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权力斗争到复仇 - 被讨厌的勇气 - 岸见一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被讨厌的勇气 >

由权力斗争到复仇

由权力斗争到复仇

年轻人:老师,您知道吗?目的论根本就是诡辩,创伤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人也没有办法摆脱过去、得到自由!您不也承认了吗?我们不可能搭时光机回到过去。

只要过去还是过去,我们就注定要活在过去的延长线上。如果让过去消失的话,就等于否定自己过去的那一段人生!老师这么说,是要我选择那种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吗?

哲学家:没错。我们无法搭时光机回到过去,时钟的指针也不会倒转。可是要赋予过去所发生的种种什么样的意义,这是“现在的你”要面对的课题。

年轻人:那要请问关于“现在”的事。上次您说“人会捏造愤怒的情绪“是吧?还说这就是目的论的观点。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办法接受那样的看法。

好比说,有些针对社会或政治的愤怒该怎么解释?难道这些也都可以说为贯彻个人的主张而捏造出来的情绪吗?

哲学家:确实,我们的确会对社会问题产生一些愤怒,可是那些并不是突发的情绪,而是基于道理所产生的愤怒。私人的愤怒(私愤)和针对社会上的矛盾、不公所产生的愤怒(公愤)是不同的。私人的愤怒很快就会冷却了,但是公愤却会长久持续。发泄私愤的这种愤怒情绪,不过是为了使他人屈服的工具罢了。

年轻人:您说这两种愤怒不一样?

哲学家:完全不同。因为公愤超越了个人的利害关系。

年轻人:那我就来问问有关私愤的问题。就算是老师这样的人,如果无缘无故被人痛骂一顿,应该也会生气吧?

哲学家:我不会生气。

年轻人:不可以说谎!

哲学家:如果被痛骂一顿,我会仔细思考那个人心理暗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只是当面谩骂而已,只要对方有任何举动会引起你的愤怒,都可以认定对方是在挑起一种“权力斗争”。

年轻人:权力斗争?

哲学家:像是小孩会借着调皮捣蛋的行为戏弄大人。通常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所以会在大人真正发火之前就收手。不过要是对方已经发了脾气,却还不住手的话,那么真正的目的应该就是为了“战斗”吧。

年轻人:为什么要战斗?

哲学家:想赢得胜利,想借着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年轻人:不太懂。可不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

哲学家:譬如说,你和朋友一起讨论目前的政治情势。过程中,彼此的言论都越来越激烈,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接着对方开始进行人身攻击,说出“你真的很蠢,我们国家就是因为有你这种人,才会没办法进步”之类的话。

年轻人:如果有人这样说我,我绝对无法忍受。

哲学家:这种状况下,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呢?纯粹只是为了讨论政治吗?不是的。对方只是为了刁难你、挑衅你,想借着权力斗争让不服气的你屈服而已。你如果真的动怒了,就正如对方所愿,进入了权力斗争的关系中。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挑衅,都不可以被煽动。

年轻人:不不不,没有必要闪躲啊,他要找茬的话,我就奉陪到底,反正是他先找我麻烦的。对付那种乱来的家伙,只要狠狠地打断他的鼻梁就好了,不然臭骂他一顿也可以,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哲学家:那么,假设你在争论中压制了对方,对方也爽快地认输了。可是权力斗争不会再这里就结束,斗争中落败的一方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年轻人:下一个阶段?

哲学家:是的,也就是“复仇”的阶段。就算暂时认输,对方还是会计划其他场合、以不同方式进行报复。

年轻人:譬如说?

哲学家:像是遭受亲人虐待的孩子误入歧途逃学逃课,甚至出现割腕之类的自残行为。如果是弗洛伊德的决定论,应该会把这种事解释为“因为父母这样教,所以孩子就这样做”,并且用单纯的因果律来思考吧。就像因为没浇水,所以植物枯死了那样,的确是很简单明了的解释。

可是阿德勒的目的论就不会放过隐藏在孩子心中,也就是“对父母报复”这个主要的目的。只要自己行为不良、逃学逃课或是割腕的话,父母就会头痛。不只是手忙脚乱,甚至会烦燥到胃都快穿孔。孩子们都是在有所认知的情形下,选择了脱序行为的。这不是受过去的原因(家庭环境)所牵动,而是为了达到目的(对父母报复)。

年轻人:为了让父母困扰,选择脱序行为?

哲学家:是的。例如看到割腕自残的孩子,有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吧?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

可是请想一想,割腕这种行为会让身边的人(例如父母)有什么感觉?如此以来,就会很自然地发现隐藏在行为背后真正的“目的”了。

年轻人:目的,是报复吧。

哲学家。嗯。而且人际关系一旦进入到复仇阶段后,当事人双方想解决这个问题,几乎已经是不可能了。为了不变成那样,当对方挑起权力斗争时,绝对不要随之起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