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于“社会意识”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于“社会意识”
年轻人:那么,请问老师——这里我只需要一个单纯的结论。老师您说,课题的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那么人际关系的的重点又在哪里?
哲学家:如果要我只说结论的话,那就是“社会意识”。
年轻人:……社会意识?
哲学家:对。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关于它的评价也很分歧。事实上,当年阿德勒提倡这个概念的时候,有许多人因此离他而去。
年轻人: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呢?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
哲学家:是上上次吗?我们谈到过要把别人当成“敌人”还是“伙伴”,是吧?
这里我们再进一步想想看,如果别人是我们的伙伴,我们在伙伴的环绕下生活,就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而且也可以为伙伴,也就是共同体作出贡献,对吧?像这样,把别人当成伙伴,并感觉到“有自己的归属”,就成为“社会意识”。
年轻人:评价的分歧点到底在哪里?这种主张不是再平常不过了吗?
哲学家:问题在于“共同体”的内容……当你听到“共同体”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年轻人:嗯,家庭或学校、公司、地区、社会等等的。
哲学家: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其实不只是家庭、学校、公司、地区、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全体等所有的一切。以时间轴来说,甚至还包括了过去和未来,更进一步连动植物和无生物都包括其中。
年轻人:啊?
哲学家:也就是说,他所提倡的“共同体”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是在一个已知的框架中,他认为从过去到未来,还有包含宇宙全体所有的一切都是。
年轻人:唉,这根本无法理解。宇宙?过去或未来?到底在说什么啊?
哲学家:听到这种说法,大多数人都会有相同的疑问,很难马上理解。连阿德勒自己都承认他所主张的“共同体”是一种“无法企及的理想”。
年轻陈:唉,这就伤脑筋了。那换个方式问好了,老师您对于这个包含宇宙全体的社会意识,真的理解和认同了吗?
哲学家:我认为是的。我甚至觉得,如果无法理解这个部分,就无法理解阿德勒心理学。
年轻人:喔~
哲学家:就像我一直跟你提到的,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它是不幸的根源。但反过来说,幸福的关键也在于人际关系。
年轻人:的确是。
哲学家:而且社会意识是我们在思考什么是“幸福的人际关系”时,最重要的指标。
年轻人: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哲学家:社会意识的英文是“socialinterest”,也就是“对社会的关注”。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社会学所说的“社会最小单位”是什么吗?
年轻人:社会最小的单位?这个嘛,是家庭吧?
哲学家:不,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就可以形成社会、产生共同体。要理解阿德勒所说的社会意识,首先就要以“我和你”为起点。
年轻人:以它为起点要做什么?
哲学家:把对自我的执著转变为对他人的关心。
年轻人:对自我的执著?对他人的关心?这是什么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