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下)》(7)
十月
october
致敬词2016年8月15日晚上9点20分左右,朝阳区悠唐购物中心地下一层,一名产妇在卫生间产下一名男婴。当时这名产妇弓着身子站在厕间内,没人敢上前处理,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在北京朝阳医院工作3年的王子惠勇敢地进行了紧急处理,她怕婴儿误吸羊水导致窒息,为婴儿清理鼻腔、口腔,拍打婴儿背部,男婴才渐渐哭出声来。随后,王子惠帮助母子联系医院救治,最终母子平安。
“当时我问了周围的工作人员,有没有细线或者细绳子,他们没有,不过能找来橡皮筋。我就用橡皮筋在脐带中间的位置打了两个死结,然后用工作人员拿来的普通剪刀在两个皮筋中间剪开脐带。”考虑到当时环境相当恶劣,非常不卫生,王子惠在离孩子肚脐大概15厘米的地方剪开脐带,以便孩子入院之后再做消毒处理。
虽然男婴暂时脱离了危险,但孕妇体内的胎盘还没有娩出,孕妇可能会有子宫出血的危险。
王子惠立即与朝阳医院总值班室和急诊科联系,说明了产妇和婴儿的情况,让医院做好收治准备。当晚9点40分左右,在警方协调下,急救车将产妇和婴儿送往朝阳医院。
王子惠嘱咐产科值班医生,如果有产妇的消息,无论多晚都请告诉她。直到深夜12点多,医生告诉她胎盘已娩出,产妇和男婴都已平安,王子惠才得以放心。
王子惠说,救治的时候曾有一些顾虑,她记得之前火车上有个医生救了一个产妇,却被说是非法行医,也不知道那件事是真是假。“不过我当时也没工夫想那么多了,如果我不出手她肯定是有危险的,我必须要出手相助。事后想想稍微有点后怕,但是我就算再害怕,也不会后悔这么做。”
(首都文明办供稿)
◎王子惠
王子惠,1990年生,北京市朝阳医院药事部药师、执业医师、团委副书记。90后美女医师在商场卫生间内接生保母子平安。
“请相信有阳光,善良的心就像一颗糖;让世界充满正能量,再苦再累也无妨。”这是90后美女王子惠自创的歌词,也是她的做人信条。
致敬词
1996年退休后,其木格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好人。居民梁三毛家生活困难,其木格便多次与相关部门联系,2012年为其申请了低保;2013年,梁三毛的儿子到了参军年龄,其木格上门动员,忙前忙后陪同体检,使他顺利入伍。居民李飞家10岁的孩子是重症肌无力患儿,其木格与多个部门联系,动员邻居捐钱、捐物,还帮忙联系医生为其进行免费治疗。在其木格的户口本上,有一名被父母遗弃的姓康的小男孩。为了让他能够按时上学,老人让他入了自己家的户口,并且在社区、教育局、关工委的共同努力下,让他走进了学堂。
她助人为乐是全方位、全天候的,对社区矫正人员、服刑人员家属也一样,她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但都应当受到关爱。”不久前,刑满释放人员李某找到其木格,请她帮助办理落户手续,她给予了热情帮助。接着,李某的儿子不幸去世,给他留下一个年仅5岁的孙子。其木格又想方设法,动员大家给他捐款,并积极想办法为他申请了低保。
其木格把对生命的珍视转化为对世界的大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让许多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实现了梦想。她说,自己活着的时候要尽力工作,去世之后,要将自己所有的器官都无偿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或医疗机构。
“不管什么工作,都要把它干好。心底无私天地宽,要往前看,遇到纷争,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其木格的人生境界。2012年,年近古稀的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供稿)
◎其木格
其木格,1946年生,蒙古族,二连浩特火车站的一名退休职工。她没有惊天的壮举,却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了无数人。
生命有限,人的价值无限,古稀老人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王亚红从一名自主创业的平凡工作者,发展到今天拥有职工300多人的企业家,在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开始造福家乡人民。2015年组建了四平市爱心公益协会,协会成立当日即资助新疆吉木乃县贫困学生100名,每名学生1000元,共计10万元。
幼时的贫困生活让王亚红深深地懂得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求学的艰辛,几年的时间里共资助10所学校17名贫困学生。每个学生每月300元。除此之外,她还时刻关心着这些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四平三中的裴同学父亲过世时无钱安葬,她个人捐款1000元,并组织捐款10327元,及时送到了裴同学的母亲手中,让裴同学的父亲入土为安。
王亚红的善良不仅仅表现在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方面,也表现在对身边的老人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关爱上。她不但组织协会成员定期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慰问品,还会像女儿一样亲自为老人们剪指甲,陪老人们聊家常。在得知社区中一些孤寡老人的情况后,她组织协会成员定期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大米、豆油、保暖内衣、袜子、钱物等生活必需品。为了降低老年人走失风险,还发起了爱心手环发放活动,总共发放黄手环十万余条,老年人一旦走失,通过手环内的联系方式可以及时联系上家人。王亚红还经常关爱身边志愿者,当协会志愿者李旭因病住院时,她马上为李旭捐款1万元,帮助李旭一家渡过难关。
她组织志愿者多次走访盲校、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送去爱心水杯、果品并陪伴孩子们做游戏,还将特殊教育学校的19名孩子领到植物园去踏青。
除上述的活动以外,其他公益活动中也经常会看到王亚红的身影。她带领协会成员及其他爱心团体先后几次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员培训活动;组织“践行绿色生活”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宣传反毒、禁毒、安全防火等活动。
在王亚红会长的带领下,四平爱心公益协会从成立至今,短短两年间,共计组织了50余次公益活动,至今共计爱心捐款18万余元。王亚红的个人捐款更是达到了4万余元。
(吉林省文明办供稿)
◎王亚红
王亚红,1969年生,吉林省四平市人,四平民间借贷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平市爱心公益协会会长。带领公益团队,传递人间温情。
致敬词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王亚红将这样的快乐带给了更多的公益团友,他们用大爱背负起扶贫济困、关怀社会的责任,用一件件凡人善举谱写着一曲曲公益大爱之歌。
致敬词
储振民的祖父、父亲都是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爱护学生。1989年,储振民家乡小学的校舍破旧亟待修缮,时年90多岁的父亲从退休工资中拿出1000元捐赠,是当时该小学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父亲的善举深深感染了储振民夫妇,他们决心追随父亲的脚步,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从1989年至2015年,储振民夫妇已累计捐款10多万元。
2016年年初,储振民的妻子因脑卒中恶化去世。因为曾跟老伴约定百年后将二人毕生积蓄全部用于捐资助学,年近九旬的储振民在2016年教师节前夕,毅然把夫妻二人攒下的60万元悉数捐赠给家乡的坂上初中。同时,他还承诺将把捐助进行到底,每年从退休工资中拿出1.2万元,用于帮助贫困学子。储振民说,他和妻子终生从教,牢记如何育人、如何做人、如何助人的道理,他要活到老,助人到老!
储振民生活一直非常节俭,房间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和摆设,床上的一条毛巾、桌上的一把剃须刀,都已经用了多年,很多衣服都是20年前的。在老人的房间里,储振民夫妇的一张合影十分显眼,上面印着一行字: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江苏省文明办供稿)
◎储振民
储振民,1929年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退休教师捐出毕生积蓄60万元,承诺并践行将捐资助学进行到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为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为挂念的莘莘学子捐赠全部。
王咏梅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年幼时,因为家贫她几次面临辍学,靠着学校减免学费、亲戚们帮助才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后,她对贫困学子多了一份关注,25年一直不间断地资助困难学生。
淮阴区袁集乡桂塘村的男孩小张,在读高二时母亲因患癌症去世,父亲重度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王咏梅得知后,主动承担起小张的生活费,经常给他买衣服和学习资料,每到逢年过节,还给小张家送去年货。为改善小张学习生活环境,她发动单位党员一起去小张家“义务劳动”,帮小张家重新粉刷墙面、安装电路。2014年,小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学前,王咏梅给他买了衣服、鞋袜、拉杆箱和电脑,并且每个月资助他500元生活费,几年来从未间断。这样的资助还有很多:母亲患尿毒症的淮海中学高三女生小相,自幼失去母爱的淮州高二学生小丁,父母双亡的孤儿姐弟,宁夏西吉学生小王……20多年来,王咏梅坚持每个月拿出工资收入的1/4,结对资助贫困学生。
为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公益,王咏梅建立了“星火助学”qq群,吸引了170多名爱心人士加入,长期结对资助128个城乡贫困学子。
她的双休日和假期,几乎全部奔波在走访贫困孩子的路上,每次走访,她都要带上牛奶、水果和孩子们喜爱的书籍。一百多个孩子家在哪儿、家里有几口人、读几年级、有什么性格特点,王咏梅都了如指掌。
(江苏省文明办供稿)
◎王咏梅
王咏梅,1968年生,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局长。女局长25年爱心助学,带动170多名爱心人士资助百余名贫困学子。
致敬词
仁爱之心,恒远之行。她用炽爱之火,照亮了贫困学子前行的路。
致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