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149章李如意也不跟房三娘叙……
第149章第149章李如意也不跟房三娘叙……
李如意也不跟房三娘叙旧,而是道:“房女书史,今年羊毛贸易的账都算好了吧?”
房三娘立刻跪奏道:“启禀殿下,今年羊毛贸易的总贸易额和税金都已经清算完毕,只是关于大漠深处各部落的细账统计还需要一些时日。”
“把总相关账本都拿来。”
“是,殿下。”
房三娘应了,立刻带着几个女书史忙碌了起来。
李如意带着李下玉和褚遂良两个去东北角的上座入座,就听见李下玉跟她嘀咕:“荥阳!你也真是古怪!这女史、女书史,还有书吏什么的,都是你想出来的名头吧?倒是应景。”
女史、女书史、书吏什么的,唐宫里面原本也没有这些职位,都是李如意想出来的。
李如意道:“可不是,如今外头读书识字的人也少,就是宫里有学堂,可是教导宫人读书识字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没个五年六年是不成的。表妹虽然坎坷,可这两年,她还真的帮了不少忙。”
李下玉道:“你呀!尽是个会使唤人的!要我说,如果不是宫里的诸位母妃出身高了些,我看你十有八|九怕是连母妃们也会使唤起来!”
李如意笑道:“怎么,难道我就不曾求过诸位母妃帮忙不成?”
“也是,你还特特拜访过我母妃呢!”
说着,姐妹二人就笑了起来。
褚遂良倒是对李下玉李如意这姐妹二人的对话完全没有兴趣。
他的注意力几乎全被配殿里来来去去的宫女们吸引住了。
李下玉认出了房三娘,而褚遂良,他还认出了柴家的女郎,以及荆王李元景家的女郎们。
他的心情很不好受。
他何尝不知道那桩谋反案其实是一桩冤案呢?但是,当时长孙无忌说服了他,因为李唐的皇位绝对不能落到弘农杨氏,也就是隋炀帝的外孙手上去。当初的吴王李恪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些,势力也大,这是他绝对容忍不了。
褚遂良虽然心里有歉疚,但是绝不后悔,因为他认为,这是为了李唐。
李唐绝对不能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能这样做,但是当今皇帝李治做不到杀死兄长之后还能稳定朝局。所以,李治不能做,那么,他来做。
可是,看到这些女郎的时候,褚遂良的心中很不好受。
因为他知道,这些女郎是无辜的,她们的家人也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大唐的事儿,她们会沦落到这一地步,完全是因为他之故。
褚遂良难得地沉默了。
李如意倒是不知道褚遂良的想法,她也不在乎。
当宫人们把账本拿过来的时候,她只是看了看,然后就推给了褚遂良:
“明公请看。”
褚遂良心情十分复杂地接过了账本,一看,当时就跳了起来:
“岁入九万六千贯?”
“没错。算上父皇的宣徽府、本宫的公主府、诸多世家的产业以及关中商业巨擘,商业税和关税,全部加起来是九万六欠贯。此外,”
李如意从诸多文书里面找到一份文件,递给褚遂良:“这是江都那边来的文书。本宫的船有了,本宫在闽越之地购置的茶山也有了。来年本宫的公主府跟大漠的贸易里面会多出茶叶一项,估计缴纳的税金还能翻出一番。”
直接用海船从闽越之地把茶叶运到洛阳,然后再销售到大漠去。虽然这种方式也许不适合团茶,可是可以做绿茶、红茶、乌龙茶,还可以做普洱茶饼。反正大漠上吃茶主要是为了解腻,味道反而是其次。等茶叶贸易的量上去了,船队的本钱回来了,再弄高档团茶也来得及。
固然高档团茶的利润丰厚,但是薄利多销、积少成多,最后一般茶叶的利润总量也会十分惊人。
“此外,这是汉口和洞庭湖那边的账本,以及,这是归德郎君们送来的大唐水经初稿。”
褚遂良惊呆了:“水经?”
汉阳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固然多瘴气,可是土地肥沃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好好经营起来,的确会是天下粮仓,可是在此之前,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
不,也许那位隋炀帝有这么想过,但是他从来没有深入经营过。
因为难度太高!
穷山恶水多刁民。
“对。大唐治下二十余条可以承担航运的河道以及沿岸的出产、风土人情都在调查之中。如今长河沿岸,也就是中原是帝国的心脏,也是皇家和世家争锋的焦点,而本宫会深入帝国腹地,把大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发展起来,而不是一味盯着中原,盯着世家手里的那点东西。”
所以,本宫不会是世家的敌人,本宫也不会视世家为眼中钉肉中刺。
本宫不会激化皇家和世家的矛盾,而是想办法让皇权和世家和谐发展。
别说是褚遂良,就连李下玉都听出了李如意的画外之音。
李下玉吃惊地捂住了嘴巴。
而褚遂良,他摸了摸手边的账本,道:“殿下,臣,想细细地看看这些账本。”
“可以。明公就请随意吧。如果需要茶点的话,吩咐左右便是。”
李如意说完就站了起来。
她体贴地把位置留给了褚遂良。
李下玉跟在李如意的身后,一出配殿就忍不住道:“荥阳,你,你是认真的吗?用船运送茶叶什么的。”
李如意道:“没错,只有茶叶上的利润足够多,支付的运费够多,船队才能收入大于支出,才有可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