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绣鞋“永清当真人杰地灵。”
第145章绣鞋“永清当真人杰地灵。”
宁佳与再三承诺自己不会偷溜之下,清月谅其闷于宫室多日,总算撤去为神女保驾护航的天兵天将,允了宁佳与和柳如殷低调外出。
金乌飞来,青霞披开。
宁佳与牵着柳如殷自王宫偏门混入欢洽的早市,小河远远随行。
人来客往,但并不匆忙。街上不是如二人这般结伴闲游的同龄好友,即是随母亲进出商行与人交际的小老板。
氛氲绕树,落英缤纷,沿途尽闻女子谈笑风生,这便是月王理想的光景。至少在永清,她功成业就,如愿以偿。
适间和宁佳与请示月王时,柳如殷想的是不欲给人添麻烦。而手握暖热,踏上这片逍遥物外的土地后,她似乎明白了宁佳与执着的意义。
原来她也可以走入视线交汇,毫不介怀。没有轻佻的笑脸,没有歹毒的打量,由衷自如。
此际,柳如殷是真心实意乐于紧跟眼前的姑娘,任她牵引自己,不问终点,一直向前。
宁佳与越走越快,凉风带着柳如殷的衣摆翻腾起来。
未待凝神品味,铺天盖地般的甘甜令柳如殷有些束手无措。若要避免就此被淹没,她须得趁早跳出这里,又陷进另一番纠结——待会儿该如何抉择,才能既不让宁佳与破费,亦不致驳了那份热烈的美意?
弹指恍惚,忐忑随着脚步停了。
等柳如殷缓过劲,她业已同宁佳与坐到济江楼的大堂客座。
“......粥。成,就这样。”宁佳与敲响木桌,问道:“柳姐姐没有想添的菜点吗?”
济江楼。
这茶肆的名号柳如殷听宁展提过,路上说,进了永清城,首先找的商行便是济江。她笑着摇头,道:“我会做,不会点,还是妹妹拿主意好。”
宁佳与颔首向堂倌致谢,复对柳如殷道:“这要什么主意,自然依从口腹呀!”
出宫前,宁佳与还在和她论衣裳哪些布料宜夏、何种样式宜冬,什么珠配什么玉取得吉祥之意,转头却冷不丁带她至此地。柳如殷抿了抿唇,道:“也对。不过,妹妹早上没用饭吗?”
“柳姐姐用饭了吗?”
柳如殷一愣,道:“还没。”
“那就是了。得先填饱肚子——”
堂倌托着食盘送来清茶,宁佳与将其中一杯推到柳如殷手边。
“才有气力玩儿嘛!来,漱漱口。”
柳如殷看着清香四溢的那杯茶,犹豫道:“我洗漱后出的门,而且早晨不要空腹喝茶了罢?”
宁佳与忽然意识到什么,打哈哈道:“哦,不是。我不喜茶,但盛上来的饮食也不便再让人家拿回去,是以常用这餐前茶水漱口,不然白白倒了挺可惜的——柳姐姐爱喝茶么?”
“嗯......我不常碰茶。”柳如殷思忖道,“谈不上喜不喜欢。”
糕饼、果品陆续布满方桌,大堂一派熙和。
小台上伶人抱琴告退,又换上位身姿摇曳、水袖登场的朱唇粉面。宁佳与和柳如殷亦是彩绘美满画卷的丹青,随心所欲评说由北往南尝过的滋味。
“客官。”堂倌奉上瓷碗,细声细气,“菜点齐了。如有吩咐,请随时招呼小人。”
宁佳与点点头,道:“多谢你。”
堂倌不敢应这声谢,垂低面纱,抱着托盘碎步而去。
“姐姐可知,”宁佳与指着碗中,“这是何物?”
柳如殷细观黏稠且色泽鲜亮的吃食,再倾身一嗅,猜道:“红糖粥?”
“红糖阴米粥。健脾养胃,养气补血。快入秋了嘛,”宁佳与搅动瓷勺,“吃些温和的不会错。爹爹说,娘亲怀胎六七月,正值隆冬。那时,娘就偏爱这个。吃下去身子又暖又舒坦,好睡——”
说着,宁佳与不自禁笑出声。许是想到如今的天并不冻人,她们吃完这顿,也不是要上床睡觉。
柳如殷鼻尖一酸,低头搅动勺子,浅尝两口,笑叹:“果真是好味道。”
“这阴米的故事。”宁佳与道,“娘亲还给我讲过呢。”
“是个什么故事?”
“许多年前,有一位家境清寒的秀才进城赶考,因着盘缠微薄,街坊邻里平素互相接济,都送了些自家种的粮食。可路途遥远,秀才的母亲急中生智,将粮食煮熟、阴干,给秀才带在路上,以热水泡开即可食用。后来秀才当了官,仍不忘母亲的手艺,认为那是世间美味之最。[1]
“秀才接母亲入城,母亲听了他的说法,当日便租来铺子,凭自己的手艺把买卖做大。母亲手艺日益精进,待人朴实大方,百官万民乐得光顾,亲友间口耳传颂,加之贵人扶助,铺子发了大财。母亲把从前接济过家里的三邻四舍迎进城,合伙做生意。擅女红的开衣庄,懂玉器的开宝肆,调香提色的开胭脂行......”
宁佳与咽下甜粥,口中念念有词。
“是这道吃食的故事,也是济江商行的故事。”
此话一过,桌上重归松快。
离开前,宁佳与请她吃了两盘极昂贵的含桃,却贵得很有道理,竟比在步溪宁佳与给她那些个个饱满的含桃味道更佳。
柳如殷若有若无地侧眸,推敲着宁佳与偶尔令人瞧不出是否勉强的笑容——时常满面生花的姑娘,其实没有用之不竭的欢喜。
但这姑娘,一定记得过去某段无比丰润的岁月,方能如露坠清辉般,温柔而明朗。
-
近来,景以承天天跟着宁展捧卷苦读,研究永清那些上过大戏台的戏。嗜好成了任务,他兴致全无,直觉煎熬,梦里都是看花人眼的蝇头小字。
今晨无人叫早,景以承难得犯了个懒。这会儿日高三丈,他腹中饥饿难忍,才到宁展屋前拍门:“元兄——元——兄!吃——”
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以宁皱着眉,挡在景以承面前严肃打手势,示意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