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夜认真活在“当下” - 被讨厌的勇气 - 岸见一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被讨厌的勇气 >

第五夜认真活在“当下”

第五夜认真活在“当下”

年轻人想过了。阿德勒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研究得很透彻,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就是社会意识。但是,真的只要这样就行了吗?他倒觉得,之所以来到这世上,应该是为了完成一些更不一样的事。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自己到底要去哪里、打算过着什么生活?年轻人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存在如此渺小。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牵制自我

哲学家:好一段时间不见了呢。

年轻人:是呀,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吧。从那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关于社会意识的问题。

哲学家:结果呢?

年轻人:社会意识的确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想法;例如,作为我们基本需求的那种“可以安身”的归属感。这些想法直接点明了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我认为是了不起的见解。

哲学家:虽然是了不起的见解,但是?

年轻人:呵呵,马上就被您发现了。没错,我认为其中是有问题的。坦白说,不只是宇宙那一部分我完全不懂,甚至连整个内容都充满了宗教气息,几乎要让人闻到焚香的味道了。

哲学家:当年阿德勒提倡社会意识的概念时,也面临很多类似的反驳声浪。他们说,心理学明明应该是科学的,阿德勒却要从“价值”的问题开始谈起,那样的东西根本就不算科学。

年轻人:后来,我自己又试着去思考为什么不懂,心想也许是顺序的问题。一下子要谈到宇宙、无生物啦,又是过去又是未来什么的,让我迷失了方向、看不到重点。

所以我换了一个方式,先确实了解“我”自己,再去想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我和你”的人际关系。这样或许就可以看见更大的共同体吧。

哲学家:原来如此,那倒是挺不错的顺序。

年轻人:一开始,我想先问的是“对自己的执着”。老师说要放弃对“我”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对他人的关心很重要,这的确是事实,我也同意;可是不管怎样,我们还是会在意自己,心里只想着自己。

哲学家:想过了。如果我是一个容易自我陶醉、很自恋、甚至看自己看到入迷的那种人,或许事情还好办一点。因为这时候“要对他人多一点关心”就是最适合的建议。可是我并不是一个自恋的人,而是一个讨厌自己的现实主义者。就是因为我很讨厌自己,才会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就是因为没哟自信,才会变成自我意识过剩。

哲学家:在哪种情况下,你会觉得自我意识过剩?

年轻人:像是开会的时候,我没有办法举手发言,常常会担心:“如果问这种问题,说不定会被笑。”或是“如果提出偏离主题的意见,可能会让人瞧不起。”而犹豫不决。唉,就连在别人面前随便开个小玩笑,自己都会觉得别扭。自我意识老是牵制我,全身上下好像被绑住一样,无法动弹。那种单纯直接的表现方式,在我的意识中是办不到的。

其实老师的答案我不必问也知道,就是每次所说的“拿出勇气”吧?不过呢,这种答案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因为这是拿出勇气之前的问题。

哲学家:我懂了。上次我跟你提到社会意识的整体概念,今天我们聊些更深入的吧。

年轻人:所以我们的大方向是什么?

哲学家:很可能会谈到“幸福是什么”这样的主题。

年轻人:喔!在社会意识的前方就有幸福吗?

哲学家:不必急着找答案。我们之间需要的是对话。

年轻人:呵呵。好啦。可以开始了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