗,以阿济格之首级献太庙!”
过了两日,朱舜水、满桂、卢象升等率军凯旋,崇祯亲自到正阳门迎接大军凯旋,朱舜水等人急忙下马跪道:“臣何德何能,劳陛下开正阳门,臣万死不敢!”崇祯将几人扶起道:“哎,卿等有大功于社稷,这都是当的起的。”
接下来便是献俘,阿济格被五花大绑的押上来,崇祯当即命令将其斩首,献其首级到太庙,这阿济格乃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历史上骁勇善战,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不想今日却折在了遵化。
茅元仪便道:“此次大捷,全赖陛下圣明,将士用心,上下一体,方有此胜,臣请陛下对有功之人不吝赏赐。”崇祯便道:“这是自然,传旨吏部和户部,对有功将士加以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