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628年:殿试
从京营回宫的路上,朱由检仍不解气,气愤的说:“真是没想到军队也腐败到这样的程度了啊,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陆遥无奈的说:“如果要查,不单三大营,恐怕宁远铁骑、边军都有这种现象,你高坐在紫禁城,全凭奏折治天下肯定是不行的,以后还是要经常出来走走。”朱由检点点头说:“可见还是皇兄有先见之明啊,这镇守太监不但不能撤,而且还要加强,最起码这些人是我的喉舌和眼睛。”陆遥便道:“只要真打仗的时候不要干预军事就可以了。外行指导内行,怎么能打胜仗呢。”朱由检便说:“先生说的有道理,这些人我了解,军政大事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可以给他们密奏之权。”陆遥也说:“恩,就让他们当一个悬在他们头上的宝剑吧,但是眼下肯定不能彻查空饷的,否则边军一旦动荡,后果不堪设想。”朱由检恨恨的说:“总有一天,要把他们全部铲除!”
陆遥便说:“这些都还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大框架基本确定了,接下来就要开始着手金融系统的改革了,首先就是要确定银本位,发行纸币,防止通货膨胀;其次就是建立完备的金融体系;最后就是建立公司,逐一抓住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
朱由检说:“这些东西太新锐了,恐怕整个大明都找不出这样的人才来。”陆遥笑着说:“这可未必,那些开钱庄的世家、经商的世家,未必没有这样的人才,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你认为的,据我所知,钱庄在江南可是遍地开花,股份、红利可不是什么新名词了。具体的去看看便知道了。”朱由检便问:“先生的意思是,再去江南看看?”陆遥便道:“对,去看看,上次去都是两年前的事了,而且那时候你还是个王爷,很多事不敢问、不敢听、不敢管,但是上次去太麻烦了,咱们就一路水路过去,来回一个月也就够了。”朱由检便道:“行,那就听先生的,让他们先去准备,咱们趁着这时候把内廷建立起来。”
两人说着,就已经进了紫禁城,崇祯没有迟疑,便叫来了王承恩说:“朕决定过段日子要再次南巡,你先预先做好准备。”王承恩便道:“皇上预备几月?”崇祯想了想说:“京里还有些事,再说马上就要春闱了,三月份的殿试乃是大事,不可耽误,况且如今春寒料峭,也不宜出行,就初定四五月份,春暖花开时节吧。”
三月十三日,会试总裁官董其昌,同考官黄宗羲、周延儒,提调官黄藻若、施时升、张治夫等觐见崇祯,众人行礼后,崇祯忙命给董其昌赐座,董其昌坐下道:“皇上,此次会试共选贡士353人,名册誊录后副本俱以封驳,特将正本呈上请皇上御览。”黄宗羲便忙将名册奉上,名册上记载的就是这353个贡士的姓名、籍贯、出身等,崇祯只是简单翻了翻,便递给王承恩说:“照例交通政使司封驳便是。”然后又说:“董阁老年岁甚长,还如此亲力亲为,朕心甚慰,若天下臣工都能如此,我大明何愁不蒸蒸日上?”
董其昌也有些动容的说:“老臣都七十多了,还能为朝廷办事,是老臣之幸啊,如今会试顺利结束,老臣也可交差了。”崇祯便道:“后日殿试可准备好了?”黄宗羲便道:“启奏皇上,已经布置妥当,后日寅时入宫,在太和殿举行殿试,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上,以钦定一甲。”崇祯便点点头对王承恩说:“让内监司好生配合,膳食不可有失。”
三月十五日,殿试正式举行,经过紧张的阅卷,十本卷子就摆到了崇祯案头,崇祯翻了翻问道:“这届学子中有个叫史可法的,中了什么名次?”王承恩忙出去询问,不一会儿回话说:“皇上,定进士96名。”陆遥便吐槽道:“这史可法学习还真不咋地。”朱由检便问:“这史可法果然名气很大?”陆遥便道:“名气很大,也算清廉,就是情商太低,人情世故不咋地,千万别让他处理政务,他最好的出路是去都察院,办办案子啊、挑挑别人的刺啊。”朱由检点点头说:“那就不必提他的卷子了吧,这第96名,也能赐同进士出身了。”
崇祯便道:“哦,那就去吧。”王承恩不知道何意,但心中却默默记住了史可法这个名字,崇祯仔细翻阅十份卷子,俱无甚惊人之语,便点了刘若宰、何瑞徵、管邵宁为一甲前三名。
殿试结果填榜后,崇祯便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进士一甲3人,刘若宰为状元、何瑞徵为榜眼、管邵宁为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67名,赐进士出身;三甲283名,赐同进士出身。
所有人一起向崇祯三跪九叩,崇祯便道:“授新科状元刘若宰翰林院编修,何瑞徵、管邵宁为翰林院修撰,赐进士及第者,按名次,分授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等;赐同进士出身者,依例往吏部挂名后补,待各地有知县出缺,可递补之。”众人便又谢恩。
崇祯又勉励道:“人之为学,非只有笔上状元,国家要想强盛,则需要兵强马壮,守土卫国,又需要士农工商,各业俱兴旺,希望诸位勿负朕望,各安其业,复兴华夏也!”
在场之人能当面见到皇帝,又垂听圣训,自然无不激动,跪喊道:“臣等自当各安己业,复兴华夏,不负陛下重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传胪大典后,崇祯便将黄宗羲叫到偏殿说:“朕看了一下,今科进士,在东林书院出来的十之七八啊。”黄宗羲忙道:“天下书院,东林书院独占鳌头,天下士子,自东林所出者三有其二,臣负责录科,绝不敢徇私舞弊,望陛下明鉴。”
崇祯道:“这个朕自然知道,难道你不想跟钱牧斋一般,开门立户,做个无冕之王,文坛魁首?”黄宗羲忙道:“臣如何能与牧斋先生相提并论,但是若说不想,实在是有欺君之罪也。”
崇祯笑道:“如此,卿可一试,否则天下士子尽管东林,朕如何能安啊。”黄宗羲一时晃了神道:“非臣不愿,只是东林书院势大,如何相抗啊。”崇祯便叹气道:“唉,爱卿也知道,如今朕所做的事,皆是前人从未实行过的事,乃千百年来之大变革,如果成功,便可中兴我大明,但是如果失败,则是万劫不复,不但爱卿难保性命,只怕朕也要灰飞烟灭了。”
黄宗羲忙跪下道:“臣愿以死报陛下知遇之恩!”崇祯便扶起他来说:“你也看到了,即便是朝堂之上,对朕所作所为也颇有腹诽,何况是天下百姓?如今天下喉舌皆在东林之手,如果朝堂之上,朕没有薛国观这样的人作为其掣肘,那朕岂不成了东林手中的牵线木偶了?朕何尝不知道薛国观这些人品行不端,不过国家用人,当人尽其用,他虽有些贪婪,但是却不拘小节,总能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空有道德文章,喊一些口号出来。”
崇祯可以说是跟黄宗羲掏心掏肺了,黄宗羲屏息继续听崇祯说:“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朕用人,不看小节,只看大德,魏忠贤之流,虽小节为人诟病,大德无亏也,否则先帝之初任用东林之人,为何后来却又改弦易辙,启用魏忠贤之流了?先帝岂是愚钝之人,皆是因为先帝也看到了这一点,若非魏忠贤公罪极大,朕何尝想要废他?因此其党不可尽除也,朕之苦心,爱卿可明白?”
黄宗羲第一次听人如此评价阉党和东林党,也深知皇帝的无奈,便点了点头说:“陛下深意,非常人所能为也,臣德才浅薄,随皇上潜邸出来,竟也一度不能理解帝心,实在是惭愧万分。”
崇祯笑道:“所以今日朕才对爱卿有此心腹言论耶!朕意全力支持你开宗立派,教化百姓,替朕将朕的策略对天下百姓解释,替朕培养出更多务实能干的能臣干吏出来,以为后世子孙万代考虑!”
黄宗羲感激万分道:“陛下思虑长远,臣不及也,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誓死不负陛下期望!”
崇祯哈哈大笑道:“那就好,若是办,就要办好,办实,要多多培养出一些有真本事的人才来。”黄宗羲连连称是,忽然又面有难色的说:“皇上,但是,但是臣没钱啊.”崇祯笑道:“那朕可就不管喽,你可以去问问徐亮采,那小子鬼点子多。”
第二日,崇祯又对王之心说:“即刻以内监司名义向各地镇守太监发上谕,令各镇守太监切勿干预地方军政,给予镇守太监密折专奏之权,地方上但有不法,只可上奏弹劾,但不可擅行其事。”
王之心连忙奉旨,然后又说:“皇上最近操劳国事,还是要以龙体为主啊。”崇祯叹了口气说:“这样的局势,朕如何清闲下来啊!只盼望着操劳个一二十年,等天下稳定了,才好享受太平繁华,眼下却是不行的。”
陆遥便笑道:“上次不是说了要劳逸结合嘛,所以我觉得咱们这次南巡就私访得了?怎么样?”陆遥脑补了一下电视剧上那些微服私访的画面,不由得有些向往,朱由检便皱眉道:“能行吗?除了前几次南巡,不得不去之外,我还真没有出过门,那次有重兵保护,尚且着了道,这次私访,能安全吗?”
陆遥笑着说:“越偷偷的来去才越安全呢,咱们乔装打扮,谁能知道咱们是干什么的,再让锦衣卫也化妆一番,在周围暗暗保护,也就是了,再说了,你大张旗鼓的过去,下边的人早就布置好了,你能看到什么真东西?你难道不想去听听老百姓怎么评价你的?不想去看看大好山河?整天窝在紫禁城里多无聊,反正我是觉得怪无聊的。说实话,也就今年有这么个空挡,以后你都真不一定有时间呢。”
朱由检便道:“只怕大臣们又要炸锅了。”陆遥便忽悠他说:“其实巡视也算是掌控大局的方式之一,可以考验你对政局的掌控能力,后世有很多帝王都采取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偷偷观察,看看你不在京的时候,下边大臣们有没有什么异动,朝廷是否运转顺畅,而且还可以体察一下民情,了解民间疾苦。”朱由检便道:“后世也有很多皇帝喜欢微服私访吗?”陆遥便道:“那必须的,个个是明君呢,你想当明君吗?那就私访吧!”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朱由检这才道:“那好吧,既然先生这么坚持,我就听先生的。”陆遥这才点点头说:“只是上次出去,这一路上颠的我七荤八素的,反正现在离出巡还有一段时间,第一件事就是把路修好啊。让我想想,啊,对了,沥青路,你知道沥青吗?”朱由检摇摇头说:“不知道,没听说过,是干嘛用的?”
陆遥便道:“沥青啊,沥青用途可大了,早在公元前1200年的古典时期早期,在生产兵器和工具时用沥青作为装饰品,为雕刻物添加颜色。特别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这是一个外国地名了,请忽略它。”陆遥眨眨眼接着说:“生活在那里的苏美尔人用天然沥青覆盖在器皿和船的外面。另外,他们在粘土砖中使用天然沥青做结合剂。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把烧过的砖用沥青涂抹过,然后把石板平放在沥青抹面上。这种华丽的道路可以算作是沥青混凝土路的先驱了。在往后的一千年时间里,沥青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大,沥青作为密封材料用于浴池、船、水渠、厕所和河堤。在公元前第七世纪的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沥青已经开始用沥青修筑道路了。在看看咱们呢,都十七世纪了,竟然还用打土夯的方式修路,一下雨就泥泞坑洼,落后,太落后了。”
朱由检听的目瞪口呆道:“先生太博学了,这些东西我从来没有听人说过。那这沥青咱们大明有吗?”陆遥道:“那当然了,山东、南直隶、辽东、广东、浙江到处都是,我觉得你虽然不知道沥青,但是宋应星他一定明白,用沥青混上碎石子,然后拿来铺路,那真是又整洁又平坦又干净。”说到这里,陆遥一拍脑袋说:“哎呀,这不正好嘛,就以沥青为突破点,咱们先成立第一家公司。”朱由检便问:“先生的意思是?”
陆遥便道:“沥青这东西开采又简单,用途又广泛,别的不说,光拿来修路也是好的,从开采到加工到应用.”陆遥越说越兴奋,朱由检便打断他说:“先生,我觉得如果重新建个什么公司,费时太多,最好能有个现有的商号承办此事最好,你看江阴徐家如何?”陆遥便道:“徐家,徐家,好,太好了,徐霞客走南闯北的,好像他写的《梦溪笔谈》里就提到过沥青,还有石油,石油啊,”陆遥眼里放了些光,但是一想到现在是明朝,便又暗淡了下来说:“石油就先算了,说到哪里了?哦,对,沥青,正好他们徐家又经营着商号,况且他们现在是咱们的人,让他们来办此事,最好不过了。可惜啊,这次南巡是享受不到沥青路了,唉。”
朱由检便笑道:“先生不是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慢慢来,不要心急嘛,怎么现在又这么激动了。”陆遥便笑道:“嗨,失态了,失态了,不急,不急,等到了江阴再说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