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628年:二下江南之遇兵痞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1628年:二下江南之遇兵痞

崇祯拿着内阁交上的议事折子,朱由检颇为感慨的说:“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啊!”陆遥便道:“总算是基本把内廷的框架搭建起来了,等新军操练完毕,再把军队这一块办妥,就基本没问题了。出巡的事安排的怎么样了?”朱由检便道:“先生不是说要微服私访吗?”陆遥便说:“就算微服私访,也得有个明面上的东西啊。”朱由检便说:“哦,那好办,就让御船在运河上走,咱们轻车简从,沿运河走陆路下去也就是了。”想到这里,崇祯便问王承恩:“南巡之事可办妥了?”王承恩便道:“已经基本办妥了,钦天监挑了日子,就定在四月十三日。”崇祯便笑道:“咱们这次换个法子,御船自在河上,咱们走陆路微服私访。”

王承恩吓了一跳,忙劝道:“皇上三思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崇祯说:“朕何时跟你闹着玩了,不必啰嗦,去传旨就行,令桂王监国,内阁朱批改蓝批,更有不决者由锦衣卫驰报于朕。”

王承恩无可奈何,便又问:“不知何人伴驾?”崇祯想了想说:“内监司你和曹化淳陪着也就是了,让王之心、高起潜留下看家,外臣嘛,让黄宗羲、骆养性、吴有性、周茂兰陪着也就行了,另外,把史可法也带上。”

四月十三日辰时,御船离了京城码头,浩浩荡荡往南驶去,崇祯便道:“这次出行,咱们不必以君臣之礼相待,只做是行商之人,我是主人,承恩是管家、养性是护卫、其余人等皆是随从,如何?”几人忙道:“敢不从命!”

于是便雇了几辆马车,崇祯、王承恩、黄宗羲一辆最大的,还是崇祯自己在里进,王承恩和黄宗羲在外进,骆养性亲自驾车,曹化淳、吴有性一辆,周茂兰、史可法一辆,又有一辆马车装了一应随身之物,又有一辆空马车跟随。王承恩又暗暗布置无数锦衣卫和西厂的番子乔装打扮,一路跟随,布置停当,这才出了朝阳门一路往天津卫而去。

众人走走停停,日至中午,崇祯便觉得有些饿了,便问王承恩:“前方是何处了?”王承恩忙下车询问,不一会儿又上了车道:“前边镇子名叫青云店,号称京南第一镇,乃永乐帝下令迁山西民无田者至此,故成此镇。”

崇祯便道:“现在已经中午了,甚为饥饿,不如便到青云店吃些东西。”一行人加快速度,不一会便到了青云店,说是镇子,其实就是一些村子聚集在一起,镇子里人倒是不少,很多饭馆的人都满满的,崇祯等人在一家名叫马林店的饭馆门口停下,众人纷纷下了车进店,店小二忙过来道:“几位客官,要吃点什么?”王承恩道:“找两张大点的桌子。”

店小二忙招呼他们,崇祯、王承恩、黄宗羲、史可法一桌,曹化淳、骆思恭、周茂兰、吴有性一桌,黄宗羲便笑道:“没想到你这小镇子里人还不少。”店小二便笑道:“客官说笑了,过去是没有的,这不是前段时间,来了不少的人,将这周围的里长都聚集在一起,说是要种什么洋芋、玉米的,只怕等人走了就没这么热闹了。”

黄宗羲便问:“这么说,乡亲们都很愿意种洋芋、玉米了?”店小二说:“哪儿能啊,一开始谁愿意种这些东西,听都没听说过,后来听说是间种,就是在麦子间隙种,而且每种一亩,朝廷还给银钱补贴,管他能有多少收成呢,多打个五六十斤也是好的,况且还能多拿些银钱,这种地还给钱,这可真是破天荒头一回,就怕是新皇上刚登基,一时心血来潮。”

黄宗羲便笑着问:“生意好了,交的税自然也更多了吧。”店小二被问住了,支支吾吾道:“这个,这个,小的哪知道这个啊,要不我把老板叫来,您问一下?”

王承恩便忙道:“不必,不必,我们便是好奇,闲聊几句,还是先上饭菜吧。”店小二又问:“几位可喝点什么?”王承恩便道:“不必,吃完了,我们还得继续赶路。”

不一会儿,饭菜上来了,几位正吃着,过来一人,那人道:“见过各位老爷,鄙人是马林店的掌柜,听说,几位想问问税的事?不知道几位可是来暗访的?”

这话把众人吓了一跳,骆养性忙警惕起来道:“什么意思?你当怎滴?”店掌柜忙道:“不敢,不敢,小店一向都是照章纳税,从来不敢偷减分毫,还请各位老爷明鉴。”说完从袖筒里“啪嗒”掉出几张银票,稳稳落在了掌柜的手心里,又快速的塞到了史可法的手里道:“请几位爷喝茶,莫嫌少。”

史可法新科及第,涉世不深,何时见过这样的事,不由得脸涨得通红,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崇祯哈哈大笑道:“掌柜的有心了!那便收着吧。”

掌柜的见史可法收了钱,这才放下心来,黄宗羲又问:“不知道掌柜的交几分税?”掌柜的说道:“都是按顺天府的令,十抽一,本来听说李阁老想取消商税的,但是皇上他老人家不愿意。”

王承恩便道:“是听谁放的这种罗圈屁?竟然敢诽谤当今皇上!”掌柜的忙道:“哎呦呦,小的掌嘴,挣的多了,交点税自然是情理之中的,小的哪敢诽谤皇上啊。”说完还象征性的给了自己两个嘴巴。

王承恩挥挥手让掌柜的退下,然后悄悄对崇祯说:“陛下不必生气,都是些乡间刁民,自然是胡言乱语的。”

陆遥便道:“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人之常情,你收人家的税,人家能高兴吗,但是他就想不到,只有征上税来,国家才能发展,才能富强,国家富了,才能回馈百姓,百姓都有钱了,他赚的自然更多了,况且商税才十抽一,着实少了些,而且看这架势,十抽一也未必全交了,否则刚才的钱是怎么贿赂你们的?”

朱由检也道:“先生说的极是,只是天下舆论,俱在东林,如之奈何?”陆遥便说:“现在收税都是由各地官府征收,很容易徇私舞弊,应该成立新的征税部门,而且税率要统一起来,不能由各地府县说了算。”

想到这里,崇祯便低声问:“如果成立专门征税的衙门,统一全国商税税率,诸位以为如何?”史可法便道:“与民争利,非有道之君为之!对皇上名声亦颇有损。”崇祯没有看他,而是看了看黄宗羲,黄宗羲便道:“自然无不可,不过不知道商税几何?”

崇祯便问:“你以为呢?”黄宗羲便说:“十抽一确实少了点,但是如果税率太重,恐怕民生鼎沸,于复兴大业亦不利也,我觉得十抽三即可,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最好还是好好商议一番,才最妥当。”

崇祯没有表态,只是说:“此事关系重大,咱们只是私访,不管这些事,赶快吃完赶路要紧。”众人吃完后,又稍微休息一下,这青云店着实没什么可逛的,上了马车,众人继续前行。

又行了大半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崇祯令马车停下,众人俱下了车,在路边随意坐下,崇祯便问:“前方可有什么住宿的地方?”骆养性看了看前边说:“前边许是天津左卫,正好可以在此处休息一夜。”

周茂兰便问:“我只知道天津卫,却不知道天津左卫。”骆养性便笑道:“一看你就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晓得也是情有可原的,天津卫不但有天津左卫,还有天津右卫,俱是永乐皇帝设置,想当年永乐皇帝赴国难、匡正义,便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故名为天津,取天子渡口之意也。”

史可法接着说道:“此处开埠于隋朝,因为处在南运河、北运河、三岔河口交汇之处,又名"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乃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骆养性便道:“先生好学问,正是如此,前方迫近天津,当是天津左卫管辖之地。”崇祯便道:“既然如此,可去找家客栈,权且休息。”

众人于是继续前行,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又点了一些吃食,草草吃了,崇祯在王承恩伺候下刚躺下不久,就听见楼下“噼里啪啦”的声音,又有一人大喊道:“统统都下来!例行检查!”

崇祯被扰了睡意,颇有些恼怒,王承恩忙给他披上衣服,推门一看,只见楼下来了好些个大兵,个个衣衫不整,有的满脸酒色,还打着饱嗝,几张桌子被踢到一旁,店小二捂着脸跪在一旁,掌柜的忙上前道,原来是杨大爷!然后一脚踢在店小二身上怒喝道:“你这厮,如何不长眼,冲撞了杨爷,还不给杨爷赔罪。”

店小二忙不迭的磕头,直喊爷爷饶命,掌柜的又凑上去,从袖筒里摸出一叠纸币,塞到杨爷手里,笑着说:“小的请几位爷喝酒。”

杨爷斜瞄了他一眼,将纸币塞到怀里,然后一把将掌柜的推开道:“把人都叫起来!例行检查!”掌柜的又待上前,杨爷身后一个大兵“刷”的一下抽出大刀,架到了掌柜的脖子上。

杨爷又道:“莫怪大爷今天不讲理了,这几日皇上他老人家南巡,上边派下来的任务,统统检查,防止逆贼作乱。”说完手一挥,那些大兵便逐一把人叫出来。

王承恩悄悄问:“大伴,要不要让锦衣卫收拾他们?”崇祯皱皱眉道:“不必,要说此事也因朕而起,再说,咱们本是暗访,不到万不得已不必暴露身份。”

众人只好随着大兵的推搡,跟着其他人一起被赶到了楼下,杨爷斜着眼问:“你们身上还有没有什么违禁的东西,最好都掏出来,否则别怪老子无情。”

其他人明知敲诈,但是也无可奈何,只得把身上的值钱的东西一一掏出来,王承恩给大家使了眼色,其他人也把身上的钱掏了出来,都堆到桌子上。

杨爷冷笑一声道:“一个个的不老实!给我搜!”几个大兵上前,挨个搜身,又搜出一些金银和随身携带的玉佩,快要搜到崇祯身上了,王承恩忙护在崇祯身前,骆养性迈步上前,一下子将那大兵打翻在地。

杨爷大喝一声,蹦起来抽出大刀骂道:“好贼人!给我杀!”其他大兵还没反应过来,骆养性一个健步上前,夺过杨爷手里的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然后悄悄对他说:“杨肇基可还安好?”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杨爷直惊的张大嘴巴,骆养性又悄声说:“我乃陛下特旨,私访的军爷,与你家总兵有交情,还不速速退去!否则悔之晚矣!”

杨爷这才明白过来,便小声道:“大水冲了龙王庙,小的得罪了,刀剑无眼,军爷且小心点,不知军爷尊姓大名?”骆养性便道:“怎么,你还得知道大爷姓名,伺机寻仇怎地?赶快滚!记住,不可泄露大爷行踪,否则诛灭九族!”

杨爷忙道:“小的不敢,小的不敢,小的这就滚,这就滚。”骆养性这才把刀还给杨爷,杨爷知道遇到硬茬子了,便一挥手道:“弟兄们,今天先撤了!撤了!”

那些大兵便做鸟兽散,史可法忙招呼其他住店的客人把各自的东西收回去,众人又惊又怕,便各自回去睡觉了。崇祯被搅得没了睡意,便坐了下来,王承恩忙去端了杯茶来,崇祯抿了一口放下。

掌柜的忙上前道:“我一看便知道爷是贵人,三两下就把那厮制住了,小的这里有礼了。”骆养性摆摆手说:“小事一桩,店家不必客气。”

史可法颇有些气愤的说:“这都是哪里的兵?借查店之名,行扰民之实,败坏皇上名声,着实可恶!”

掌柜的叹了口气道:“这位爷有所不知啊,这些人都是左卫的大兵,实际上就是一群兵痞,三天两头的用各种名义敲诈勒索。之前还稍微好些,听说皇上要裁撤各处卫所军屯,这些兵痞更是变本加厉,四处搜刮。”

崇祯有些莫名其妙的问:“谁说皇上要裁撤各处卫所军屯了?”掌柜的便道:“嗨,那谁知道呢,许又是变着法勒索的由头吧。”店小二便接着说:“许是真的,我前几天回老家,听说现在正征兵呢,先从各卫所军屯招,这次跟之前可不一样了,招的都是精壮的,超过40岁的,不够15的都不要,啧啧啧,要我说,就该把这些军屯都撤了,没一个好东西。”掌柜的便骂道:“呸!我看刚才揍的你还忒差,你这满嘴里嚼舌头的腌臜泼才,皇上都管不了的事,你就在这里放些罗圈屁,小心让他们听见了,打断你的狗腿!”店小二被骂的狗血喷头,这才怏怏退下。

史可法便问:“他们如此祸害百姓,难道官府不管?”掌柜的说:“这天津卫本是卫所,哪有官府?都是卫所的军营及屯田、屯田的军士及军属,管理的也是军政及屯政,他们都是一家子,怎么管?”

陆遥便叹气道:“看来兵痞之祸比赋税徭役更厉害啊,依我看啊,就应该政府的归政府,军队的归军队,不能互相干涉,互相交叉。”朱由检便道:“这卫所军屯可是太祖皇帝定的,轻易动不得,况且卫所军屯制度可以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太祖皇帝也曾说过"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陆遥便道:“你说的没错,一开始这个制度确实很好的解决了兵源和粮饷的问题,但是军户为世袭职业,一旦平民被征为军士,便世世代代为军籍,不得交易,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每个军户人家必须出一丁男赴卫所当兵,军户承担的差役沉重,社会地位又很低,基本上世世代代都没有出头之日,这导致了很多士兵的逃亡,这也是流民泛滥的一个原因,另外,随着吏治、军治的不断腐败,军队里的高级军官和一些地方官员开始利用职权之便,侵占军户的屯田,许多士兵及其家人失去了唯一谋生的手段,被迫沦为权贵佃户。军户家庭到了无法谋生的窘境,士兵逃亡成为普遍现象。我看过一个统计,明正统三年,全国范围逃亡的军士就高达163万人,比全部卫所军队的一半还多,这样的军队你还想指望他们保家卫国?”

朱由检便道:“后来不是也发现这个问题了嘛,从嘉靖皇帝开始,不是就采用募兵制和卫所制并行的制度了嘛。”陆遥便道:“对啊,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你知道募兵制供养士兵的成本有多高吗?如果没有强大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你也看到了,现在军队纪律有多么的涣散,军官和士兵吃空饷的情况有多么严重。国家财政收入完全不足以应付军费开支,如果不改革,国家早晚会被拖死。”

朱由检便有些发愁的说:“归根到底还是吏治腐败啊,哎,发愁啊。”陆遥便道:“其实现在募兵制和卫所军屯制度相结合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首先就是要取消对各种户籍的限制措施,允许军户经商、科举等等,给他们向上的希望;其次就是大力整顿军纪吏治;再次就是采取野战军和戍卫军的双轨制度,募兵制招上来的兵源专门以打仗为主,卫所军屯提供的兵源主要负责各地戍卫防守和稳定内部的;最后就是要实行粮食储备制度,以预防各种天灾和突发战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