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朕素以国事为重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签不了约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2章朕素以国事为重

第212章朕素以国事为重

钱谦益没有死。贪污剥皮实草是祖训,但并不是成文法,三司会审给他定的是坐赃罪。《大明律》针对贪污受贿的细分有六种,即监守盗、常人盗、受财枉法、窃盗、受财不枉法、坐赃。

坐赃是“六赃”里面最轻的,但选取的又是坐赃罪里面的顶格判罚。《大明律》规定:坐赃致罪是指官吏人等非因事受财的情况,各主者通算折半科罪,给予财物者减五等;收受五百贯及以上,罪止杖一百,徒三年。

钱谦益收了郑芝龙一百两金子,折合白银一千两、铜钱一千贯。水火棍一百下,林冲都扛不住,跟死刑也没有太大差别了,至于死不死,全看皇帝的心情。

三司这些人也够狡猾的,既要面子,也不想担责拉仇恨。虽然大明没有“刑不上大夫”的规定,但在实践之中,“官官相隐”是常态,毕竟大家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做绝。

所以大家才那么憎恨阉党,因为阉党往往不遵守这些潜规则。

朱由检之所以愿意让三司会审,也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毕竟他要假装“依法治国”,没想到皮球又被踢回来了。

其实,相比于受贿罪,“大不敬”和“欺君之罪”这两个口袋罪,才是钱谦益最大的麻烦,但口袋罪也是一样的道理,杀不杀全看皇帝的心情。

责权对等,朱由检刀已经握到手上了,但下朝之后,他气已经消了,突然不想杀钱谦益了,因为杀了这厮,完全是没有收益的,以正国法?可贪污的那么多,比他过分的比比皆是,其他人都不抓,单抓钱谦益,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反腐就是反腐,要是被曲解成内斗,那可真的是百口莫辩了。

大明百病缠身,要说腐败问题,那是不可能没有的,但是反腐这件事,就不应该由朱由检提出来,就像改革也不能他主动去做,如果有个海瑞一样的人物,那就支持他;如果没有,那就算了。

朱由检是个怂货,目前他还不太敢对内动刀:没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就发起对内清洗,他怕会引发不能承受的后果。而且,派谁去反腐呢?反腐的人如果也贪腐,又该怎么办呢?他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

最终,钱谦益被处以罢官、除功名、抄家、流放东番、杖一百的处罚。这一百棍还要分期,要是一下子打完,他就可以去见自己的老祖宗钱镠王了。

汤豫报告说:“钱谦益死里逃生,在狱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叩谢天恩。”朱由检哂笑:“嘿,他挨打还要谢谢咱呢!”

年底,秋税转运完毕,朝廷总共收税一千八百万两。各地起运的比例不同,大致上朝廷分走了七成,额定起运一千二百六十万两白银,实际到手一千万两,朱由检甚至还有点感动。

己巳年全年税收三千多万两,这应该已经算是压榨到了极致,在现有税收类型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再增长了。想要收更多的钱,要么继续搞摊派、竭泽而渔,要么想办法收富人的税。

当然,也还可以另辟蹊径。国家的收入除了税收,还可以有经营性收入的嘛,就比如盐铁专卖、茶叶专卖。但这些明明是最赚钱的垄断行业,却被朝廷给玩烂了。

不过,盐引倒是起死回生,被毕自严做成了金融工具,每年能给朝廷带来几十万两税外收入。朱由检所设计的田租还没有发力,明年如果能够正常收上来的话,也能多个上百万石的税外收入。

国家下场进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朱由检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让手底下的大臣去论证并实现。

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朱由检的生日,也就是大明的万寿节。内阁几个大学士商量了一番,认为今年的万寿节可以办得大一些,当成个外交活动来办。

他们提前几个月开始筹备,于是在万寿节当天,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甚至就连建奴都派遣使臣了,却被挡在了门外,科尔沁部却得到了许可。

这次外交,草原部落并非主角,朱由检重视的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欧洲。他有意实现大明与这些国家邦交的正常化、常态化。

万历朝鲜战争之后,大明与日本断交:

大明方面对日本仍保持警惕,官员普遍认为其“野心未消”,且大明国力衰退,需应对建奴和民变,无精力主动修复对日关系;

日本方面:丰臣政权瓦解后,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初期需稳定国内统治,政策偏向保守,对与明朝建交的动力不足。再过几年,他们就要开启长达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了。

大明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朱由检要抓紧时间,在日本闭关锁国之前,与他们建立稳定的贸易线,最好能够干预他们的国策。

十七世纪全球都在干架,东方、西方,大国、小国,只要能够活下来的,普遍武德都不差。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规模大、烈度强、技术强,在战争之中催生出来的战术、战争科技,有很多值得大明学习的方面。西方的战舰、火炮,以及性能稳定的燧发枪,都是朱由检觊觎的好东西。

西法战争以西班牙战败告终,其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衰退,直接导致了大明白银输入量骤减,造成大明银荒。

大国要有大国的觉悟,当今是大航海时代,各国忙着殖民掠夺,甚至开始了近代化历程,而大明却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苦苦挣扎。或许大明国内的问题已经无解,将矛盾向外部转移,才是最终的出路。

万寿节当天,京城内外张灯结彩,寺庙秃驴举办“祈福法会”,地方官员率僚属、乡绅在府衙设“万寿龙牌”,行朝贺礼,,为皇帝祝寿;京城百姓自发为皇帝祈福,原则上是自愿的,官府只是提倡。

大朝会上,各国使臣向皇帝纳贡,他们的贡品千奇百怪,但不知其中出了什么奇奇怪怪的差错:

皇极殿前,司仪官周延儒整了整乌纱帽,双手捧着明黄封皮的贡品礼单,躬身向前半步,清朗的声音在空旷大殿中响起:“启奏陛下!今日大朝会,各国使臣远道而来呈献贡品,现将礼单一一奏报,恭请圣听!”

“准!”朱由检沉声道。

周延儒展开礼单,先念向自称“大明藩属国”的朝鲜:“朝鲜王国使臣携贡至,所献,乃人参二十支、紫貂皮五张、海东青两只,另有朝鲜纸百卷;除此之外,使臣还额外呈献朝鲜美人两名,称其‘善音律、通汉文’,愿为陛下侍弄丝竹,以表臣服之诚。”

朱由检指尖轻轻叩了叩龙椅扶手,眉梢微挑,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不对劲。

周延儒继续念道:“琉球使臣献贡:硫磺五千斤、苏木三百斤、中等成色珍珠串十串,另献琉球美人两名,标注‘习航海、知潮汐’,使臣奏称可向陛下禀奏海上见闻,助陛下洞悉海疆。”

阶下琉球使臣闻言,忙躬身行礼,眼神里满是恭顺。

朱由检现在咯噔一下,目光转向安南使臣所在的方位,果不其然,下一句便轮到了安南:“安南使臣献贡:象牙两对、犀角十支、胡椒两千斤,额外呈献安南美人两名,称其‘擅歌舞、晓茶艺’,愿为陛下献上南国雅乐,恭祝圣寿。”

“又是美人?”朱由检的内心开始崩坏,他小腿肚打颤,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淡定。

“日本使臣献贡:倭刀十柄、折扇五十把、硫磺三千斤,额外呈献日本美人两名,称其‘习茶道、善和歌’,愿为陛下演示日本茶道,表睦邻之意。

暹罗使臣献贡:大象一头、香料礼盒、漆器一套,另献暹罗美人两名,‘擅舞技、懂佛教’,愿为陛下献上暹罗佛舞,恭祝圣体安康。”

待传统邦国礼单念完,周延儒清了清嗓子,转向西洋使臣方向:“西班牙王国使臣献贡:白银五百两、佛兰德斯挂毯两幅、燧发枪十支,另献西班牙美人两名,‘通拉丁语、晓算术’,使臣奏称可协助翻译西文典籍,供陛下参详西学。”

朱由检对西学不感兴趣,也不想学习外语,在听到“西班牙美人”时,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他扭头看向身旁侍立的太监王承恩,对方连忙低下头,装作未曾察觉。

“法兰西使臣献贡:葡萄酒两百瓶、玻璃器皿一套、天文仪器一件,额外呈献法兰西美人两名,称其‘擅油画、懂礼仪’,愿为陛下展示西洋绘画技艺,增广圣目。”

周延儒的声音不断传来,“英吉利使臣献贡:毛呢布料五十匹、钟表两座、望远镜一架,另献苏格兰美人两名,标注‘通英语、知航海’,可讲述英伦海岛风物,供陛下知悉外邦情状。”

念完最后一句,周延儒捧着礼单,再次躬身:“以上乃各国使臣所献贡品全册,恭请陛下圣览!”

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贡品清单里面加自己国家的美人,就连英法、西班牙等国都学会了这种人情世故,朱由检嘴角直抽抽,他有那么好色吗,名声都传遍国外了?!

太殿内一时寂静无声,朱由检看着阶下各国使臣期待的目光,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无奈:“各国心意,朕知晓了,贡品暂交御用监清点,至于美人……”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正色道:“朕素以国事为重,无需此类供奉,着人将她们妥善安置,日后或遣返本国,或听其自便吧。”

此言一出,阶下众人皆是一愣,随即纷纷躬身行礼,连呼:“陛下圣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