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竞赛
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竞赛
年轻人:不过,我怎样都无法明白。
哲学家:是什么问题,都请你提出吧。
年轻人:关于“追求卓越”,也就是想要更好的部分,阿德勒的确承认那是一种普遍的欲望和需求吧?可是另一方面,他却对过多的自卑感或优越感提出了警告。如果一开始就干脆否定“追求卓越”,我还比较容易理解和认同。这样我们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哲学家:请你想想。一提到“追求卓越”,我们很容易误以为它是“想比他人优秀”的欲望,或是为了飞黄腾达而不惜牺牲别人的行为,会有一种排挤他人、一步步往上爬的印象。当然,阿德勒所赞成的不是这种态度,他所说的是在同样平坦的地面上,有人在前方一步步迈进,后面也有人跨步向前。请你想象一下那样的情景。虽然大家前进的距离或速度各不相同,却都走在平坦的地面上。因此,所谓“追求卓越”指的是让自己的脚向前跨一步,而不是非超越他人不可得那种竞赛。
年轻人:您是说,人生不是竞赛吗?
哲学家:是呀。不和任何人竞赛,只要向前跨步就行,更不需要拿别人和自己做比较。
年轻人:哎呀,这不可能吧。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去和别人比较,所谓的自卑感不正是这样才产生的吗?
哲学家:自卑感并不是和别人比较而产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较后的结果。
年轻人:可是……
哲学家:明白吗,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性别、年龄、知识、经验、外表,可以说根本没有人是一模一样的。就勇敢承认跟其他人之间有差异吧。不过,我们大家虽然不同,却是平等的。
年轻人:虽然不同,却是平等的?
哲学家: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个“不同”不能将善恶或优劣的问题牵扯进来。因为不论有甚么不同,我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
年轻人:人跟人之间没有高低的区别。是啦,理想来说是这样没错啦。可是老师,我们在这里难道不应该说些更实际的状况吗?例如身为大人的我,和那种连加减乘除都还不太会的小鬼,真的是平等的吗?
哲学家:以知识或经验的分量,还有可以担负的责任来说,还是有些不同吧。他们可能连鞋带都绑不太好,也解不出复杂的方程式,就算惹出什么麻烦,大概也没办法像大人那样负起应有的责任。可是人类的价值不应该由这些事情决定。我的答案还是一样,所有人类虽然不同,却是平等的。
年轻人:那么,老师的意思是要我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吗?
哲学家:不,不是当成大人看待,也不是当成小孩看待,而是“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当他是和我们一样身而为人的个体,真诚地对待。
年轻人:那我换个问题。虽然说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是走在同样的地平面,可是还是有差异吧?走在前面的比较优秀,在后面追赶的就差了一点,结果还不是又回到优胜劣败的问题?
哲学家:不是的。这跟走在前面或后面没有关系。简单来说,我们正在走的是一个没有纵轴的平面空间。我们这样走,并不是为了要和谁竞争,比现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年轻人:老师您已经从所有的竞争形态中脱身了吗?
哲学家:当然。我并不追求名誉和地位,只是以一名退隐哲学家的身份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罢了。
年轻人:当您从竞争中退出的时候,是否也是承认自己的失败?
哲学家:错了。我是由一个争夺胜负的地方引退。当你决定要做自己的时候,竞争一定会给你带来阻碍。
年轻人:哎呀,您这不过是一个对人生感到筋疲力尽的老人的论点啦!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必须借着竞争的紧张感来自我提升。因为有竞争对手,才能让自己更新到最佳的状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成一种竞争,有什么不好?
哲学家:如果这个对手和你之间算是“伙伴”关系,或许还能跟自我磨炼沾上边。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对手彼此是当不成伙伴的吧。
年轻人: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