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下)》(10) - 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 - 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二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下)》(10)

◎肖太发

肖太发,1944年生,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人,山泉镇大佛村8组村民。古稀老人坚守承诺,默默守护千年石碑近半个世纪。这是跨越千年的守护之诺,也是超越时间一个不会取消的“任务”。肖太发,一个普通人,以一生的践行,让道德的光辉永不过时。

◎简平元

简平元,1969年生,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人,遵义市赤水市广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从事房地产事业20多年来,坚持以诚信为本,绝不拖欠工人工资。

致敬词

生活可以平淡,人生必须精彩。遵守中华文明的道德准则,诚实守信、奉献社会,你善良的天性如朝霞般灿烂、魅力不凡。

1995年,简平元带着80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他先后参与实施赤水城区“荔枝苑”小区的开发、向阳路旧城改造、“青青佳苑”1—8号楼建设等工程。2004年,他和两位合伙人以208万元接手了赤水市广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多年来,简平元带领广水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团结向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原则,把“诚信”二字放在首位,全力做好让“政府放心、住户满意”的工程。在对待农民工方面,他始终做到不拖欠工人工资。2016年春节前夕,为了及时发放工人工资,他宁可把公司的商品房低价卖出,也要让工人们过个好年。

简平元不仅带领员工对贫困学生开展帮扶活动,还热心投身公益事业。2005年,为复兴镇至新河桥通村公路修建捐资3.5万元;2006年,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创建“平安赤水”共捐资捐物13万余元;2007年,为雪灾捐赠1万元;2008年,为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捐款1.2万元、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投入资金7万余元;2011年,帮扶葫市镇“四在农家”建设投入5万元。

简平元说,他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更愿意帮助那些有梦想的人,努力去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

(贵州省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1996年,欧世雄只身来到举目无亲的甘肃天水东岔镇,他瞅准了宝兰二线途经此地的商机,下定决心博一把,不曾想这一博就是20年。从买小五金小家电做起,虽然风餐露宿,举步维艰,但他坚信有付出定有回报。那时候,资金周转困难,有时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好的商机白白溜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老父亲一狠心把家里买花椒的血汗钱拿出来给了无助的儿子。

接过一沓面额不等、散着汗香味的钱,欧世雄内心震颤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片天地,用成绩回报家人的挚爱深情。从此,他起早贪黑,进材料、跑市场、做售后……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营着建材门市部。在欧世雄看来,做企业跟做人是一样的。在经营中,他把诚实守信视为做生意的生命线,严把商品质量关,用微笑迎送顾客,用服务树立信誉。现如今,世雄用心打造的通宝建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个,经销各类精品建筑材料和日用百货,商品走进千家万户,服务送至顾客身边。无论修建住房的乡里乡亲,还是筑路修桥的外地客商,提起欧世雄都会赞不绝口,连声说好。

2011年,世雄毅然决然带头出资4万元要为家乡修一条宽阔的致富路。他亲自带着工人和机械进入现场,设计线路、协调施工、供给生活、把控安全……2014年4月,欧世雄被家乡父老拽了回来,在换届选举中力推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高票当选村主任的那一刻,他感动得无以言表。在就职表态时他说:“保持一颗真诚质朴的心灵、树立一种执政为民的思想是我当村干部的初衷和归宿。”在任两年来,他争资金跑项目,先后投资26万元新修产业路15公里,投资2万元新修环村大道1.5公里,投资3万元加深人饮水井,投资6万元新修排水渠10公里,投资9万元改建镇域第一家幸福院。

欧世雄从山村里走来,他深爱着脚下这片祖祖辈辈生息乐居的土地;欧世雄在奋进中成长,他愿把满腔热情在美丽乡村尽情撒播。

(陕西省文明办供稿)

◎欧世雄

欧世雄,1976年生,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陈仓区拓石镇石家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把诚实守信视为做生意的生命线,用20年的峥嵘岁月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守信经商,他用高洁人品谱写事业的乐章;诚实作为,他用担当和付出为家乡开拓一条通往幸福的人间大道!

◎李春花

李春花,1965年生,满族,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人,农家乐经营者。她的婚姻因守信而定,至今幸福美满;她的生意因诚实而起,如今花香满园。

致敬词

言忠信,行笃敬。从革命军人的千金到商洛深山的农妇,从普通农妇再到创业老板,诚心做事,诚实为人,你为商人做了榜样,你为山城树了新风!

1985年,李春花接受父辈之约从西宁远嫁秦岭深山的柞水曹坪镇,从一个城里姑娘变成了农家媳妇儿,婚后她待公婆如亲生父母,帮着婆婆在镇上经营一家饭馆。1990年,李春花和一个外地老板合伙做收购椴树花的生意,老板要求必须先垫资。为了让乡亲们共同发展,她四处动员群众进山采集椴树花,并向群众保证采多少收多少,一时间,乡里四邻奔走相告,短短10来天时间,就收了160多吨。本钱不够,她大胆向乡亲们打了30多万元白条。可是老板把货收了,钱却迟迟没有到账,万般无奈之下,李春花去银行贷款给群众结账。待货款全部结完,算账后她倒赔了1万多元。不服输的她第二年又开起了服装店,进了批呢子大衣,却被一内行朋友告知是假货,劝她悄悄转手保本。但李春花说做人不可一日无信,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卖假货,就这样一次性赔了10多万元。

1994年,她又在曹坪镇办起了砖厂,本着诚信做人薄利多销的原则,李春花的砖厂生意蒸蒸日上,3年挣了50余万元。2006年,她从柞水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中看到了商机,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她做的柞水地方菜,深受外来游客喜爱,生意异常红火。生意慢慢做大了,但她诚信经营的根本始终没有变,从食材采购到菜品制作,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保证为顾客提供卫生、健康、环保的柞水特色餐饮。她真诚守信地经营,把一个小饭馆发展成农家乐连锁店,牛背梁景区、县城、西安3个分店吸纳13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了当地就业,每人月收入2000元左右。这不仅使部分农家妇女有了收入,也使她们抬起头来做人,增强了自信心,实现了妇女的自身价值,获得了全县上下的一致好评。

李春花多次被评为柞水“好媳妇”“好母亲”“巾帼标兵”,2013年,更是被商洛市委评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陕西省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李迪2007年参加公安工作,2014年2月,受北京市委、北京市公安局委派,远赴万里之外的新疆和田进行援疆工作,成为一名奋战在反恐一线的援疆干部。他将北京的先进工作经验、科技手段带到了新疆,带到了和田,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刑侦、反恐工作的开展。

在和田期间,李迪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反恐一线,其间共处置各类案件现场100余起。2014年4月1日当地发生一起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接到报案后,李迪立即带领刑侦大队的民警们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现场在室外,当时风沙很大,提取到可靠的痕迹物证相当困难。但李迪还是迎着大风和沙尘,通过现场的仔细勘查,快速、精确地把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分析了出来,并通过分析犯罪嫌疑人驾驶的摩托车车轮痕迹追踪犯罪嫌疑人至沙漠腹地。进行沙漠腹地追踪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也极其艰苦。4月虽然还是春天,但中午的沙漠已经炎热无比。李迪和同事汗流浃背,衣衫浸透,口干舌燥,经过近8个小时的追踪,最终在沙漠边缘的一个村落中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由于成绩突出,2015年5月,应兵团公安局要求,李迪被借调到兵团公安局刑侦总队工作。

2015年9月25日晚,辖区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现场是一个简陋的平房院落,中心只有一个里外间的土坯平房,由于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刺鼻的味道让很多人都难以忍受。李迪和同事现场勘查工作一直持续了4个半小时,直到凌晨1点才结束。由于现场提取的物证较多,回到办公室,李迪和现场小组又连夜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痕迹检验。最终,李迪和同事提取到了原本肉眼观察不到的血渍指纹。就是因为这一枚小小的指纹,使得案件成功告破。

(首都文明办供稿)

◎李迪

李迪,1985年生,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七支队民警。他带动和提升援疆工作单位的刑事技术工作,与反恐一线的同事一起破获了多起重大敏感案件。

李迪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首都警察过硬的侦破技术和敬业精神,也照出了犯罪分子的作案原形。从北京到新疆,李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公安事业的不懈追求。

◎张建川

张建川,1973年生,河北省人,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桃园派出所民警。他扎根社区,视居民如亲人,一心一意为民服务。

致敬词

一个平凡的人民警察,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靠着共产党人的信仰,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在日常工作中,张建川做到了无私奉献。

张建川在桃园派出所一干就是23年,干户籍民警时是天津市“户籍业务能手”。从事内勤工作时,总结撰写了多篇指导基层治安管理工作的调研文章。担任法制员严把案卷质量关,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制员。担任指挥作战室警长时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打击防范,破获刑事案件113起,有效降低了辖区发案率。

张建川做户籍警时,依房制图,标记人口信息,他将这个法子称为“以房管人”。和居民打交道真诚耐心,调解矛盾一碗水端平;在内勤岗位,他对案件汇总剖析,做好后台支持,并撰写了《团伙盗窃超市商品案件分析》,对预防盗窃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作为法制员,他让办案民警去旁听庭审,查找案件中的不严谨,通过庭审这一“特殊培训”,使得案卷质量明显提高;作为情报指挥作战室警长,他周密布控,无论大案小案,张建川都会精心破案,有始有终。

“张建川多年以来,光见加班,不见休班,更别说请假。”同事这样说。一次在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张建川突然心口疼痛,医院确诊为心脏主血管大面积堵塞,必须立即手术,记挂着手头上的案子,住着院他也要不停地和同事沟通、分析案情,支架手术3天后又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张建川一家三口居住在一套23平方米的独单房中。曾经有机会改善居住条件,但岳父重病、妻子患癌、自己患糖尿病、女儿上学需要供养,对于这个家庭,换套房子,负担很重。一家三口连件儿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但张建川却舍得掏腰包为居民楼逐层安装楼道窗护栏,对辖区内一名父母双亡的刑满释放人员提供资助,帮忙找工作。

(天津市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2005年撤乡并镇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神水台村是当时出了名的贫困村,人们形象地说:神水台的路是三步一个坑,一个一米深,天旱能圈驴,雨涝能养鱼。

2009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中,朱广宇以高票当选神水台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努力争取下,村里先后建起了活动阵地、修了砂石路、建了跨河桥、架了动力电,神水台村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由于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很快,朱广宇的身体吃不消了,2010年被诊断为胃癌,胃切除了2/3,面对病痛折磨,他仍坚守工作岗位。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