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吕氏要给朱允熥找媳妇?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石中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吕氏要给朱允熥找媳妇?

心中翻涌的震撼,早已超越了言语所能承载的极限。

此时此刻,朱元璋凝视着掌心那捧晶莹剔透、雪白无瑕的精盐,目光又缓缓移向一旁的朱允熥,再落到朱允熥身侧那套用来提取精盐的简易装置上。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溯起几个时辰前,朱允熥谈及如何解决私盐贩子泛滥问题时的模样——那时的朱允熥,眼底满是笃定,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如今想来,一切都有了答案!

直到此刻,朱元璋才真正明白,当时朱允熥那份胸有成竹的底气究竟源于何处!

原来,他竟真的能以这般简便的法子,快速提取出如此高品质的精盐!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并非没有细盐流通,可细盐的提取工序极为繁琐复杂,中途损耗更是大得惊人,产量自然低得可怜。

也正因如此,细盐的价格常年居高不下,成了只有王公贵族、高官显宦才能享用的稀罕物。

而天下寻常百姓,平日里能用到的,大多是那些颗粒粗糙、甚至夹杂着毒性杂质的粗盐;更有甚者,连这般劣质的粗盐都难以得见,只能淡食度日。

可眼下,朱允熥却能用如此简单的手法、极低的损耗、极快的速度,提取出品质远超当今市面上所有细盐的精盐……这般颠覆性的突破,让戎马一生、见惯风浪的朱元璋,也难以抑制内心的剧烈震动。

朱元璋紧盯着掌心那雪一般洁白的精盐,嘴巴微微张开,久久没有言语,仿佛连呼吸都放慢了几分。

但他终究是执掌天下的帝王,很快便察觉出自己的失态,迅速收敛了脸上的震惊,缓缓将掌心的精盐放回瓷碟中,目光重新投向朱允熥,竭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不动声色地问道:

“这法子,能在天下推广吗?能否支撑大规模提取精盐?”

一旁挽着袖子、衣摆上还沾着些许盐末的朱允熥,其实自始至终都在悄悄观察着自家皇爷爷的神情变化。

朱元璋最初那难以掩饰的震撼,自然没能逃过他的眼睛——朱允熥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看来,这精盐之法,算是彻底稳了!

随即见老朱仅用片刻便压下了心中的波澜,瞬间抓住了“推广”与“量产”这两个核心问题时,又忍不住心生敬佩。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

老朱能从一介乞讨为生的游方僧人,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登临九五至尊的宝座,这份洞察局势、抓住要害的本事,绝非寻常人所能企及。

心中暗自感慨了一句,朱允熥面上依旧神色如常,略作沉思后,条理清晰地回禀道:“回皇爷爷的话,孙儿这法子,既简单实用,操作起来又快捷高效,完全可以推广到各省各州府,实现大规模提取精盐。”

“除此之外,只要朝廷出面,在各地建造更高大、更完善的过滤、筛选、研磨、烘焙装置,提取效率还能再提升数倍,产量也必将变得无比巨大。”

“届时,用这新提取的精盐,完全可以替换掉市面上流通的所有粗盐与细盐。只要将这精盐提取技术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那么外界那些依靠私盐牟利的贩子,便再也无漏洞可钻。如此一来,我大明的盐税收入要超越宋朝,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说着,朱允熥嘴自信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

“毕竟,论品质,这精盐比粗盐、细盐要好上无数倍;论成本,如今这提取精盐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损耗极低、效率极高,即便用粗盐的价格来售卖精盐,朝廷也有得赚。这样一来,私盐贩子唯一的价格优势,便彻底荡然无存了。”

“所以,价格与粗盐相当,品质却远超细盐的精盐,老百姓会如何选择,答案一目了然。到那时,朝廷要掌控全国各省各地的盐税,便会像吃饭喝水一般轻松自如。”

话音落下,朱允熥抬眼看向朱元璋:

“皇爷爷,这便是孙儿想到的解决之法,您还满意吗?”

朱元璋听到此处,呼吸不由得微微急促了几分。

他凝视着朱允熥那张尚显稚嫩,却已隐隐露出锋芒的面庞,心中既有震惊,又有难以抑制的喜悦。

最终,他只是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语气中满是认可:

“好!好!此事,便交由你来办!务必将这精盐提取之法推广到各省各地,既能造福天下百姓,也能为朝廷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说完这话,朱元璋尽管竭力压制着嘴角的笑意,可眼角堆起的细密皱纹,还是彻底出卖了他此刻的好心情——显然,他对朱允熥这份答卷,满意到了极点。

朱允熥当即拱手行礼,恭敬地应道:

“孙儿领命!不过,此事若只靠孙儿一人,怕是力有不逮。毕竟,盐税改革一事事关重大,其中牵扯的利益盘根错节,牵涉甚广。孙儿如今并无实权在手,推行起来难免会遇到重重阻碍,恐怕难以将此事真正落实下去。”

“因此,孙儿斗胆恳请皇爷爷,在关键时刻能为孙儿推一把,为孙儿保驾护航,扫平前路的障碍,助孙儿将这精盐提取之法顺利推广开来!”

“哈哈!”朱元璋听完,忽然爽朗地大笑一声,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朱允熥,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与调侃:

“算你这小子谨慎!没有打肿脸充胖子,一口应下所有事,还知道主动向咱求助、提要求,没白长心眼!”

朱允熥不以为意地耸了耸肩,语气坦诚:

“孙儿又不傻。这盐税改革,历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难题,每一次推行盐税改革,都会引发无数风波,死伤人命更是常事,真正能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孙儿或许说不清楚,但孙儿心里清楚,这水绝对深不见底,以孙儿如今的小身板,根本扛不住这般压力。”

“而要说如今这大明王朝中,有谁能扛得住这份压力,那便只有皇爷爷您一人而已,舍您其谁呢?”

闻言,朱元璋又认真地看了朱允熥两眼,眼中的欣赏更甚,忍不住笑了笑:

“不错,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就比你二哥朱允炆要强上不少。”

“真的吗?”朱允熥立刻抓住机会,顺着话头往下说,语气中带着几分“得寸进尺”的狡黠:“那皇爷爷既然知道孙儿比二哥强,不如现在就下旨,册封孙儿为皇太孙吧!”

这话听得朱元璋一阵无语,却也早已习惯了朱允熥这厚脸皮,并未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而是话锋一转,正色道:

“咱并非要你参与此次的盐税改革,而是要你负责精盐提取的技术改革。你要将这门技术,亲自教给各省各地的都转运盐使司,让他们真正学会这门技术,并且能熟练运用起来。”

“至于盐税改革的后续事宜,还是由咱亲自来处理。你说得没错,你这小身板还太嫩,还经不起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折腾。”

说着,朱元璋还带着几分调侃的目光,扫了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对此倒是没有丝毫不满,反而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

“如此一来,孙儿便彻底放心了!”

见朱允熥是真心实意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丝毫托大的心思,朱元璋心中越发欣慰,脸上的笑容也柔和了许多。

仔细回想一番,朱元璋才猛然发觉,最近这段时间,朱允熥这个以往他从未过多在意的孙子,已经给了他太多太多的惊喜。

面对朱允炆一方带来的刁难与压力,他能快速识破阴谋,用高超的手段从容反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