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老油条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六章老油条

偶像和挡箭牌到底差多少,苏和不想讨论。  此外,还有她打从重生以来,一边看书一边在笔记本上“发的评”,也就是零零碎碎的读书笔记,也攒了不少。

班记、植物观察日记、天气预报、读书笔记以及每天的日常记录,这拉拉杂杂的看似内容不少,但无奈日记要天天写,这些记录倒不见得天天有内容可记,加在一起有时候在字数上还要差上一点,苏和想来想去,最后干脆把自家一日三餐的菜单也给凑了上去。有时,菜单的字数凑一凑还差点,苏和就很从容的给肖老师在报菜名之余再来点实际操作,也就是再凑段菜谱。

总的来说,为了凑和每天三百字的日记,苏和也真是蛮拼的。

作为一只老油条,就是凑字数,苏和也会开动脑筋凑得不那么明显,也就是班记、植物观察日记、天气预报、菜单菜谱,再加上每天的日常生活记录轮着来,尽量抹除拼凑的痕迹,让每天的日记显得内容丰富多彩一点。

别说,肖老师还真就挺吃她这一套的,不只点名表扬,还再次在各班的课上总结近期日记成果时专门拿苏和的日记做例文来读。

程蔚嘲讽说别看肖老师平时眼神挺好,但这脑子是有点糊涂,硬是叫你这些大拼盘给唬弄住了。

苏和却说,你别管我这是不是拼盘,也不用管我拼的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肖老师让咱们写日记的目的上。

程蔚懒洋洋的掀眼皮复述肖老师的话,让你们每天写一点东西,慢慢积累练习,日积月累的提高写作能力。

苏和点点头,对头,重点在提高写作能力上,而不是在真实发生上。老师只是让我们写东西,而不是让我们复述每天真实发生的事。就拿咱们每次写的作文来说,又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真实发生的?尤其是考试时的命题作文,又要正面阳光,又要积极向上,又要情感升华,其实还不是考验咱们编作文的能力?你只要编得像模像样,谁管你是真心还是假意,又不是公安局录口供,必须要负法律责任。再说了,真要是实心实意的写日记,哪还有字数限制的,不是应该像过去的皇帝上朝一样吗?

“写日记跟皇帝上朝有什么关系?”程蔚也是服了某人这跳跃性的脑洞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嘛,有事就写,没事就不写或是简略着写。”

尽管苏和说了一大篇,但程蔚一句话就把她的辩解概括了,“一肚子歪理。”

苏和虽然是满肚子的歪理,但她编得还是挺认真的。

因为每天一篇日记,一个月就是三十篇,这日记还不知道要写到哪一天去,在苏和的眼里这简直有点像是网文连载,每天强制更新。她写的日记大多又是生拼硬凑,而且这生拼硬凑的来源又不一,时间长了连她自己也不记得手里的拼凑资源哪些是用过的,哪些是还没用的。

根据以前的追文经验来看,也许作者不记得自己以前写过什么,但读者不一定就不记得。为了怕编得露馅,苏和后来干脆特意做了个表格式大纲,把自己每篇日记的拼凑来源做个记录,又在拼凑的素材来源上也用彩笔做了相应的标记,这样两样对照下来就比较容易避免重复拼凑的可能性了。

程蔚见她这么费事,哼哼道,果然,一个谎言十个圆。

苏和也感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咱们又不是生活在少年漫里的美少女战士,每天都要拯救世界,哪有那么多可写的东西。

虽然写的时候拼凑得挺累心,但是事后没事翻翻那些日记,却又觉得其实还挺有滋有味的,虽说日记是拼凑的,但其中的内容却大多是真实发生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日记都是苦心拼凑的,还是有一些真实发生的事可以写进日记里去的,比如,薄荷花盆里意外地长出了牵牛花苗。

为了应对暴盆的薄荷,苏和便计划着给它分盆。

初冬季节其实不是个分盆的好时候。

但实际情况摆在这里,再加上室内的环境好,也就暂时不考虑季节的影响了。

苏和利用周末采购的时候去附近的花鸟市场买了花盆,把暴盆的薄荷倒出花盆的时候才发现她还忘了买一样重要的东西——花土。

原本那盆薄荷的花土是挖自后院的,一来是方便省事,二来苏和也是考虑到了它原本的成长环境有利于移植成活。

然而现在是冬季,虽说还没到滴水成冰的严冬,但此时外面的土地却也已经结冻了,只是冻得不那么结实而已。与其去后院取土,还不如从花市里买现成的花土方便。

可谁让她忘了买呢?

苏和动手移植的时候已经是晚饭后了,这个时间花市早就下行关门了。

如果她没把薄荷移出花盆还好办,第二天再去花市买土就是了,可现在却已经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了。

苏和只好拿上铁锹去后院挖土,好在她需要的土不多,只要凑和一花盆即可,而且土地结冻得也还不算彻底,不过就是费力罢了。

好容易凑够一花盆的花土,苏和也不敢马上就进行移植,这土还是半冻着的,温度太低,将分盆的薄荷种进去肯定没好。于是不得不又把刚挖出来的花土分做几小份装进方便袋里,放在暖气片上烘烤增温。

好容易是把薄荷对对付付地分完了盆,苏和心里不无担心,怕匆匆烘过的冻土产生什么后遗症。

薄荷再一次向她证明了自己的耐虐属性,缓了两天之后便又长得风风火火。

因为怕出现后遗症,苏和对分盆后的薄荷也就照料得更加仔细,没过几天她就发现了在薄荷盆里冒出一棵两片叶子的陌生芽苗。

苏和没有把它立刻拔掉,反而挺有兴趣的保持好奇关注。

当这株芽苗长出第三片第四第五第六片叶子的时候,苏和这个养植新手已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就是一株牵牛花的幼苗了。

一开始苏和还有点迷惑,这牵牛花的种子怎么跑到薄荷花盆里的?随即她就想起自己急急忙忙在后院挖的那些救急的花土,想来是秋天牵牛花的种子落到了土里,被苏和一起搂进了花盆里,本来会在明年春天发芽的种子在室内提前萌发。

虽然季节不对,但小苗已经长出来了,大小也是条命,苏和便又另买了花盆和花土,小心在意地把这株牵牛花的幼苗移了过去,缓了几天苗,居然也顺利的成活了,并且无视室外寒风呼啸的季节,一天比一天茁壮成长起来。

如此一来,苏和的植物观察笔记不仅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更是围绕着这株牵牛花的幼苗对付完了好几天的日记任务。

听说苏和家的花盆里发了一株牵牛花的幼苗,经过一个秋天俨然已经成为牵牛花爱好者的秦露和顾于兴也跑到苏和家里来参观,就连周昊来找程蔚玩也会顺便过来看看牵牛花的成长情况。他们也都好奇,不知道这株牵牛继续长下去,会不会真的像温室植物一样忘了季节开放。

秦露和顾于兴看完了花,就顺便坐下来一起写写作业。

写作业就在苏和家长久闲置的大餐桌上——平时苏和和程蔚都是在厨房的小餐桌上吃饭,把零食和水果用盘子分装好,保温壶里是热的茶,三个人一面写一面不时将手伸到盘子里吃零食、水果,写得告一段落再去给自己倒一杯茶来喝。

苏和的字写得快,初一的功课也不重,六十四中又不是什么重点中学,课业压力不大,老师留的作业也少,用一位老师的话说就是,“也就现在让你们松快一年,等到初二就开始给你们上枷板了。”所以她的作业一般都趁着在学校的自习课的时候写完,就算是有部分没写完的,量也不大,几笔也就胡弄结束。

在秦露和顾于兴写作业的时候,苏和就按照计划表进行预习和复习。

第一次看到苏和已经自学到初二的功课时,秦露和顾于兴都非常惊讶。期中考试苏和考了全班的第一名,已经是大家心目的好学生,但她们确实没想到她的学习进度居然会比大家提前了这么多。

顾于兴和秦露的学习也都不错,两人都属于好孩子,比较有自觉性,被老师和家长给管顺了,上课知道认真听讲,下课知道完成作业。为了预防下堂课老师提问到自己还会时不时的做一点复习。再加上本身又不笨,因此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基本也是顺利成章。

不过她们的学习态度还是倾向于被老师和家长推着往前走。与大多数乖学生一样,可以预习一两课,但不会主动制定更加详尽的学习计划,没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对苏和在初一上学期就已经开始学习初二的课程感觉十分不可思议。

苏和的解释是反正早晚都得学,差别只在于是被老师逼着学,还是自己主动学,既然最后都是要学,与其被迫的不甘不愿,倒不如自己抢先投降,还能占据一些主动。     既然说来说去最后都是要学,早学也是学,晚学也是学,学得不好也是学,学得好也是好。与其到最后被人骂着学,还学得不好,不如自己早点学得又快又好,心里自在不说,还能省掉老师家长的许多唠叨,免得麻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