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150章李下玉原以为高家会出……
第150章第150章李下玉原以为高家会出……
李下玉原以为高家会出手救助长孙家,可实际上,长孙无忌、韩瑗一倒,高家就跟被杀鸡儆猴的猴子一样,终日胆战心惊,户部尚书高履行犹豫再三最后提交了告老文书,李治大笔一挥,准了,并且以中书舍人李义府为户部尚书。
李义府就任户部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呈一道本章,报告了永徽四年这一年国库的赋税收入:
年入三十二万贯!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惊呆了。
年入三十二万贯!
要知道,贞观中期到永徽元年,整个大唐帝国的平均年税收才十五万贯!
大唐文武百官早已经熟悉了这个数字,就连世家们也都认为,除非加税,否则,大唐的赋税收入不可能再增加!
可是现在!
李治从来没有颁布什么加税诏令,他不过是规范了一下商税,然后任由羊毛产业发展。结果!
大唐的税收直接翻了一番!
别说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的李治本人了,就连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都惊呆了!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涉入羊毛贸易的世家出身的官员,他们对此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只是他们完全没有想过,竟然会有这么多!
更重要的是,从报告的内容上看,以后,大唐每年都会有这么多的收入!
得到这么个概念之后,两仪殿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然后,哄地一声,文武百官就跟炸了锅一样。
大将军李𪟝为首的武将派系可不管许多,他们其实只关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唐的税收够了,对将士们的补给就不会吝啬,将士们在前线的战斗就能更加放得开手!只要大唐的将士们能更放得开,那么在前线战斗上,他们将更有主动权。
这跟他们的军功是息息相关的。
没有人能阻挡大唐将士们立功的渴望!
所以,李𪟝是第一个向李治李如意道喜的臣子。
有了李𪟝这个司空领头,武将们自然少不了跟着表态。
李如意笑而不答。
等朝会结束之后,李治把枢密院和政事堂的几位重臣都请到甘露殿的时候,李如意就开口了:
“今日请诸位来,是想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把汉阳平原和洞庭平原的土地赏赐给将士们的可能性。”
汉阳平原?洞庭平原?
听到这个,好几个武将就皱起了眉头。
李𪟝道:“殿下,我大唐将士们如今多在西域作战,也有的驻扎在大漠和东北……将汉阳平原和洞庭平原……殿下,请恕臣直言。对于将士们来说,未免不便。”
“本宫知道,也谢司空明言。没错,把汉阳平原和洞庭平原分与诸位将士,的确远了些,而且,就跟当年秦始皇一统华夏一样,秦始皇把六国之地赐予将士们,直接就导致兵力分散为后来六国反秦而大秦调遣军队不及导致亡国埋下了祸根。以军爵制和均田令而言,将远在大江流域的汉阳平原、洞庭平原分赐于将士们,的确有莫大的难度。可是司空,如今中原还有富余的土地吗?”
隋末的十八路反王都没有把所有的土地从世家的手里搜刮出来,更别说经过了贞观之治二十三年之后的现在了。
世家终究是世家,论恢复的速度,他们永远快于百姓,也因此,百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他们已经启动了土地兼并。
现在的情况就是,黄河流域的土地基本已经被世家瓜分完毕。皇家如果要想拿黄河流域的土地封赏将士,要么就是拿皇家的土地——实际上,李唐皇室现在在中原拥有的土地已经渐渐逼近危险数值,如果皇家拥有的土地继续减少,很有可能会威胁到李唐的统治,因为世家掌握的土地和人口已经太大太多了!——如果不想那皇家的土地分封将士,那就只能向世家要土地,而这样做的结果也只有一个,激化皇家和世家的矛盾。
实际上,李治会起废后之心,王皇后不讨好他也不跟他妥协只是表面,真正的、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在这里!
从李治的永徽元年开始,这个矛盾就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了李唐的面前——李唐已经拿不出黄河流域的土地封赏将士们了。这一现状直接威胁到了李唐的统治,偏偏王皇后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一点,还在纵容亲族一个劲儿地薅李唐的羊毛。
李𪟝想了想,道:“那么,臣能否请问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可有两全之策?”
“有。”
“臣请问其详。”
“封赏将士,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宅基地,这一点,本宫已经将长安城南和西南的几个坊街都买下来了,等修整完毕,就可以赏赐诸位将士。就是有问题,也可能是诸位将士们的战功不够,用不了那么大的宅院,需要两家或者几家人挤一挤。另外一点,就是耕作用的土地。以前一般都是让将士们的家眷耕种,或者是雇人耕种。用汉阳或者洞庭湖附近的土地赏赐给诸位将士,最大的问题也不过是,距离遥远,将士们耕种不宜。所以,本宫解决的办法便是,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分开。土地,是属于诸位将士的,耕种却是由宣徽府或者公主府的官员们负责。将士们直接拿收成便是。”
李𪟝道:“可是,若是有人从中贪墨,如何?”
李如意答道:“汉阳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位于大江流域。那是比长安更南一点的地方。物产也肯定比关中更丰富。所以,如果太平之年,这两地平均亩产低于关中的话,就问责相应的官员。”
道理就跟西夏在沙漠中修建城墙的手段相同。
李如意所知的西夏修筑城墙的办法很简单粗暴,城墙修好之后,让士兵以矛刺城墙。矛能刺入,则杀修筑城墙的民夫,如果矛不能刺入,则杀负责持矛的士兵。所以,为了活命,士兵就必须以吃奶的力气测试城墙,而民夫则必须用尽一切办法让城墙更加坚固。
就是这样简单又残暴的方式,才让西夏修建的土城在沙漠之中屹立千年。
李𪟝就道:“汉阳和洞庭湖靠湖,若是接连三年水患,又当如何?”
“这就需要文武百官帮忙参详,细细考究其中的详细条款了。”
李𪟝就不说话了,他只是表示,如果政事堂进行相关讨论,他要求旁听。
李治当然说好。
甘露殿的会议结束之后,李𪟝慢慢地离开甘露殿,忽然眉头一皱,道:“老夫怎么觉得里面有些不对?”
总觉得受骗了,
总觉得将士们吃了大亏。
李𪟝不是李靖,他比李靖这些老将要谨慎很多,也从来不搀和到某些事情里面去。虽然觉得不对,但是他并没有立刻转身去找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