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627年:锦州之变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1627年:锦州之变

天启七年二月二日,熹宗皇帝在静室打坐,魏忠贤便来报说:“皇上,王之臣回来了。”熹宗皇帝便道:“让他进来吧。”不一会儿,王之臣进来跪倒在地道:“臣见过皇上。”熹宗皇帝便道:“爱卿受委屈了。”王之臣哭道:“臣不委屈,为了皇上,臣受点委屈也算不了什么,只是那袁崇焕也忒骄横了一些.”熹宗皇帝摆摆手说:“行了,朕知道爱卿是忠心,袁崇焕还算是个有能力的,辽东有他在,朕还放心些,爱卿自然也是能干之臣,朕将你召回京来,加授太子太保、兵部左侍郎,岂不比在边关受苦的好。”王之臣这才跪谢皇恩,王之臣走后,魏忠贤便道:“皇上,朝鲜王和毛文龙今儿个递了折子上来,那鞑子已于正月出兵朝鲜,朝鲜一败涂地,毛文龙也被迫从铁山后撤到皮岛,特来求援。”熹宗皇帝便道:“总是不能让朕喘一口气啊,朝鲜这种反复小国,前些年内斗的厉害,还闹出了弑君篡位的勾当,袁可立就上疏要朝廷严惩,不可助长此风,后来也是考虑制衡鞑子的方面,朕才遣使予以册封,其实朕心中也实在不快。”

魏忠贤便劝道:“臣自是知道皇上不快,但东蒙和朝鲜为制衡鞑子的两翼,且朝鲜一直以我朝为主,以属国自居,如今鞑子进犯朝鲜,若不出兵相救,只怕我天朝上国威信不存啊,况且还有毛文龙那边.”熹宗皇帝摆摆手说:“知道,知道,那就给袁崇焕下旨,让他出兵去救吧。”

袁崇焕本来趁着皇太极举兵朝鲜之际,派人修缮了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袁崇焕接到熹宗皇帝旨意,便召来众位将官商议,祖大寿便道:“既然朝廷让救,那必定是要救的。”袁崇焕便笑道:“那祖将军去救毛总兵吧。”祖大寿忙道:“别,别,末将求将军了,末将与毛文龙素来不和,将军又不是不知道。”

赵率教便道:“让鞑子去打朝鲜呗,让他们两败俱伤,咱们正好坐山观虎斗,趁机把锦州一带收服了,岂不好?不知道是朝廷里哪位爷出的馊主意,有什么可救的,毛文龙在皮岛,鞑子能奈他何?”祖泽润、祖泽溥等也纷纷附和,袁崇焕便呵斥道:“胡说!这是朝廷的旨意,是皇上的意思,何将军,你的意思呢?”

一旁不做声的何可纲便道:“大帅,如今鞑子东击朝鲜,正是咱们收复失地的好时机,如何能分出兵去呢?不如暂且派出水师去支援毛文龙,令其在后方骚扰鞑子,救援朝鲜,咱们便在辽东收复失地,又收复了辽东失地,又没有违抗旨意,救援了毛文龙和朝鲜,岂不是两全其美?”众人纷纷叫好,袁崇焕也点点头说:“此法甚好,那就派出水师去支援毛文龙,同时令毛文龙多多派兵去骚扰鞑子后方,支援朝鲜。”

袁崇焕又下令道:“左辅、赵率教、朱梅听令!”三人便出列道:“末将听令!”袁崇焕便道:“命你三人率领九千人收复三岔河、锦州、大凌河等地!”

却说毛文龙收到袁崇焕的命令,气的破口大骂道:“这些狗杂碎!就派了几艘船来,就想让我出兵?一定是祖大寿这老狗想的主意。”毛承祚便道:“父帅何必动怒,咱们跟祖家的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袁督既然有令,咱们只需派船沿海骚扰就是了,一来不费咱们兵力,二来也没有抗旨,岂不两全其美。”毛文龙才道:“还是我儿计策深远,就依此计去办吧。”

到了四月份,赵率教收复锦州,并监督锦州城防建造工程,熹宗皇帝便又派尤世禄驻守三岔河,袁崇焕又命左辅为前锋总兵官,驻扎大凌河。

五月初六日,后金彻底征服了朝鲜,并逼迫朝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又从朝鲜劫掠了不计其数的粮食、铁器、火枪、马匹等,阿敏立下了巨大的军功,皇太极心中颇为不安,又得到消息说袁崇焕收复了锦州,谋臣宁完我便道:“大汗,阿敏得了这大功,难保没有些龃龉之心,明狗如今将锦州一代尽数收复,若大汗能重新夺回,也算是件大功。”皇太极便道:“你说的很对,咱们女真向来是凭功劳说话的,那就传本汗命令,即刻整军,兵指锦州城!”

五月初十日,皇太极率兵直抵锦州,将其包围。赵率教跟监军太监纪用登上刚刚修建好的城墙,看着下边士气昂扬的后金军,赵率教便道:“这鞑子兵来势汹汹,不可与之正面相抗啊,监军大人以为如何?”要说这明朝的太监很有意思,大多数都有一种建功立业的心思,不似前朝的太监,个个手无缚鸡之力,纪用便道:“鞑子兵素来不善攻城,擅长野战,只是咱们现在手上兵力太少,只能先拖延时间,以待援军,不可硬拼。”

赵率教便道:“监军之意也是末将的意思,之前大帅不是在跟鞑子议和嘛,咱们不妨也假意议和,实则拖延时间,监军以为如何?”

纪用点点头,赵率教便一方面闭城坚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议和,想以此拖延时间等待援军,皇太极何等聪明,一眼便看穿了赵率教的阴谋,便命后金军加紧攻势。

却说袁崇焕接到赵率教的求救,何可纲便道:“大帅,宁远之兵不可轻动啊。”袁崇焕便问:“这是为何?”何可纲便道:“辽东连年战乱,下边各个将领拉帮结伙,早就各自抱团,大帅若要掌控全局,便要有制衡之策,不如让尤世禄和祖大寿去救,一来他们离锦州颇近,二来也好削弱他们的力量。”

袁崇焕来回踱着步,最后道:“那就说宁远兵力不足,让尤世禄、祖大寿率领精锐骑兵四千绕到鞑子军后面,吸引鞑子军过去决战,另外在派水军从东面进行牵制,哦,对了,给蓟镇等地下令,就说此次鞑子来势汹汹,只怕不能善了,立刻从关内调兵来救。”

兵部接到袁崇焕的求援,不敢怠慢,忙禀告熹宗皇帝,熹宗皇帝最是担心山海关,便命满桂率军移驻前屯,孙祖寿率军驻防山海关,黑云龙率军进移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进驻关城,又调昌平、天津、保定的部队奔赴上关防守;同时传檄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守将整备兵马,随时听候调遣。

这锦州城池本就坚固,赵率教后又加固许多,且多置大炮在其上,皇太极久攻不下,心里很是着急,宁完我又出主意说:“大汗,这锦州只怕一时难以攻下,如今明军龟缩城中不出,想必不久袁崇焕必会派遣大军来救,后方必然空虚,不如留下一支军队佯攻,大汗则亲率主力绕过锦州,突袭宁远,宁远乃辽东要害,又是袁崇焕中枢所在,若能攻下宁远,活捉袁崇焕,岂不比在锦州城下费工夫的强。”

皇太极大喜道:“忒好了,那就依先生的计谋。”皇太极率主力急行军一天一夜便到了宁远城下,此时尤世禄和祖大寿正好整备完部队,准备出发去救锦州,当头迎上皇太极主力,尤世禄和祖大寿虽一时抵挡不住,但同时也给了袁崇焕准备的时间。

袁崇焕与监军太监刘应坤、参将毕自肃等率将士登上城楼防守,在濠沟内排列阵营,用炮远距离轰击后金主力。而满桂也亲率骑兵出城去接应尤世禄和祖大寿,尤世禄和祖大寿见满桂来救,便调转马头,在城外与后金军搏战,宁远城下顿时喊杀声四起,关宁铁骑不愧是朝廷重金打造的,虽然自己本身死伤较多,但是同时也给了后金军以沉重的打击。

皇太极见自己的计策被破,而自己的军力在不断被消耗,他深知,明朝人口众多,很容易就能补足兵员,但是后金国小民少,这些后金战士都是宝贵的资源,自己是消耗不起的,便忙命大军从宁远撤退。

这一仗从五月初十日开打,六月初二日皇太极狼狈退回,明军共伤亡万余人,后金伤亡七千余人,这是自宁远大捷后,明军对后金作战的又一重大胜利。

袁崇焕大喜,忙向朝廷写报捷折子,捷报送到魏忠贤那边,自然是要论功行赏的,魏忠贤便皱皱眉头道:“怎么这次又让袁崇焕得了这么大个军功,若在立上几个,岂不是都不把杂家放在眼里了。”崔呈秀便道:“干爹,这袁崇焕可是信王的人,干爹必要拿捏住他才是。”魏忠贤便道:“这还用你来教我!但是要怎么拿捏?这才是要害。”

吴淳夫笑道:“厂公实不知此人,此人一向心高气傲,把名声面子看得比命都重,厂公只须命人弹劾他救援锦州不力,将他的赏赐减上那么几分,他必会上折子申辩,厂公才好趁机在皇上面前说上几句,保管他罢官丢职。”魏忠贤便笑道:“此计甚好,”又对崔呈秀说:“你且要跟吴大人好生学着点,否则将来如何替干爹分忧啊。”吴淳夫忙道:“厂公言重了,崔大人对厂公一片孝心,天地可鉴。”

却说熹宗皇帝得了锦州大捷的军报,才略高兴些道:“鞑子连吃了两次大亏,想来也不敢小觑我大明了,凡此次有功者,俱要重重奖赏才是。”兵部尚书张鹤鸣便出列道:“启禀皇上,虽然此次锦州大捷,但辽东巡抚袁崇焕固守宁远,拒不发兵支援锦州,险些酿成大祸,臣以为他虽有功,但亦有过,唯有赏罚分明,才能服众。”

魏忠贤也帮腔道:“是呢,依他的功劳,若再要赏,只怕就要入阁做阁老了。”熹宗皇帝听出话中有话,便皱眉道:“哦?此人竟有这样的主意?”魏忠贤便笑道:“臣也不知道,也只是听外边的人瞎嘀咕,想来袁崇焕还不敢如此放肆。”

熹宗皇帝便道:“罢了,袁崇焕守宁远有功,但拒不发兵救援锦州亦是有过,功过相抵,就赏些银两吧,其余有功之人,擢内阁论功行赏也就是了。”

果然宁锦之战后,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只赐袁崇焕白银三百两。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六月中旬的一天夜里,有人敲开了信王府的侧门,不是别人,正是回京谢恩的袁崇焕,王承恩报到信王那里说:“殿下,袁崇焕求见。”信王便道:“他既不认本王,本王又何必见他?”王承恩便道:“想来是为了这次封赏的事来求殿下的。”

信王笑道:“得势了就忘了本王,失势了就想起本王来了?跟他说,不见,让他自己琢磨去吧。”王承恩便道:“袁崇焕毕竟是个能臣,若就此失了,岂不可惜?”信王笑道:“越是有能力的,性子便最是桀骜,本王这也是磨炼一下他,若他能领悟,将来本王必会用他,若不能明白,可见是个愚钝之人,也是难堪大用的。”

袁崇焕在角门等了半天,结果里边传出话来说,信王已经睡下了,袁崇焕知道自己见罪于信王,朝廷里又有魏忠贤虎视眈眈,自知不妙,离了信王府,便往孙承宗府上去了。

孙承宗自然是要见他的,袁崇焕见了孙承宗,倒头便跪道:“末将有罪。”孙承宗便道:“行了,起来吧,你知道你什么罪?”袁崇焕便道:“先是得罪与信王,后又得罪魏忠贤,只怕朝中难有末将立足之地了。”

孙承宗摇摇头说:“你知道就好,现在你风头太盛,自然被小人嫉妒,可你呢,狂傲自大,将信王的嘱咐当做耳旁风,只怕如今要为他人做嫁衣裳了。”袁崇焕便道:“这倒无妨,只是怕被奸人陷害,性命不保,还求先生救我。”孙承宗便道:“如今唯有急流勇退,暂时蛰伏,以待时机。信王那边,自然有老夫去做说客,只是一点,从此不要藏那些小心思,信王虽年轻,但他心思深厚,将来必是要建功立业的,你能否东山再起,全看信王殿下能否容你了,你可明白!”

袁崇焕忙跪倒在地说:“末将惶恐,请先生代为转达信王殿下,从此我一定死心塌地,以信王殿下马首是瞻!”六月二十七日,袁崇焕上表请罪,请求辞官回乡,熹宗皇帝照准,并重新命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