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丢不丢人!
这话问得太犀利,刘老师觉得自己需要做一番深思熟虑。 作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他的食物来源途径不外乎就那么几个。
方便食品,过年前忘了补货,过年这几天已经被消耗干净了。
外卖,过年期间附近的饭店休假了,再远的地方,加钱人家也不送。
自家长辈接济的,目前已经被吃光了。
至于过年时,学校发的那些福利性年货,能拆包就吃的,已经被他消耗一光。必须需要加工的,早就被他搬到长辈家里,反正他也不会做。
所以,目前除了两位学生提来的这点腊肉,腊肠,咸菜,还有几瓶啤酒之外,刘添宁觉得家里好象还真没啥了。
刘老师其实不用说话,作为一个曾经长年混日子的女光棍,苏和一看他那副表情基本就明白了个大概,对他们这类日子基本靠混,饭菜基本靠买的单身人士来说,很多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家里的存货到底还有多少,在貌似弹尽粮绝,山穷水尽的时候,再把家里的犄角旮旯好好搜一搜,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要不咱们四处翻翻?”苏和提议。
刘添宁特意看了自家女学生一眼,心说,这小丫头挺有经验啊?
在刘老师点头之后,苏和和程蔚也挽起了袖子,先从厨房开始搜刮走起。
别说,二十多分钟之后,还真让他们给翻出来点东西。
小半袋大米。
这是从料理台上方吊柜最上层的搁板角落里找到的。
从刘老师愣神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显然是不知道这小半袋大米的存在,他想了想,不很肯定地怀疑,大概是他舅妈来救济灾民时买的,要不就是他表姐来这里借住时购入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反正就不是他买的。
两只鸡蛋。
这是从冰箱门的置物格里翻到的,上面压着一包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袋装酱油。苏和怀疑以刘老师混日子的境界之所以把酱油放进冰箱里保存,很大可能不是为了保鲜,而是纯粹随手瞎扔的。
两棵大葱。
这是在厨房门后发现的,已经快干成标本了。
其后,不管他们怎么翻箱倒柜也没再翻出其他什么可食用的东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虽然有米了,但这么单调的材料,想吃香喝辣基本是没啥可能,但想填饱肚子却没什么问题。
三人分工合作。
刘老师负责把苏大厨需要的厨具翻找出来。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对刘添宁这个八百年不下一回厨房,自家饭锅在哪里也要好一通回忆加寻找的主人来说,也并不是那么轻松的。好在由于食材有限,调料有限,苏和要用的东西也有限,四处一通乱翻后总算凑齐了。
学生来拜年,老师不只没好茶好饭的招呼,反而让两个孩子下厨房做饭,刘添宁再对学生放羊吃草,这会儿心里也有够不自在的,因此虽然自觉帮不上什么忙,对两个学生也不熟悉,没什么话可讲,也还是不好意思就这么甩手离开,只好站在一旁陪着。
刘老师的这套房子是标准的一室一厅,户型也是这个时代的常见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厨房不大,苏和和程蔚两个少年人待在其中尚算富余,再加上刘添宁这么一个成年人,空间就显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这位鲜少下厨房的光棍老师还没什么眼力劲,杵在一旁那叫一个碍事。
拜年拜到挽袖子喂老师的地步,苏和也干脆没什么可客气的了,直接把自家班主任给赶了出去,顺手还给他手里塞了几片切好的腊肠,美其名曰,您去客厅招呼客人吧,做饭的事由我们两个弟子代劳就好了。实则那话里的潜台词是您太挡路了,麻溜儿哪凉快哪去吧。
被嫌弃的刘老师只得灰溜溜地叼着腊肠回到客厅,准备回归麻将四人组,一起空着肚子等吃饭,结果被饿红了眼的卫老师发现他手里的几片腊肠,毫不客气地一口气都抢了过去。
刘添宁一时不察被他得手,气得上手掐住他的脖子,压低了嗓子骂,那是我学生孝敬我的!
卫老师哪里肯放,连话也顾不上回,哪怕被掐了脖子,也依旧张大了嘴,艰难又坚强且坚持地要将腊肠往嘴里送,但由于刘添宁的强势阻挠,腊肠与嘴之间还有一段看似近在咫尺,却仿佛远隔千里的距离,卫老师只得把舌头伸得长长的出来接应。
两人关系太熟,虽说已是三十郎当的成熟男人,但在饥饿和几片腊肠面前,瞬间减龄二十年,一个是风吹就倒的排骨精,一个是海拔有限的文弱男,两个战五渣的家伙在沙发的有限空间里肉搏厮杀,战况激烈。
一旁的书记看得心惊肉跳,坐立难安,一面不停地往厨房的方向张望,一面又不住地用气声朝他们吆喝着,“别闹了你们两个!注意点形象!小心一会儿你们学生看着!丢不丢人!”
他的声音太小,为了几片腊肠反目成仇的两位好基友这会儿正专心致志地打到嗨处,哪里听得到他的劝阻。
与书记的紧张不安相比,季校长就要沉稳许多,从麻将桌上抓过还未喝光的啤酒瓶拿在手里,不时喝上一口,微眯着眼,伸长了腿靠在椅子里,一脸的享受。
厨房这里,程蔚照例打下手,刘老师家的一应家什也不知道多久没用,即使自己不用,洁癖分子也觉得不舒服,细细地洗了两遍,才放心地允许苏和使用。
苏和依旧掌勺。
食材简单,条件有限,选择更有限,再加上外头等着一个时不时就要胃腑齐鸣一回的卫老师,还有一个捂着发疼的胃两眼隐现微光的刘老师,厨艺刚至达标线的苏大厨也只能什么方便捡什么来。
如此一来,味道如何先不说,速度倒是很快。
先淘米焖饭。
再把带来的腊肠腊肉薄薄地切成片,待饭焖到快好的时候,将切好的腊肠腊肉码在米饭上厚厚地铺了几层,盖上锅盖。
等待饭熟的同时,又将那两根半干的葱扒去了干叶,幸好这两根葱当初可能比较粗壮,也不知道被丢在门后多长时间了,这会儿扒去了干枯的部分之后,还剩下了细细的两管青绿色的葱芯。
苏和一边切葱花一边暗自感叹,也怪不得赵实喜欢养韭菜种大葱,这葱的生命力和保存期也确实够强悍,招人喜欢。
将这点宝贵的葱芯细细地切了,珍惜地用一半葱花炝锅,添水。
那两只不知道哪年哪月剩下的两只鸡蛋拿在手里,苏和把它们贴在耳边摇了摇,貌似陈得还不算厉害,随即将它们打在碗里看了看颜色,确定确实还没变质,接着三两下用筷子搅均,待锅里的水一开,用勺子舀了蛋液一勺一勺地往锅里打入蛋花。不直接将蛋液浇入水里,而是借助勺子打入,这是苏和从新买的菜谱上学到的一招,这样做可以让打出来的蛋花的形状更漂亮,如丝如絮,连而不断,散而不乱。
蛋花打好,再加点酱油加点盐——想加别的调料也没有,最后将剩下的一半还算鲜绿的葱花撒进去,关火,汤成。
九分熟的米饭,放上切得薄薄的腊肉和腊肠,热气一熏,没一会儿腊肉腊肠就细细地飘了出来,苏和抽抽鼻子,觉得这味道还挺不错的。
年货里的腊肠和肠肉苏和自己还没顾得上吃,过年这几天,他们一家三口少有在自家开火的机会,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解决。
找了一只盘子将饭上的腊肉腊肠捡到盘子里,苏和一面挟一面往自己和程蔚的嘴里送了两片,原本略显干韧的腊肉腊肠经过水气一蒸,变得柔软油润,点点头,不赖。
上层的米饭浸了腊肉腊肠里的油脂透着咸鲜味道,可惜刘添宁家里缺材少料,否则做个腊肉煲仔饭,既快手简单又美味十足。
“一会儿中午回家,咱们做腊肉煲仔饭吃吧?”苏和一边往碗里盛饭一边跟程蔚商量。
别的不提,单听着“腊肉”二字,程蔚就再没有不同意的。
麻将桌上的麻将等杂物被收拾了起来,一大盘油润润的腊肉腊肠,一小碗萝卜干咸菜,一大碗黄嫩嫩的蛋花汤点缀着鲜绿的葱花,简单的两菜一汤,转眼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