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皇太极的谋略 - 清朝记事本 - 云海书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清朝记事本 >

第11章皇太极的谋略

1阿巴亥必须死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墨菲定律,大概的意思是:你越害怕和防范什么,它就越有可能发生。

努尔哈赤煞费苦心地搞出了八旗和八王议政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避免自己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不过讽刺的是,努尔哈赤在天启6年8月11日死了,8月12日,也就是他蹬腿的第二天,估计尸体都还没凉透,他家族内部血腥的权力斗争就开始了。

斗争的结果是努尔哈赤晚年最爱的女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的老娘—大福晋阿巴亥被皇太极与代善等人给联合逼死了。

皇太极为什么要跟阿巴亥这个寡妇兼后妈过不去呢?原因很简单:他必须这么做,如果他想活下去的话。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把努尔哈赤归西后,后金的政治格局给大家作个简要地介绍。

当时后金的军政势力大概可以分成5大派系:

1.代善派:代善和他的长子岳托掌控两红旗,共有55个牛录(1个牛录300兵);

2.阿敏派:阿敏掌控镶蓝旗,有61个牛录;

3.莽古尔泰派:莽古尔泰掌控正蓝旗,有22个牛录;

4.皇太极派:皇太极掌控正白旗,有18个牛录;

5.三兄弟联盟:这个需要着重讲,这一派原本可以称为阿巴亥派,不过既然阿巴亥后来被逼死了,那我们就称它为“三兄弟联盟”好了。由于努尔哈赤晚年实在太过宠爱大福晋阿巴亥(据说长得很漂亮,人又聪明),爱屋及乌,他对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3个幼子也是爱得不得了。在努尔哈赤翘辫子之前,阿济格已被封为镶黄旗旗主(20个牛录),小屁孩多铎(12岁)被封为正黄旗旗主(45个牛录)。努尔哈赤还留下遗言:等我死之后,就把我的亲兵卫队(称为护军,属于八旗精锐,至少有几千人)给多铎。

对于多尔衮,努尔哈赤也没亏待,他之前特地把他长孙杜度(储英长子)的镶白旗旗主给免了,准备把镶白旗(15个牛录)给多尔衮。但是可惜,这件事还没办完,努尔哈赤就死了。

现在请大家跟我做个简单的算数题,20加45再加15,等于多少?

整整80个牛录,还有几千人的大汗亲兵卫队,“三兄弟联盟”不仅人数多到离谱,士兵战斗力还强,对于皇太极那可怜的18个牛录简直形成压倒性优势。

不过对皇太极来说,也有好消息,那就是当时三兄弟都还不大(阿济格21岁,多尔衮14岁,多铎12岁),比较容易操控。但麻烦的是他们的老娘还在,并且这位老娘也不是个简单人物,清朝史书说她貌美心恶,很有机智、屡生奸计(没办法,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翻遍史书也没找出她生出过什么奸计)。

如果让这位老娘居中调度,统领三兄弟统一行动,形成铁板一块,那么恭喜,大清朝的慈禧太后很可能就会提前两百年出现,皇太极也将喜提光绪的剧本,成为一名傀儡,将来还有非常大的大概率小命不保。

所以,努尔哈赤的遗体一被抬进沈阳,棺材都还放稳,皇太极就迫不及待地联络代善、阿敏等手握重兵的旗主,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先下手为强,派兵包围了皇宫,然后恶狠狠地逼迫阿巴亥自杀:先汗驾崩之前有过遗言,说他驾崩之后一定要让您殉葬。大福晋,这是先汗的命令,您不会不服从吧?

阿巴亥简直要被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给吓傻了:你们胡说八道,先汗死之前,我一直在他身边,他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遗言?他还让我以后要照顾好两个幼子呢!

阿巴亥扭扭捏捏不肯自杀。可能是在奢望阿济格领兵来救她。

皇太极等人一看也急了,这夜长梦多啊。所以,也顾不上体面,更加凶狠地威胁:这是先汗的命令,大福晋,您要是敢抗命,我们可不答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万般无奈之下,自知难逃一死的努尔哈赤大福晋阿巴亥最终自杀身亡,时年36岁。

就这样,皇太极还没坐上大汗宝座,就以雷霆手段为自己消除了登基后的一大隐患。此外,他还拿到了多尔衮和多铎的监护权,这一次宫廷政变,皇太极简直赢麻了。

顺便说一句,除了阿巴亥外,还有一个人也被迫自杀殉葬,她就是我们的老熟人,之前替皇太极卖命,通过告密而扳倒代善的小福晋德因泽(希望大家还记得她)。德因泽给皇太极立下了盖世奇功,但也彻底得罪了代善和莽古尔泰,她原本指望皇太极登基后能给她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估计做梦也不会想到等待自己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德因泽的倒霉事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个小人物,最好少去掺和大佬们的权力斗争,因为一个小人物的利用价值和自保能力实在有限,一旦被盯上,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抛弃,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

2谋身与谋国

天启6年9月初一,按照八王议政制,皇太极非常顺利地被众贝勒一致选举为后金新任话事人。

皇太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戴,除了确实人气高、众望所归外,在我看来,其实还有一个更隐晦、不太好拿到台面上说的原因—他很弱势。

弱势就意味着对别人威胁小,其他贝勒的权力利益就更容易保全。

努尔哈赤生前曾当众宣布:继承我的下任大汗绝不能是强势之人,因为强势的人一旦当上国君,就会恣意妄为,随意欺压别人(这估计是储英的霸道给努尔哈赤留下的阴影)。

用香港电影《黑社会》里的台词来说就是:社团不能让一个人独大,需要平衡。

我之所以说皇太极是个弱势君主,除了因为他本身实力非常虚弱外,他上台后的种种表现中也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比如,皇太极登基后的第8天,他曾和众贝勒进行了一次拜天宣誓活动。我们暂且不论君主与大臣、长辈和晚辈(侄子和儿子)一起宣誓,本身就是一种很掉价的行为。单是来看看誓词内容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在赤裸裸地挑战皇太极的皇权:

1.以后凡是国家大事,必须经过众贝勒商议后才能实行(这是在重申八王会议的最高权威)。

2.小贝勒必须听从各自父兄的命令(注意,不是听从大汗的命令)。如果按照这个誓词,唯一听皇太极的也只有他儿子豪格。

3.大汗不能随便惩罚旗主贝勒,如果某个旗主确实犯了弥天大罪,被罚财产人口,也没有大汗的份,而是要平分给其他旗主(这是在预防皇太极削藩)。

可以想象,皇太极当众对天作这样的宣誓会是个什么样的心情,相信只要不是脑子缺根弦,应该都没法做到心情愉悦。

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皇太极的某些性格特点,他完美继承了他老爹努尔哈赤身上最大的优点—很善于隐忍。

皇太极的善于隐忍还表现在对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三大贝勒的卑躬屈膝上。注意,我这里说的卑躬屈膝是纯字面意思:皇太极登基时,不但不要三大贝勒跪拜,他自己竟然还带着各小贝勒给三大贝勒磕头。当时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当国王当到你这种份上,也真是绝了!

混过社会的人应该都知道,重要或大型场合,座位的安排那都是极其、非常、特别重要的。尤其是在官场,如果你不小心搞错了某位领导的座位顺序,让他下坐了,那么恭喜,你算是彻底把这位领导给得罪透了,属于犯了政治错误。

后金最高政治场合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呢?

其他小贝勒、大臣坐在下面,皇太极和三大贝勒则主席台一排就坐。

不了解情况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估计都会以为后金有4个大汗呢。

类似的这种细节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种种迹象都表明,刚上台的皇太极,个人威信和权力还远没有巩固,八王议政制仍在后金占主导地位。

以至于私下里皇太极曾向自己的亲信吐露心声:我虽然名义上是大汗,其实本质上就是个旗主贝勒。

这是当时皇太极的真实处境,咱们接着来看看当时后金的情况,可以用8个字来概况—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在内部,满人和汉人尖锐对立,汉人叛乱此起彼伏,国内流民遍野,汉人整天朝思暮想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从后金逃走,即使为此付出生命代价都毫不放弃。同时,后金女真人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天灾,外加大明与朝鲜严厉的经济制裁,当时后金国内通货膨胀非常严重,钱多货少,物资奇缺。

有多缺呢?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八旗士兵,在一次战斗中,你不幸负了重伤或战死,在弥留之际,你将会突然发现有一大群你的战友向你猛烈扑来。不过你先别高兴得太早,这些人可不是来救你或者保护你遗体的,他们像饿狼扑食一样跑到你身边来只为干一件事—剥你身上的衣服,直到把你剥得一干二净为止。

兄弟,你多担待,咱也是没办法,家里的老婆孩子都还光着腚呢,为了不让他们光屁股出门,只好委屈你了。

因此,当时后金女真人普遍弥漫着一种反战、厌战情绪,迫切想和大明做生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