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洞察术(2)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牧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章洞察术(2)

第2章洞察术(2)

戒指是最常见的手部一种饰物,透过它可以看出主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戴的如果是结婚戒指,越大越华丽,则表明这个人的自我膨胀感和表现欲望越强烈;如果戒指是紧紧地套在手指上,则表明他对人很忠诚,反之亦然;喜欢戴代表自己生辰标志的戒指的人,他们多很想让他人了解和注意自己,同时也非常想去了解他人,并且会给予他人一定的关注;喜欢戴钻石戒指的人,他们愿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常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而且还有一点骄傲自满,常陶醉在过去的美好意境当中;喜欢戴镶嵌有宝石戒指的人,他们多非常在意自己外在的形象,而忽略内在的修养;乐于戴小戒指的人,多有比较丰富的想像力和突出的创造力,常怀着非常迫切的心情想向他人表明自己的想法,生活态度相对比较积极,而且在很多时候知道该如何适当地表现自己。

手表反映一个人的时间观念。喜欢戴电子表的人多与众不同,独立意识强烈,不希望受到他人的约束和控制,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一般人不能轻易走近去了解他们;喜欢将手表当闹钟使用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习惯于按一定的规律和规定办事;戴古典金表的人,多具有发展眼光和长远打算,绝对不会为了眼前一些即将得到的利益而放弃一些更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心思缜密,头脑灵活,比较有宽容力和忍耐力。喜欢怀表的人,多对时间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放松自己、寻找快乐。他们善于控制和把握自己,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们多有比较强的怀旧心理,乐于收藏;喜欢戴那种没有数字的表,这一类型的人抽象化的理念较为强烈,他们擅长于观念的表达,而不希望什么事情都说得一清二楚。

提包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外界传达一定的信息,让外界通过提包来认识它的主人。一般来说,选择的提包比较大众化的人,性格比较平和,或者是说没有什么特别鲜明的个性,在很多时候都是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目光和思想比较平庸和狭窄;选择的提包十分有特点,甚至是达到那种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却的程度的人,其个性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能从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出发,从而做出选择,喜欢我行我素,不被人限制,而且他们标新立异,敢冒风险,具有一定的胆识和魄力;选择休闲式提包的人,很会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比较随便,不会过分苛刻地要求自己;选择公文包的人,可能是出于工作的一种需要,但在其中多少也能透出一些性格的特征,如办事较小心和谨慎;喜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地方特色的提包的人,自主意识比较强,是个人主义者,个性突出,往往喜欢与他人不同的衣着打扮、思维方式等等。

心理洞察术。

1、穿直条纹的衣服可使人看起来较高。

2、想让人感觉你的魅力,就应尽量作年轻的装扮。

3、指出对方服装或饰物上的小变化,可使对方感觉到你的关心。

4、卷起衣袖工作,可给人留下做事积极、有干劲的印象。

说话方式外显个性,说话习惯隐含生活习性。

通过语言探索到对方的深层心理,其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谈话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此人的个性特征;二是根据说话习惯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

人的性格特征能够通过其说话方式显露出来。

语言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语言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能反映一个人的各种曲折的深层心理。

分析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时,他的潜在欲望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

喜欢倾听别人谈话的人,其表现是支配者的形象。这种人谈话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话题反而是涉及别人的一些琐事,或对方的隐事秘闻,甚至对对方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只要关于别人的私事,即使对方跟他并不熟悉,而他却非常热衷于去谈论他们,这些都表示内心的孤独和空虚。从男女关系的角度来看,这种人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爱慕对方,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爱抱怨、发泄不满和牢骚的人,其内心多深藏有关欲求不满的实质。比如,凡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意愿,情感方面的问题,工作方面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等等。经常对别人诉说对工作环境不满的牢骚话,以及对人事方面的埋怨,或许是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而把责任推给单位的表现。这种人通常不会承认失败等不愉快的经历,也极力否认内心的自卑感,反而会设法找出适当的理由替自己辨护。这种人的内心有一股极想出人头地的欲望,可自己偏偏没有这份才干,于是就自欺欺人,寻求心理平衡。

说话爱自吹自擂,这种人不管在任何场所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其实,从某方面来分析,当一个人不想直接表现出怨言和欲求不满的意思,没有采用愤愤不平的表达方式,相反地却是以自吹自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看出,其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升级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内心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忆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从话题里,别人会发现潜藏在其内心深处的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爱插嘴、说话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欲都特别强,甚至根本不把对方看在眼里,而完全摆出我行我素的样子,觉得大家都得听从自己的主张,是个自始自终都喜欢占据优势的人。

说话毫无头绪、话题很离谱的人,缺乏理性思考,思想不集中,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当然,一个优秀的谈话者,是很少谈及自己的东西的,而是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进行分析、整理,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许多知识和情报。在一些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谈话上,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很能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宽容大度,有真正的君子风范。

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大多心胸比较狭窄,有比较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出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善于自嘲式幽默的人,通常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心胸多比较宽阔,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经常地自我反省,进行自我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说话习惯反映生活习性。

说话时习惯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开头,不仅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意识,而且也能表征出各式各样有关性格的情况。比如大人物们的谈话,在每句话里不断用“我”这个字。现代社会里,年轻人比较喜欢把自己称呼“我”,如果听见一个人老是用这样的语气:“我说……”或者“我教导过你们……”,开口闭口都在强调自己,这种人的自信心一定很强,自我表现欲望也比较重。凡是爱用第一人称“我”的人,表示这个人的独立性或主体性极强。而喜欢使用复数代名词“我们”的人,大部分没有个性,喜欢随声附和。如果一些人在谈话时,开口闭口喜欢说:“我们……”这类的开场白,其心理状态就跟上述情况相符。

当与对方说的话表示不认同,或者持否定的观点时,便会使用“但是”这个转折语;当认为对方所说的是错误的,想要反驳或推翻他们的言论时,也经常使用“但是”这个词语。

然而有一种人,不论什么时候,都喜欢使用“但是……”来作为开场白。一般在“但是……”后面所接的句子应该是否定的,但仔细听他们接下来所发表的意见,其叙述的内容与前面他人所述大同小异。这种时候本来没有使用“但是”的必要,他们之所以如此,其用意只是为了不想一直扮演“听者”的角色,而希望将谈话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这种习惯说“但是”的人,心中常存有否定对方的攻击心理,还常对于他人的感觉无动于衷。

常把“所以说……”挂在嘴上的人,是经常会把之前自己说过的话加以强调并爱下结论的类型。这种人认为自己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所有的事情,颇有先见之明。当别人说出事情的结果时,常常会说:“所以说,这件事情就是这样,我之前不就说过了吗?我早知道结果会是如此。”而不会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也是这么想。”态度表现得非常强硬、傲慢,特别强调自己对事情的发展早已经了如指掌,并且喜欢将所有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对啊!确实是这样,我也有同感。”类似这些用来赞同对方、认同对方的话,会让对方听起来格外舒服、顺耳,非常高兴地以为原来你的看法和他一样。这种人不是属于自我意识强烈的类型,个性表现上也不强硬,更不会勉强别人照着自己的步调走,他们通常比较能体会别人的心情,不会硬要别人都必须顺着自己的意思来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