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处惊不变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二十七章处惊不变

一个寒假没见,班里不少同学其实还都挺想念的老肖这例不虚发的粉笔的,前提是别被他打到自己的身上。  课间课后,同学们聚在一起交流这一个寒假期间各自的生活,各种八卦和趣事在教室里到处流传,苏和换了一本厚笔记本,开始了新的班记记录。

她的后桌同学看到她拿出了新笔记,得知这是要记录新的班记,立刻自告奋勇地拿起钢笔,比比划划地要给她的班记签上第一个名字。

其实苏和并没想让同学再签名,按她的想法是,头一本签一回,初三毕业的时候再签一回就够了——如果她能一直写到初三的话。

但同学的热情难却,她也就顺水推舟了。

后桌同学太过兴奋,被其他同学注意到,便都跑过来凑热闹,一面签名一面给苏和提供素材。

开学第一天,老师们忙着管束野了一个假期的学生,学生们忙着交流八卦,苏和忙着泛困,也忙着记录新鲜趣闻。到了放学时,便有同学听说,初三的师兄师姐们要从明天开始补课,原因不言自明,再有几个月就是中考了,他们学校教学管理得不严,其他学校上个学期就开始给初三补课了,据说还有些学校的初三学生这个寒假都没放假。

对于初三的水深火热,初一学生们当看热闹议论几句,感叹一下中考生的生活实在不是人过的日子,但其实并没什么真情实感,还有两年才轮到他们呢,对这个年纪的少年人来说,两年时间实在太过遥远。

交上去的寒假作业也陆陆续续地发了下来,有的老师会在作业最末一页批示一下,表示自己看过了,大多数老师大概也就是走个过场,意思一下就算完事。

语文肖老师属于特别认真的少数派,不只看了寒假作业,就连假期日记也没放过,字数不够的同学被打回来要求补充字数,弄得同学们私下里怨声载道,没听说过日记这玩意还带重写的。

苏和的日记再度被肖老师在各班点名表扬,还特别念了一篇她写的关于陪父母参加新年聚会的日记,夸她视角新颖,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又用她关于植物移植的观察日记为例,谈到一种素材的不同利用和表现方式。

了解苏和习惯的几位小伙伴打趣她,完了完了,你写日记凑字数的窍门被肖老师发现了。

程蔚和秦露这两只被苏菜厨折磨了一个寒假的小白鼠则说,苏式日记写作诀窍就是炒冷饭,左炒一遍,右炒一遍,直到炒到焦,炒到糊,炒到吐,才算拉倒。

苏和笑着“自谦”,“哪里哪里,夸奖夸奖。”

收到程蔚和秦露的两对卖力的白眼。

二月底,街边背阴处的陈冰和积雪也彻底消融干净,风还是冷的,但阳光却已不再是冬日里那种清冷的色调,染上了一层暖色,气温也回升得明显起来,土地也不再是冻实的灰白坚硬,颜色变得深暗湿润,踩上去柔软而富于弹性。

苏和开始跑起了花鸟市场,购买她心心念念了一个冬天的柿子树。

书上说,移植最佳的时间为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

此时的商业流通不像后来那样全面发达,花鸟市场里主要还是以盆栽为主,规模小,品种也不够全面。在跑了两个市内有名的花鸟市场后,才找到了一家兼售树苗的店铺。

在店主的建议下,苏和买了一株两年生的树苗。临走前,无意看到店前堆放在一起刺玫花苗,苏和想起去年程志杰请吃饭那天,她和程蔚在那家小卖铺外看到了那株茂盛美丽的刺玫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地又买了一株刺玫花苗,正好一起雇了车送到家里。

栽树的时候,几位小伙伴都过来帮忙加凑热闹,树坑是大家一起帮忙挖的,两年龄的柿子树苗比苏和的个子还要高,被种在了小池塘一侧,这是苏和早就选好的位置,刺玫则种在了地台旁。

因着草木都未萌芽,同时为了保存水分,无论是柿子树苗还是刺玫苗都是只光秃秃的几根主干,再无多余的细枝,又处于休眠期,种下去后,一时也不看不出到底是否顺利成活。

苏和一开始每天都要看上几遍,但依旧什么也看不出来,只得耐下性子盼望春天的脚步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

种下柿子树的几天后,在老王小吃店,苏和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她记忆中动、迁的消息终于再次传来,可惜,没几个人相信,提供消息的老王和小王就一点都不信,满脸都是“看,又有人闲着没事忽悠人”的嫌弃。

苏和也不说什么,说了也没人信,便转而问老王和小王,“王叔,王哥,你们想没想过万一要真是动、迁了,打算怎么办?”

程蔚转眼看她,他受胡同这一片的棋友们洗脑多时,自然对动、迁的“谣传”感到不以为然,觉得这丫头果然是闲的,没影的事还当真事讨论。

老王的打算是张嘴就来,“那就回老家呗,我们爷俩儿现在做这早点铺子的生意也算是摸着撇儿了,要是这片儿真动、迁了,还能捞俩仨儿的安置费,拿回家去就近就在镇上开个早点铺子。这几年光在城里做着这么个要死不活的买卖,也不着家,家里啥事都顾不上,太不方便了。再说小四儿也大了,也得张罗着给他说个媳妇了。”

一听到说媳妇,小四儿——也就是小王哥还害起羞了,嘀咕着,大爷,你跟俩小孩儿说这些乱七八糟的干什么?一面说一面红着耳根拿了抹布胡乱地擦起桌子来。

苏和和老王看得嘿嘿嘿,程蔚这个洁癖分子似乎一点都不知道小王哥的所谓擦桌子不过就是不自在的时候没活找活,还在那里一本正经地指手划脚帮忙监督,难得话多的犯坏,“小王哥,这里,没干净……不行,还没干净,你这心不静啊,想什么呢小王哥?”

苏和笑嘻嘻地,“想媳妇呗,是不是啊小王哥?”

老王在一旁笑得把嘴里叼着的烟都抖掉了。

三月五日是雷锋纪念日,恰好是这一年的惊蛰,头一天下了一场小轻雪,随下随化,下到后来也不知道是雪还是雨了。第二天的气温也就随之降了两度。

侯城本地老话讲,这是个着人不着水的季节,所谓着人不着水,就是说这个季节的温度已经升高,无法让水结冰了,但人仍会觉得寒冷。尤其是在室外时的感受更加明显,向阳的一面阳光照在身上已有着丝丝暖意,穿得多了,走得急了,还会出汗。蹲下来仔细看,地面上有些地方已经可以看到小草的些许萌芽,正是草色远看近却无的时候。但若站在背阴的地方,裹着墩实的军大衣,套着加厚的羽绒服也照样被阵阵春风打透。

因着是雷锋纪念日,别管着不着人,大家也要出门学雷锋做好事。

六十四中今年的活动是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一个主题。初一年级组是免费打气,初二是去区政府义务劳动,初三功课忙,想必雷锋叔叔也会体谅,所以继续自习——虽然同学们特别希望雷锋叔叔不要这么开明包容。

雷锋纪念日的活动是中小学生每年固定的几项活动之一,早在一周之前各班就接到了通知,周五又把初一初二各班的班主任和班长召到一起开会。

一年级以学校为中心,在周围区域划分了各班的活动范围。

到了正日子这天,上午正常上课,下午直接开始活动。

大多数班级为避免活动时乱了手脚,都打了提前量,和上午最后一堂课的老师说好,留出一些时间来方便各班布置任务,以便下午可以迅速展开活动。

本来二班的学生们以为这次的活动照例是班长刘晋牵头,生活委员常步卓辅助,其他班干部搭手组织,没班主任刘老师什么事,反正大伙都熟悉他们班老师的放羊风格了。

没成想,真到了组织活动的时候,刘添宁却出现了,不过出现是出现了,就讲了两句话,其中还有一句是告诉班长刘晋的,“你们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然后拎着把椅子坐到讲台下,把讲桌让给了刘晋和常步卓,让他们两个开始布置任务,他在下面听着。

他的出现让班里的同学们颇不习惯,本来只要关注班长和生活委员就好,现在则忍不住分出一半的精力去看刘老师。

刘老师却不看他们,抱着肩架着腿,十分熟练地把自己窝在椅子里,本就不大的眼垂着,让人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睁还是闭,是睡还是醒。

倒是刘晋上学期夹在老师和同学之间颇折腾出几分大将之风来,处惊不变地站在讲台上,该怎么唠叨还是怎么唠叨。

至于差不多委员常步卓同学,只要不找他的麻烦,谁来他都是一个样。

两人将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又选出正副小组长各一名,每个小组都在指定地点活动,班干部则组成个监察组,负责居中调度巡查,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配有一支打气筒和一块写有“免费打气”的纸板或木板。

打气筒,纸板或木板由各个小组成员内部协商解决,一般都是由家住附近的同学中午回家拿过来,小组成员直接去各自的活动地点接头展开活动,省得再返回学校来回折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