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杀自己兄弟,不怕侍女半夜勒脖子吗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签不了约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1章杀自己兄弟,不怕侍女半夜勒脖子吗

第211章杀自己兄弟,不怕侍女半夜勒脖子吗?!

朱由检发现自己权力越来越大了,但他还算克制。一方面是对自我的约束,还有也是要给臣下留几分面子,防止他们恐慌叛逆,集体联合起来对抗皇帝。

他不能指谁谁死,这样随意杀人,但也差不太多了,想要杀人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比如钱谦益,就是被他做了局,当然这跟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朱由检又没有摁着他的头让他受贿。

贪污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共办下了四起,都是只诛恶首,不行牵连。

第一个挨刀的是协理京营戎政李春烨,拿下他以后,皇帝让英国公开始着手整顿京营;

第二个倒霉蛋是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佥事许显纯,结果就是皇帝把北镇抚司提督指挥换成了自己的人,锦衣卫从他们养的狗,重新变成了皇帝的刀。虽然这把刀还是锈迹斑斑,不怎么锋利,但好歹让皇帝给握住了刀把子;

第三个倒霉蛋是漕运总督崔文升,杀他是因为他螳臂挡车,连皇帝的粮道都敢堵,死有余辜。

但杀钱谦益,大家就完全看不明白了,一个小小的太子府少詹事,有什么值得皇帝大费周章去把他弄死的?!难道…太子?!

于是礼部尚书旧事重提,让皇帝给皇长子取名字,以试探皇帝的口风。明代皇子一般百日取名,到现在都已经周岁了还没有名字,加上皇后又无子,难免让人浮想联翩,闹不好又是一次国本之争。

皇帝要么早夭,要么无后,每次易代都是一次大清洗,没人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次清洗之中活下来,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图谋自保都困难,哪里还有心思做事?

相比之下,今上既没有清洗旧党,也不排斥新人,虽然也踹了好几个老臣,但也给他们留了几分体面。事情就害怕比较,他们觉得今上已经很够意思了,虽然时不时抽风一下,但总好过中风啊。

朱由检也知道他们下注的臭毛病又犯了,但只要他身体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在皇子们十六岁之前,他是不会让他们跟大臣过多接触的。想洗脑皇储?!他偏不给这些人机会!

“按照字辈和偏旁规则,皇长子就叫做朱慈焱吧。”朱由检回应道。

“焱?!”《说文解字》“焱”释为“火华也。“火华”即火花之意。从三火,凡焱之属皆从焱。”来宗道想来想去,也没想出这个字有什么特别的,试探失败!

看来皇帝并不愿意太早定下皇储的人选,这也能够理解,一般皇帝没有子嗣之忧,圣体安康的时候,是不会急着立太子的。

而且皇后只是没有生儿子,不是无所出,这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毕竟大明妖魔鬼怪太多了,皇后不下崽的情况也不罕见,这时候大臣们一般会劝说皇帝给皇后过继一个儿子。

皇储的矛盾还没有产生,所以君臣双方只是浅谈了一下。朱由检登基仓促,还有很多手尾没有解决呢,比如说帝陵的建设问题,工部又找皇帝要经费来了!

工部尚书薛凤翔现在在辽南建城,但两个侍郎也不是善茬,尚书不在,他们刚好可以搞点小动作,不限于拉拢手下、赚钱,以及给上司挖坑。

朱由检表示自己现在正春秋鼎盛,不着急着给自己挖坟,但这次大部分大臣都站在了工部这一边,他们表示新皇帝登基、选址建皇陵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皇帝你不要嘚瑟,人生无常,你不知道啥时候就挂了。朱由检觉得晦气,于是他决定玩尬的。    “近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百姓颠沛流离。朕为此事痛心至极,常常泪湿衣襟。如今国库财税,单是养兵、赈灾已显窘迫,朕又怎能安心修建自己的陵寝呢?

朕曾闻圣人主张薄葬,朕德行浅薄、功业微薄,不敢违背圣人之道。朕的陵墓,便先勘测出风水好地即可,墓穴不必动工。

待朕百年之后,只需一口薄棺、挖个浅坑安葬便是。随葬器皿,能用陶制便不用瓷的;那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留给在世之人才是正理。”朱由检认真地说道。

这一次,朱由检没有演,他是真的不觉得死后陵墓建造得那么豪华有个什么卵用,搞不好还要被“远看一条狗”给挖出来羞辱。

这是不同时代思想的剧烈冲击,大臣们被皇帝的发言给整蒙了,确认皇帝不是说笑之后,不少大臣当场泪目,原来他们都误会皇帝了啊,得此圣君,为臣者三生有幸啊!

只有工部两位侍郎像是吃了老鼠屎一样的难受,好大一笔预算,一连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收入,就这样被皇帝给砍掉了,而且他们好心建议皇帝修陵墓,反倒成了坏人,其他大臣一个个对他们怒目相视!

唉,一天天的,朱由检也累,正所谓“君正则臣正”,朱由检不知道以身作则到底能够发挥几分作用,没准还会被无情嘲讽,只希望大明在他的影响下一点点变好,但这个世界会好吗?!

钱谦益成了可怜虫,但郑芝龙才是大冤种,送钱还被人反咬一口。虽然大家都有意识地忽略了郑芝龙的问题,从始至终,从皇帝到大臣,谁也没有真正把郑芝龙当过自己人。

郑芝龙迫于朝廷的压力,终究还是老老实实写了谢罪表,双方暂且维持住了表面的和平。朱由检也不是没考虑过将郑芝龙真正收编,但说来说去,还是觉得郑芝龙不知廉耻、完全靠不住,在把他干趴下之前,他本人也不会答应。

朱由检还听说郑芝龙服软之后威望大损,当天夜里就叛逃了几十条大船,不过叛逃的头目走漏了风声,被郑芝龙提前设伏,双方火并,以郑芝龙的完全胜利结束,叛逃的头目被处以他们海盗之间最残忍的“穿筋溺海”之刑。

那两个头目竟是“十八芝”中的杨六、杨七,也就是郑芝龙的两个结拜兄弟,真可谓兄友弟恭啊!

朱由检之所以知道是他们两个,是因为郑芝龙把人折磨死之后,竟然还把头割了拿来领赏!朱由检承认这厮是个狠人,不怕半夜睡觉被侍女勒脖梗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