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傲的人,同时也感到自卑
自傲的人,同时也感到自卑
年轻人:或许是那样没错啦……
哲学家:还有,如果把对学历怀有自卑情结,认为自己“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的想法反过来说,就会变成“只要学历高,我就可以非常有成就”。
年轻人:嗯,的确是。
哲学家:这就是自卑情结的另一个面向。以言语或态度表现出自己的自卑情结,说出”因为a,所以达不到b”的人,他们所要暗示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不是因为a,我其实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年轻人:“如果不是因为这样,其实我也可以办得到”的意思吗?
哲学家:是的。关于自卑感,阿德勒指出“没有人能忍受长期怀有自卑感的状态”。虽然大家都有自卑感,但是那种状态的负担重到让人无法长久忍受。
年轻人:嗯?这个部分听起来有些混乱?!
哲学家:让我们一个个说清楚吧。怀有自卑感的状态,也就是现在的“我”感觉上似乎还有所欠缺的状态。这么一来,问题就是……
年轻人:如何填补欠缺的部分,对吗?
哲学家:没错。欠缺的部分要怎样补足呢?最健康的态度是,透过努力与成长来补足,例如努力求学、不断练习或认真工作等等。
然而没有这份勇气的人,往往会陷入自卑情结。以刚才的例子来说,“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就会变成用“只要学历高的话,我就可以轻易获得成功”来暗示自己是有能力的。现在的自己只不过受限于学历的框架、怀才不遇,“真正的我”其实是很优秀的。
年轻人:咦?后面所说的已经不是自卑感的问题,根本就是虚张声势了,不是吗?
哲学家:没错。自卑情结的确会发展成另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年轻人:是什么?
哲学家:你也许对这个词不太有印象,那就是“优越情结”。
年轻人:优越情结?
哲学家:虽然深受强烈的自卑感所苦,却没有勇气以努力与成长这种健康的手段来补足,也无法忍受“因为a,所以达不到b”这种自卑情结,不能接受“无能为力的自己”。如此一来,就会享用更加简便的方式来弥补。
年轻人:怎么做?
哲学家: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沉浸在虚伪的优越感之中。
年轻人:虚伪的优越感?
哲学家:以身边常见的例子来说,“展现权威”就是其中一种。
年轻人:那是什么?
哲学家:比如刻意表示自己和一些有权势的人——从班长之类的干部到名人等等各种身份的人——关系很好,借机跟别人炫耀自己好像有多特别。另外,像谎报自己的学经历,或在装扮上极度崇拜名牌之类的,都是一种权威的展现,属于优越情结的另一个面向。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因为“我”很优秀或很特别,而是借着“我”和权威的结合,让别人觉得“我”好像很优秀的样子。也就是一种虚伪的优越感。
年轻人:所以他们在骨子里其实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哲学家:没错。我虽然对时尚不是很了解,但是像那种十根手指头全部戴上红宝石或祖母绿戒指的人,与其说美感有问题,不如当成是自卑感的问题或优越情结的表现比较恰当。
年轻人:的确是。
哲学家:不过,这种借由权威的力量来膨胀自我的人,终究还是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过着别人的人生。所以我必须特别提出来指正。
年轻人:嗯,优越情结吗?实在是很有意思的心理。您可以举出其他不同的例子吗?
哲学家:举例来说:像炫耀自己的功劳、执着于过去的光环、老是在说当年勇……说不定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这些也都算是优越情结。
年轻人:炫耀自己的功劳吗?这种态度虽然骄傲自大,但也是因为真的很优秀,才会拿出来炫耀,不应该说成虚伪的优越感吧。
哲学家:不能这样的。刻意拿来说嘴炫耀的人,其实是因为对自己没信心。阿德勒很明确地指出:“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过是因为他感到自卑罢了。”
年轻人:所以骄傲自大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
哲学家:对。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会自大自夸的。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变得骄傲,可以炫耀自己是优秀的。如果不这么做,他怕身边没有人会认同“这样的自己”。这完全就是优越情结。
年轻人:……这么说的话,自卑情结跟优越情结表面看起来完全相反,实际上却是互有关联的喽?
哲学家:他们很明显是有关系。最后再说一个关于骄傲的复杂例子,是把自卑感尖锐化后,转成一种特殊的优越感类型。具体来说,就是炫耀不幸。
年轻人:炫耀不幸?
哲学家:就是以骄傲自夸的口气,说着自己的出身或成长阶段中所遭遇的不幸。当别人试着安慰他,或劝他寻求一些改变的时候,就会用“你根本无法了解我的心情”来回绝别人的好意。
年轻人:嗯,的确是有这样的人……
哲学家:这样的人,就是想借由自己的不幸,好变得“特别”;凭着不幸,想要高人一等。
举例来说,我很矮。假设有某个体贴善良的人针对这一点劝我“别在意”或“人的价值不能用这些来判断”,结果我却断然拒绝:“你怎么可能知道矮个子的烦恼!”相信不管是谁,都会无言以对吧。于是,身边所有的人都会像触碰脓疮一样,非常小心,不,应该是很谨慎地对待我吧。
年轻人:嗯,的确是。
哲学家:借由这种方式,我就能比别人占上风,变得很“特别”。所以像生病,受伤或因为失恋而伤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用这种态度成为“特别的存在”。
年轻人:暴露出自己的自卑感,当成武器来使用吗?
哲学家:嗯。把自己的不幸当成武器,想要支配对方。接着诉说自己有多不幸,多痛苦,让周围的人——好比说家人或朋友担心,甚至想限制或支配对方的言行。就像我们一开始提过、那种把自己闷在家里的人,老是沉浸在以不幸为武器的优越感之中。连阿德勒都指出:“在我们的文化里,软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年轻人:软弱是强大的力量?
哲学家:阿德勒说:“在我们的文化里,如果要问谁是最强的,婴儿应该是最合理的答案吧。婴儿支配他人,却不受支配。”婴儿就是用软弱支配大人,却因为软弱而不受任何人支配。
年轻人:……我倒是没想过这种观点。
哲学家:当然,一个受伤的人表示“你根本无法了解我的心情”,这句话里的确包含了一定的事实。要完全明白和体会当事人的痛苦,是谁都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只要把不幸当成让自己“特别”的武器,那么就永远需要这种不幸的状态。
由自卑感开始的一连串的讨论。自卑情结再加上优越情结。这些的确都是心理学上的关健词,但事情真相却与年轻人在心中所描绘的状况完全不同,总觉得好像还有哪个部分让自己耿耿于怀的。到底是哪里无法接受?对了,是一开始的引言,在前提的部分有问题。年轻人冷静地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