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古言文的恶毒嫡姐(三十) - 快穿:小狐狸她漂亮但能打 - 十一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0章古言文的恶毒嫡姐(三十)

这些公主们在新帝萧景宸手下,日子过得远比从前舒心。萧景宸对她们这些妹妹颇为宽厚,明确表示若她们有自己两情相悦之人,他便风风光光地为其赐婚;若没有,便在公主府荣养一生,皇家绝不吝啬供养。

这比起先帝动辄将公主当做奖品赐婚给大臣,或是随时准备送去和亲的命运,简直天壤之别。公主们对皇兄感激不尽,此时皇嫂和朝华长公主需要支持,她们自然乐意站出来助阵。

于是,女学门口出现了一道奇景,公主凤驾每日准时到来,进入女学读书习字,学习技艺。有皇家公主亲身示范,那些关于“女子读书无用”,“丢人现眼”的嘲讽顿时显得苍白无力且极其可笑,难道公主们也是去“丢人”的吗?

原本甚嚣尘上的反对,逐渐平息了下去。虽然暗地里仍有非议,但至少明面上,再无人敢公开挑衅。

茯苓得知朝华的做法后,又是感动又是好笑,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她拉着朝华的手道:“这次多亏了你这般这般有魄力。”

朝华扬着下巴,得意道:“那是自然!跟皇嫂你学的!对付这种人,讲道理不如亮身份有用!”

正如茯苓所料,那些自诩清高的文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讽刺皇帝皇后提议开设女学,正是摸准了帝后身为天下表率,需展现容人雅量,不能轻易降罪于口舌之争,否则便有堵塞言路、心胸狭窄之嫌,反而落人口实。他们躲在士林清议的保护伞下。

然而,他们千算万算,却漏算了朝华长公主。

这位长公主的任性妄为和帝后的极度宠爱,在京城是出了名的。皇帝与皇后至今未有子嗣,几乎是将朝华当成了亲生女儿般娇惯,太后又潜心礼佛不问世事,放眼整个皇宫乃至京城,几乎没人能管得了她。而她偏偏又极有时间,极有精力,并且极其记仇。

女学被嘲讽之事,朝华本就憋着一肚子火。如今见那些文人吃了她的当面呵斥后,虽然明面上不敢再大声嚷嚷,暗地里却依旧小动作不断,甚至有些人在私塾,诗会等场合依旧阴阳怪气,她便彻底恼了。

她不像帝后需要考虑朝局平衡,天下舆论。她的逻辑简单而直接:谁让我和皇嫂不痛快,我就让谁更不痛快。

她跑去皇兄那里软磨硬泡要来了几个查探消息的好手,专门去调查那些背后嚼舌根最厉害的文人。

这一查,可不得了。这些自命清高的才子们,私下里的龌龊事还真不少:有欺压邻里,强占田产的;有表面道貌岸然,实则贪花好色、流连秦楼楚馆的;有才学平平却嫉贤妒能、暗中使绊子的;更有,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对待家中父母却极其刻薄吝啬……

朝华才不管什么君子慎独的大道理,她抓到这些人的小辫子后,便派出嗓门最大的内侍,就站在那人家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反复念叨他们做出的丑事。

这种精准打击,对于极其看重名声的文人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这一招效果拔群。不过整治了三五家之后,整个京城的文人圈子都噤若寒蝉,再也没人敢对女学说半个不字,甚至私下里都不敢再议论,生怕被那位不按常理出牌的长公主殿下盯上。

朝华公主“京城第一纨绔”的名声也因此更加响亮,但她毫不在意,甚至颇为自得。茯苓得知后,又是好笑又是无奈,却也默认了她这胡闹却有效的方法。萧景宸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妹妹不出格,由着她去闹。

几家被整得鸡飞狗跳,儿女婚事彻底黄汤的人家,终于忍无可忍,联名上奏,在朝会上痛哭流涕,状告朝华长公主“肆意妄为”、“干涉臣工家事”,恳请陛下和皇后娘娘严加管束,主持公道。

然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萧景宸,听完臣子们的控诉后,只是微微蹙眉,露出一副“朕也很无奈”的表情,语气温和甚至带着点纵容地说道。

“众爱卿所言,朕已知晓。只是朝华那孩子,年纪尚小,又被朕与皇后惯坏了,性子是跳脱了些,行事或许有欠考量。但她心思单纯,并无太多恶意。”

他顿了顿,看向一旁凤座上的茯苓,“皇后,你说呢?”

茯苓心中暗笑,面上却是一片端庄,配合着颔首道:“陛下说的是。朝华那孩子,本质是好的,就是做事冲动直接了些。众位大人都是读圣贤书的,胸襟广阔,想必不会真与她一个孩子计较吧?本宫日后会多多劝导于她。”

帝后二人一唱一和,口径出奇地一致,朝华还是个“孩子”,她只是“调皮”、“冲动”,你们这些国之栋梁、饱读诗书的大人们,难道要跟一个“孩子”一般见识吗?

“孩子?!”

底下跪着告状的臣子们一听这话,差点当场吐血!

朝华长公主及笄多年,早已不是懵懂幼童,论年纪甚至都过了寻常女子出嫁的年龄了,这能叫“孩子”?!帝后这心偏得简直没边了!这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目张胆地袒护!

还“心思单纯”、“并无恶意”?她都快把我们的老脸踩在地上摩擦!这还叫没恶意?!

还“胸襟广阔”、“不要计较”?我们倒是想计较,我们能拿一位深受帝后宠爱,无法无天的长公主怎么样?!

臣子们被帝后这番毫不走心的安抚噎得哑口无言,胸口堵得发慌,却一个字也不敢反驳。

这口气,他们咽也得咽,不咽也得咽。最终,也只能灰头土脸地谢恩退下。经此一事,他们算是彻底明白了,招惹谁都不能招惹那位被帝后放在心尖尖上,且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长公主殿下。女学之事,再也无人敢置喙半句。

而“朝华还是个孩子”这句话,也成了私下流传的一个梗,每每提及,总能让那些吃过亏的文人们心口隐隐作痛。

女学之事,在经历了一番风波后,总算磕磕绊绊地推行了。天下人都逐渐知晓,新帝对皇后敬爱非常,而皇后则将其仁德之心推及天下女子,力排众议开设女学,为女子争取一片读书明理的天地。帝后和谐,皇后贤德,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与此同时,新朝首次科举考试的日子也日益临近。这是新帝登基后的首场抡才大典,意义非凡,天下学子摩拳擦掌,翘首以盼,朝廷上下也极为重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