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几回花下与君知,银汉红墙此心痴几回……
庭燎灼灼。
正堂内,小郭氏端坐主位,看着跪在跟前的女儿女婿,眼中早已热泪盈眶。她又想起裴妍幼时的模样,从咕咕坠地的红皱皮婴儿,到牙牙学语的白胖囡囡,再到亭亭玉立的天真少女,一眨眼,女儿大了,要嫁人了!<
“往之汝家,克勤克俭。敬顺舅姑,和睦妯娌。夙夜匪懈,以事夫君。”满室嘉宾看着,她不敢耽搁吉时,赶紧拿袖抹泪,颤声对女儿训诫。
裴妍透过珍珠团扇,瞧见母亲眼角泛红,自己鼻尖也跟着一酸,眼泪抑制不住地滚落下来。
“阿母莫哭,我和阿茂会常回来看你的!”她小声安慰母亲。
然而,小郭氏却瞪她一眼,又有些歉然地看了看张茂,违心地嗔怪女儿:“为人新妇,哪有见天往娘家跑的道理。”
裴妍刚想反驳:“娘家也是家啊!”
却听张茂掷地有声道:“岳母大人宽心,即便阿妍不说,我也会常带她回来叨扰。岳母莫嫌我们就好!”
这话让小郭氏喜极而泣。她就这么一个亲生
女儿,哪舍得像水一样泼出去呢?没想到女婿竟这般体贴开明,她连连点头道好。
小郭氏颤着手为女儿系好缨带,又轻轻抚平她嫁衣上的褶皱,眼中满是不舍与欣慰。堂下宾客纷纷赞叹这对新人郎才女貌,也有女眷如裴妃者,与小郭氏一样,不舍裴妍出嫁,转过头悄悄抹泪。
小郭氏留恋地望着跪在面前的女儿,再不舍,也有离别的时候。她郑重地将女儿女婿的手叠在一起,哽咽道:“吾儿,吉时到了,归家吧!”
维今吉日,龙凤呈祥!
瓜瓞绵绵,子孙满堂!
门外传来清脆的童谣声,是裴妍的侄儿侄女抚掌高唱。
张茂小心翼翼地牵着裴妍,跨出了钜鹿郡公府的中门。
庭燎将新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印在青砖地上,仿佛一路并肩走到岁月尽头。
另一边,凉州刺史府内,张瑗夫妇忙得脚不沾地。幸好有王导夫妇从旁帮衬,二人才可勉强缓口气。
原本张轨要派长子张寔来京主持婚礼。然而将要成行时,突发鲜卑忽有大动。张轨重伤初愈,无法亲征,只好令张寔领兵,京城这里,只得请出嫁的长女张瑗帮忙张目。
眼见吉时将至,张瑗夫妇与一干亲眷焦急地等在门口。终于,一阵喜庆的锣鼓声自远处飘来。随之,一队执着火炬的骑兵开道而来。
“到了,新妇到了!”
诸人争相探看。
就见迎亲的队伍分列两边,张茂骑着高头大马行至中门前,其后便是新妇的轿撵。
张茂跃马而下,回身亲自撩起轿撵的帷帘,将牵新妇的红绸递了过去。
裴妍原先是哭着出的家门。从钜鹿郡公府到凉州刺史府,要经过三个坊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要经过娘家设置的几个路障,故而行得不快。
她听着一路的鼓乐丝竹,原先的伤感被渐渐抚平——张茂答应过她会时不时带她回娘家看看,所谓出嫁也就是晚上换个地方睡觉而已,这么一想,也没什么好难过的!取而代之的,是即将进入张家的焦虑与期待。
正忐忑着,忽觉轿撵停了下来,周围响起一阵人群的恭贺声。紧接着,轿撵的帷帘被高高撩起,一角红绸被一只熟悉的骨节分明的大手送了进来。
裴妍知道,这是到凉州刺史府了——亦是她未来的家。
她深吸口气,一只手攥紧扇柄,另一只手接过红绸,脚步轻抬,随着张茂的牵引,走出轿撵,跨过中门,往正堂而去。
那一面团扇并不能遮掩什么,裴妍的容貌几乎被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宾客面前。
她所经之处,人群中时不时会爆出一阵惊呼,或有窃窃私语。
“这就是裴家元娘?”
“果然容色如玉,倾国倾城!”
“王司徒相人从不出错!”
“张二郎诚好命也!”
……
裴妍从来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这么围观过。她有些紧张,执扇的手微微颤抖。
行在一旁的张茂剑眉微蹙,来围观的宾客大多是年轻郎君。他们盯着裴妍的目光灼热得好似这三伏天的炭火,炙得他浑身不舒服。
他加快步子往前走。不料裴妍脚下一绊,险些向前扑倒!
幸而张茂眼疾手快,一把接住了她。
裴妍只觉扶住自己手臂的那只大掌好似一团明火,隔着薄薄的夏衫,烫得人浑身一颤。
“我走慢些。”
他的声音低沉温柔,仿佛春风拂过耳畔。裴妍只觉脸颊发烫。她轻轻点了点头,手中的团扇不自觉地又抬高几分,试图遮掩泛红的面容。
两人一路行至正堂。
张家并无旁的近亲尊长在京。长姐如母,堂上,主婚的张瑗与唐熙早已端坐等候。
张瑗注视着弟弟牵着新妇缓步而来,眼中满是欣慰与激动。这个混小子,自小文武全才,却唯独对女色不上心。她和阿耶一度怕他有分桃之癖。还好,他不是对女人不感兴趣,只是自小就认定了裴元娘而已!
她与唐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满意——郎才女貌。这门亲事,当真是天作之合!
“一拜天地!”
随着司仪的高声唱和,张茂与裴妍齐齐跪拜。红绸两端,俩人拿眼角瞥着对方,两颗心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跳动。
“二拜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