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在工作中办事,多看多听多用心(1)
第29章在工作中办事,多看多听多用心(1)
(第一节 办好职场中的事
商海沉浮,适者生存。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没有具备别人不可代替的价值。如果你想在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取胜,你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做一张名片去经营。
求职面试巧语协商薪酬
求职面试时难免要谈起薪酬。在面试中,薪酬问题也一直是招聘者与应聘者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当谈话涉及薪酬期待时,求职者往往苦于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一个人的薪酬是与其能力、作用、表现和贡献等息息相关的,在用人单位尚未了解你的具体情况时,开价过高,难以被用人单位接受;开价过低,吃亏的又是自己。
理想的薪酬数应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都能接受的,而应试者对此应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薪酬谈判不能像其他谈判那样,一味设法提高条件,而对方就只顾压低你的价钱。如果把原来和谐的气氛弄成对立的局面,这对你实在没有好处。
协商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要你开价,可告诉其一个薪酬幅度。如他一定要你说出个明确数目,可问他愿意付多少,再衡量一下自己能否接受。
小宫是某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投资公司做助理。在最后谈工资的时候,投资公司的经理问道:“小宫啊,你想拿多少工资啊?”说实话,小宫当时就有点懵了,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没工作经验,根本就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也不太清楚经理的意思。小宫想了想,笑着说:“您看呢?您说给我多少啊!”经理又说:“像你们这样刚毕业的助理一般就是2000多吧!”小宫随后说道:“那大致上就2000~3000之间吧!和市场挂钩啊!您看怎么样?”小宫使用比例方法,不会把话说死,给自己留下了回旋余地。
每个雇主在心里对薪水的上下限度都有个数,凭着手头掌握着你所不知的内情,他们经常会在那个限度内自由调整。所以,在你提出任何薪水要求之前,请务必搞清它的大致价位,以退为进提出反问,如“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薪酬标准,不知按规定这个岗位的薪酬标准是多少?”这样,不但没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以摸清对方的底。总之,你必须得先开价,而且勿将底线定得太低。
当薪酬福利谈妥后,最好要求用人单位写份协议合同,因为有些用人单位面试之后,很可能会忘掉曾答应你的事。
面试时谈薪酬的技巧:
(1)避免正面地回答,而可以委婉曲折的方式来回答。顾左右而言他,如巧妙地回答:“我相信公司会根据我的业绩给予合理报酬,以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这样将球又踢了进去。
(2)切勿盲目地主动提出希望得到的薪酬数目。如果是已经经过几轮面试,用人单位已确定录用你,这时你要抓住机会,委婉地说出你的期望薪酬。报薪酬时最好是折算成年薪,因为每个用人单位在每月的固定工资之外的福利待遇是不一样的,只有年薪才能涵盖所有的收入。
(3)对薪酬准确定位,事先了解其他同类公司大概的薪酬标准,以便自己心中有数。同时别忘了福利也是你应得的报酬,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薪酬值。
(4)以退为进。如果自己的要求实在不能得到满足时,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或许能够让对方重视起来,认真考虑你的要求。如对方问及薪酬问题时,你可以说“薪酬并不是我考虑的主要因素,我更看重的是在贵公司的发展前景”等。
面试陷阱问题灵活回答
我们在求职面试过程中,考官经常会问:“你能说一说离开原单位的原因吗?”这个问题往往是考官考察我们的一个陷阱。因为从你的回答中,考官能从中获得很多有关你的信息。很多人也会因为没有回答好这个问题而导致面试失败。
因此,求职者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你的回答可能对你面试成功与否造成直接影响的时候,因此,对一些敏感的原因就要慎之又慎了,否则,很有可能使你陷入面试的僵局。
例如:如果你离职的原因与前任上司有关。这时,对你的前任上司切不可妄加评论,要知道现在招聘你的考官可能就是你未来的上司,既然你可以在他面前说过去的上司不好,难保你今后不在其他上司面前对他说三道四。
其实主考人心里有数,知道许多人是因为讨厌上司而辞职不干的。他们自己也可能因为同一原因换过几次工作。但是没有多少雇主喜欢听这种话。
惠普公司的副总裁麦克?李弗尔说:“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希望我录用他,却又去谈他和上司有冲突。那等于拉起了警报。”然而,如果你真是因为上司太难应付而辞职,就应该委婉地告诉主考人,这比直接说出来好得多。
刘婷是一位很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女秘书。当招聘她的女经理问她:“小姐,你人这么美,学历又高,难道你原来的上司不喜欢你吗?”刘婷微笑着说:“也许正因为美的缘故,我才离开原来的公司。我宁愿老板事多累下人,也不希望他们‘情多累美人’。我想在您手下工作,一定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累。”刘婷并没有说原上司的好与不好,但一句“情多累美人”既让人同情也让人爱怜。结果刘婷很顺利地走上了新岗位。
在面试时说离职原因要注意:
(1)回答时一定要小心,措词要谨慎、委婉。无论任何回答都不应伤害之前的公司、老板、同事、客户,也不要伤害自己,但又要让考官相信并且能够接受,这才是成功的答案。
(2)回答时不要胆怯和避讳,也不要焦躁和忧郁。要在考官面前表现得自信而得体。
(3)不要动不动就说在原单位工作压力太大,很难适应,这样很可能让现在的招聘单位对你失去信心。
(4)不要直接说“我想试一试另一份工作”,这样会让考官觉得你对自己的工作方向都没搞清楚。你应该说,以你的能力、个性和志向,做这新工作更适合;或者说,你想“添加”一些能帮助你取得更大成就的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