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下)》(6)
◎王成俭
王成俭,1949年生,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人。不忘初心守承诺,经营理发店坚持1元理发25年。致敬词
54年不忘初心诚信经营,25年1元理发从不涨价。你舍小家为大家,靠技术和诚信赢得口碑,践行着服务群众无止境、奉献社会不言悔的诺言。
2016年4月8日下午5时多,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基建维修工地上,来自湖南省汉寿县的农民工胡国辉和彭孝良忙完当天的工活,跟往常一样,来到机场航站楼等候乘坐通勤车回宿舍休息,途经过道时,一个纸质手提袋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当时,纸袋拎在手上沉甸甸的,里面是一个个胶带扎紧的黑色小包,我们以为是旅客遗失的普通行李,也没打开看,就提着纸袋站在楼口等待失主。”彭孝良回忆道。半个小时过去了,失主仍然没有出现。就在通勤车即将发车时,胡国辉和彭孝良决定打开纸袋查找失主的线索。
“钱,好多钱。”当他们撕开纸袋里的一个黑色小包时,发现包里全是钱,俩人毫不犹豫,一把捏住袋口,提着纸袋快步赶往航站楼的警务室。民警听了他俩的介绍,当场打开纸袋,发现纸袋里是一捆捆扎紧的现金,而且还是美元。经过清点,纸袋里总共装有现金356246美元,约合人民币230万元。后经核实,这些现金是3名埃塞俄比亚客人带来中国进货的,匆忙中遗失,失主捧起失而复得的35.6万美元,激动得双腿跪地,紧紧抱住胡国辉和彭孝良:“谢谢你们,你们是大好人,大恩人啊,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
“始终没有犹豫、纠结过,不是我们的钱,就不能要。这么多钱,赶快找失主,不然会急死人的。”事后,胡国辉和彭孝良这两位普通农民工用坚定的态度和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拾到巨款时的心情。
纯朴的性格彰显了他们的大爱。他们俩的善义之举被相关媒体报道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面对媒体和社会的赞许,他俩没有被掌声所陶醉,依然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在他俩眼里,这件事只是件极其普通、平常的事,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而已。
(湖南省文明办供稿)
◎胡国辉彭孝良
胡国辉,1963年生;彭孝良,1982年生,舅甥两人均为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人,广州市建筑工人。面对“飞来横财”,彰显了中国农民工的善义之德。
致敬词
两位普通农民拾金不昧,善义之举,饮誉中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洞庭湖汉子的纯朴品格。
下岗后的王中苏与其丈夫自谋职业涉足长途客运业务,正当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一场灾难却突如其来。1998年7月12日,因车祸痛失爱女。同年,私营卧铺车受连带车祸,致3人死亡。为偿还40多万元的债务,2000年年底,王中苏在亲友帮助下,摸索着开起了“詹妈炒货店”。夫妇俩没日没夜地苦干,收入开始增长,收入所得一点点地偿还贷款和利息,日子也渐入佳境。
不料,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们,2006年的一天,王中苏的丈夫因身体不适被立即送医,经诊断为突发脑出血。病情相当严重,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丈夫的命虽然保住了,却瘫痪在床。此后,家庭的照管、丈夫的护理、旧债加上丈夫住院所需的费用,一切的一切,全都压在王中苏瘦弱的肩膀上。她白天既要照顾患病的丈夫,又要出去赚钱给老公治病和还债,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但无论多苦多累,她都毫无怨言!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累,2010年2月,王中苏又被检查出宫颈癌。“宫颈癌”3个字如一把尖刀刺在她心上,命运的不公,一次次将她打入谷底。痛定思痛,第二天便安顿好老公、将生意交给妹妹打理后,她独自住进了医院,即刻被送进手术室。经过3个月的治疗,基本康复后,她便出院回家,拖着虚弱的身子一如既往、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丈夫,用心守护着家人,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苦难。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的过程布满荆棘,但只要我们咬牙坚持下去,路的尽头总能收获智慧和幸福。王中苏,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女人,在人生这场修行中,虽历经磨难,她却用自己坚强不屈的人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以自己弱小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明天。坚守诚信,18年苦难中还清40余万元债务。
(湖南省文明办供稿)
◎王中苏
王中苏,1954年生,湖南省益阳市人,桃江县原印刷厂下岗女工。18年间挺过四难,归还债务40余万元,履约践诺扬时代风帆。
致敬词
命运带给你的一场悲情接力,你却用爱与信念跑出一段灿烂的轨迹。履约践诺,你为良心奔波,18年之艰辛,将古老的信条演绎成现代的传奇。
14年前,身无分文的黄式水急性胃穿孔,得到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的及时救治,欠下了3000元治疗费。为悉数归还手术费,他孤身一人在增城打拼。作为一名收入微薄的外来务工人员,黄式水坚持用多年积蓄兑现一句14年前说过的“我会来还钱”的承诺。14年后,在务农打工攒够医疗费后,他辗转千里,把拖欠的治疗费如数归还。
2002年12月31日,从江西省上饶市初来广东省广州市务工的黄式水急性胃穿孔,幸得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及时救治,渡过难关。当时30岁的他,初来广州尚未站稳脚跟,积蓄不多,欠下了2900元医疗费,留下一句“我会回来还钱的”便出院。14年后,勤劳朴实的黄式水务农打工攒够医疗费后,坚守承诺,不仅把拖欠的治疗费归还,还特意多补了100元。
欠费已是过去了14年的往事,医院信息系统经过多次更新,一时无法查到黄式水的出入院记录和具体欠费信息,医院最初要“拒收”这笔医疗费。耐不住黄式水的坚持与执着,财务人员费了一番功夫才寻到当年的记录。黄式水终于还上了所欠的3000元钱,了却了多年的“心债”。
仁爱医生给予其二次生命,黄式水心怀感恩,亦想传递这份向善的正能量。2017年6月18日,收入微薄的黄式水一次性捐出5500元,用于广州市增城区公益读书项目并正式成为志愿者,以自身的力量回馈社会对他的帮助。而这5500元是他从一笔笔个人月工资及相关单位给予的慰问金中攒下来的,相当于他天天搬砖铺地板忙碌近两个月的收入。纯朴善良的他用诚信之举和勤劳双手赢得了口碑和周围人的肯定。
黄式水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行为曾引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多次报道和点赞,他成为诚实守信的热点人物。
(广东省文明办供稿)
◎黄式水
黄式水,1972年生,江西省上饶市人,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绿湖国际城建筑工人。一诺千金好男儿,千里偿还14年前医疗款。
致敬词
当年医院以无私之心救死扶伤,让黄式水感念;如今还上欠账,并继续回馈社会,让更多人感动。“欠的是救命钱,良心上哪过得去”,这句话背后是他的诚实和担当。
周在塘的家是山清水秀的茶海之心,盛产优质绿茶,为了推广家乡特产,让茗茶飘香遵义,造福茶乡,他开了一家“湄潭翠芽”全国连锁店,主营家乡优质茶叶。6年来,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从不欺骗顾客,保证所售茶叶货真价实,他的客户远及广州、上海、杭州等地。
2012年秋,新蒲新区一名创业青年每月都到周在塘的店里购茶叶,一来二去,二人成了忘年之交。第二年年初,周在塘接到这名青年的电话,了解到他因患类风湿关节炎,不能亲自到店购买茶叶,他不假思索地决定帮忙每月义务送货,这一送就是两年多。
2013年夏初,一位顾客购完茶叶走后,将一个皮包遗落在周在塘的店里,他发现后,便将皮包放好,等待失主回来认领。1个小时后,顾客打来电话询问,周在塘诚实向对方讲述拾到皮包的事情,并将皮包“完璧归赵”。失主从包里取出一沓人民币强行交给他,以示感谢,但被他谢绝了,他说,诚实守信是他们必须坚持的,绝不能违背。
在经商的道路上,周在塘觉得很快乐。他说,只要诚信,在经商的路上会有很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岗位、不同年代的朋友相伴而行,伴着喜悦、满足、成就,让你其乐无穷。
(贵州省文明办供稿)
◎周在塘
周在塘,1964年生,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茶叶小店经营者。6年来,诚信经营茶叶小店,将诚实守信演绎成生活中的最美剧情。
致敬词
茶叶质优价实清脑明心,茶商诚信经营赢得口碑。一次生意一分情缘,红了小店香了湄潭。
“诚实与守信,感恩与责任”是李长滨的行为准则,经历了外出务工、摆地摊起家到有着太阳雨宁陕分公司总经理身份的李长滨,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第二次创业,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尽心尽力打造放心产品,与国内重点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秦岭土特产、中药材,让秦岭深山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成立滨海科技倾力打造具有陕南特色,集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休闲体验旅游观光基地、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示范基地,让位于深山的宁陕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通过辛勤打拼日益富起来的他,在带动父老乡亲致富的同时,更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己任,免费为家乡贫困户提供技术、中药材种子,食用菌菌种,先后帮助37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36万袋,种植猪苓、天麻等中药材100亩,户均增收1.2万元。积极开展敬老、助学、治病、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先后捐款捐物70余万元,实现了他“在创业中追梦,在追梦中奉献”的人生价值。
李长滨率领的公司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中小成长型企业”“产品质量诚信双满意单位”;所创商标“五郎关”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2016年1月5日,他的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成功挂牌上市。
“发展生态产业,坚持做绿色产品,这是我对公司,对社会、也是对自己的承诺。”李长滨这样说。
(陕西省文明办供稿)
◎李长滨
李长滨,1982年生,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人,滨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致敬词
发展生态产业,坚持绿色产品,用良心经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