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建文三‘傻’齐上阵?
黄子澄这番话,可谓字字诛心,恶毒至极。
一开口便要给朱允熥扣上“谋反”这顶足以株连九族的大帽子!
要知道,在洪武朝,“谋反”二字乃是天大的罪名,只要这顶帽子真扣实了,别说皇太孙之位,朱允熥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
毕竟,朱元璋纵然对血脉后裔疼爱容忍,可“谋逆”触碰的是帝王最根本的底线,绝非“疼爱”二字能轻易化解。
这世间万物,咱朱元璋赐下的才是你的;
咱不赐,哪怕是分毫你也不能抢。
尤其储君之位,更是朱元璋一言而定,敢“抢”便是“逆”,便是“反”。
黄子澄话音刚落,朱允炆眼底深处飞快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得意,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勾了勾:三弟啊三弟,你孤身一人,怎敌得过我这边人才济济?
只盼着你识趣些,乖乖认输服软,日后我真登基了,看在兄弟情分上,或许还能给你个闲散王爷做做,保你一世安稳。
满朝百官也都摆出了“看戏”的姿态,文官队列里那些本就偏向朱允炆的人,更是等着看朱允熥如何被“谋反”的罪名压垮;
中立派则眼观鼻、鼻观心,谁也不愿掺和这储位之争,免得引火烧身。
武将队列中,凉国公蓝玉、郑国公常茂几人,几次都要跨步出列,嘴唇动了动想为朱允熥辩解,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憋了回去。
一来,朱允熥虽说是常氏嫡出,却打小在吕氏身边长大,与他们这些常家、蓝家出身的淮西勋贵本就不算亲近,贸然出头怕落个“结党营私”的嫌疑;
二来,他们是沙场征战的武将,耍刀弄枪不在话下,可跟这些满肚子“之乎者也”、奸猾似鬼的文臣辩论,简直是自讨苦吃,以往吃亏的次数多了,也摸透了“文官嘴炮难敌”的道理;
三来,连他们也觉得,今日朱允熥说的那些话确实过分,倒像是得了失心疯一般,竟敢劝陛下“退位”,这般言论本就授人以柄。
故而,蓝玉与常茂对视一眼,见彼此都没开口的意思,便也熄了为朱允熥辩解的心思。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朱元璋此刻并未暴跳如雷,没说要杀朱允熥。
若是朱元璋真因那番大逆不道之言动了杀心,他们就算拼着触怒龙颜,也定会站出来求情:
再怎么说,朱允熥也是常氏的亲儿子、朱标的亲骨肉,看在常遇春和朱标的面子上,皇太孙之位保不住,性命总不能丢!
至于大殿西侧站着的几位年长亲王,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更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甚至眼底还藏着几分“乐见其成”的笑意。
他们个个都不傻,明眼人都能看出老父亲朱元璋打心底里想把储君之位交给朱允炆,可他们这些做儿子的,哪有甘心看着侄子越过自己继承大统的?
之所以没发作,不过是碍于朱元璋的威严,不敢表露半分不满罢了。
如今有朱允熥这个“傻子”跳出来搅局,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心底里甚至在无声呐喊:闹得再大些!最好让今日的立储朝议彻底作废,让局势变得更混乱些,他们才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毕竟,只要储位一日不定,他们这些亲王就还有机会。
是以,几位有意争储的亲王只顾着看热闹,别说帮朱允熥,没在一旁添油加醋就不错了。
御座之上的朱元璋,也没出言打断这僵局,只是静静看着殿中局势发酵。
他倒要看看,今日这与往日“怯弱胆小”判若两人的朱允熥,会如何应对“谋反”的指控。
是真的性情大变,还是往日里一直在藏拙?
又或者,背后有旁人在暗中操控,推着他出来搅局?
无数念头在朱元璋心头飞速闪过,他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眸子,也愈发冷冽深邃,仿佛要将朱允熥从里到外看个透彻。
可让满殿文武都没想到的是,面对黄子澄那咄咄逼人的指控,朱允熥非但没慌,反而面色依旧平静,甚至还微微颔首,语气从容地回怼:“黄侍读此言差矣!我此举,非是谋反,而是为朱家血脉和睦计,为大明江山稳固计,为天下黎民百姓安宁计,不得不如此!”
这话里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唯有我朱允熥登基,朱家血脉才能避免日后的自相残杀,大明江山才能长治久安,天下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一番话出口,奉天殿内瞬间陷入诡异的沉默,众人听得一阵无言:
这三皇孙的自信,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朱允炆嘴角控制不住地微微抽搐,心里暗自腹诽:三弟啊三弟,你这迷之自信要是能分我一半,我也不至于在皇爷爷面前总显得束手束脚!
朱樉、朱棡、朱棣几人更是不约而同地仰头望天,嘴角扯出几分无奈的弧度,仿佛在说“这侄子真是敢想”。
其余百官也反应各异,有惊讶,有讥讽,还有些人开始暗自琢磨朱允熥这话里的分量。
倒是御座上的朱元璋,眼中飞快闪过一道精芒。
面对满朝文官的压力,这孩子竟能面不改色、侃侃而谈,倒是让他生出了些许兴趣:
到底是什么底气,让他敢说出这般“大言不惭”的话?
黄子澄见朱允熥非但没被吓住,反而还敢“拔高自己”,当即冷笑一声,顺着朱允熥的话头赶蛇上棍,语气带着几分讥讽:“三皇孙殿下既然如此深明大义,那便不该阻止陛下册封允炆殿下为皇太孙才是!
一则,如今允炆殿下在皇孙中为嫡为长,合该继承储位;
二则,允炆殿下素来谦逊仁厚,行事端方,德才兼备,乃是日后仁君的不二之选。
唯有立允炆殿下为皇太孙,才是真正为天家血亲和睦计,为大明江山计,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啊!”
“哗!”
黄子澄话音刚落,奉天殿内瞬间炸开了锅,附和之声此起彼伏,几乎要掀翻殿顶:
“黄侍读所言极是!三皇孙殿下若真为大局着想,便不该说出今日这般悖逆之言!”
“允炆殿下仁厚有德,又懂礼法,哪是三皇孙殿下能比的?”
“依臣看,三皇孙定是昏了头,才敢来抢允炆殿下的皇太孙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