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王家饼铺
三天后,沈宜欢的摊位上,又上新了肉松饼。
冬梅按着二哥儿的吩咐来到聚宝巷市,突然被一股浓香吸引,来到一个摊位前。
见摊位上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娘子,带着两个更小的小娘子,一下醒过神来。
看来这就是二哥儿预定饭菜的摊位,这饭菜果真是香呀。
她忙从钱袋取出自家二哥儿交给她的凭据,及尾款道:“沈小摊主,我是王渊王郎君家的家仆,替我家二哥儿来取他昨儿个订的饭菜。”
沈宜欢听了对方的自我介绍,接了对方递来的凭据,正是昨儿她写给王渊的。
当即收了凭据,及尾款,取出备好的食盒,及一封肉松饼,递给对面的妇人道:“婶子,这是王郎君订的四份芋头蒸排骨,和一封肉松饼。”
冬梅接了食盒,打开盒盖,确定饭菜的分量没问题,将盖子盖好,又见那肉松饼的包装也没有破损,正要拎着这些吃食离开。
想到自家东家也是开点心铺子的,她略一犹豫,跟沈宜欢道:“我家二哥儿说沈小摊主的手艺好,做得什么都好吃,这肉松饼只一份,怕是不够,能再卖我一份吗?”
有生意,沈宜欢自不会拒绝。
只是她没想到,待到摊位上的所有东西卖完,她准备收摊走人时,先前替王渊来取饭菜的婶子,陪同一位爽利的娘子找到摊位上。
王氏虽然早听冬梅说过这位小摊主的形貌,知道她年龄不大,但看着比她预想的还要小一些。
没想到小娘子小小年龄,竟有这样做面点的好手艺,及奇思,当即慎重几分。
彼时沈宜欢已经开口:“这位婶子,可是拿回去的饭菜有什么问题?”
冬梅立刻笑着接话:“小摊主好记性,还记得我,饭菜没问题,那叫肉松饼的点心也极好吃,我家东家吃了后,赞不绝口。”
王氏就接过话头,自我介绍道:“沈小摊主,我是王渊的大姐,也是王家饼铺的东家,不知道沈小摊主方不方便,我请沈小摊主去茶楼喝茶。”
茶楼喝茶的潜台词是谈合作,沈宜欢没想到,肉松饼在摊位上卖的第一天,就吸引来点心铺的老板。
原本她也有找点心铺子寄卖肉松饼的想法,就顺势点头应下:“自然是方便的,只是我这一车家伙什,要先送去租用厨房的地方存放,需要耽搁一点时间。”
这点小事,王氏自然不会有意见,等随着沈宜欢来到威远镖局,王氏顿时震惊了,没想到这小娘子背靠威远镖局,这下购买肉松饼配方的事情,就需要慎重。
厨房里,沈宜欢将洗碗的活计交代给两个妹妹,又跟韩翊解释了下原因,便随着王氏主仆来到一家名为茶韵的茶楼。
王氏带着沈宜欢选了一个靠窗,用竹帘隔出来的小隔间。
这会儿茶楼里客人不多,王氏等店小二上了茶水点心退下后,就直奔主题:“沈小摊主,你心里其实对我找上你的用意,有几分猜测吧!”
沈宜欢点头:“王东家经营糕饼铺,恰巧你身边的这位婶子,又买了我摊位上的肉松饼,想必是奔着肉松饼的配方来的。”
王氏笑着点头:“既然沈小摊主知道我的用意,不如开个价,合适我就买,不合适,就当结交了沈小摊主这个朋友。”
沈宜欢喜欢与聪明且爽利的人打交道,是因为不心累。
这王东家就是这一类的人,所以她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王东家,这肉松饼琢磨出来后,我就有找个点心铺合作的念头。
王家饼铺远近驰名,不仅周边县城都有开分铺,就是荆南府也有分铺,是我最想合作的铺子。
也是我们有缘,我还没找上王东家,王东家就先找上我。
肉松饼的食方子琢磨出来不易,我父母双亡,下头还有三个妹妹,虽说父亲病逝前,指定留我在家中招婿。
我是不必为嫁妆发愁的,但下头的三个妹妹,她们到了年龄,就要说看亲事,这亲事说定,少不得就要准备嫁妆。
这食方子只要握在手里,妹妹们的嫁妆就不用愁了,甚至成为她们依靠与底气的存在。”
王氏虽然是临时起意来找沈宜欢,但她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这沈小摊主不会在身世上做文章,因为只要有心查,就有露底的风险。
她这样跟自己交底,也是将她的底线直接摆放在明面上。
王氏知道支撑门楣有多难,当年父母双双离世,留下未及笄的她,及刚满周岁的弟弟。
她下头有个弟弟,并不算绝户,家产险些被族人夺了去。
而这沈小摊主,不仅识字,就这气度也很不凡,想来父母在世时,家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双亲一过世,只怕族人已经接收她家的家产。
不然她一个小娘子,何至于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出来摆摊赚钱。
也因为感同身受,王东家便直接询问:“那沈小摊主理想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你说说看,我能接受,咱们就合作,不能,我也不勉强。”
沈宜欢没想到这王东家会一退再退。
而她只提到家中境况,再看这王东家年龄,与王郎君差了好些。
而王家饼铺是王东家在打理,而非其父。
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王东家的父母也早已过世。
原来王东家是对她的处境感同身受。
猜到原因,沈宜欢对王东家的为人,越发欣赏起来,便道:“王东家如此有诚意,我也不拐弯抹角,肉松饼我只供王东家一家,也可以在肉松饼上打上王记印记。
我以固定的价钱卖给王东家,王东家再以什么价格卖出去,那就是王东家的事情。”
这个合作模式,也在王氏的预料之中,虽然货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的处境会很被动。
但王东家觉得沈小摊主,不是趁火打劫的人,而且以她观察,沈小摊主以后的经营方向是食肆,而非点心铺子。
于是合作的事情,就这么顺利地谈下来,王东家结了茶楼的账,带着沈宜欢回到饼铺,两人商量了半个时辰,就将契约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