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前夕,侄子回京 - 科举文炮灰夫妻养儿日常 - 二月茧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殿试前夕,侄子回京

殿试前夕,侄子回京

礼部小吏替侍郎大人游怜山,出门跑,游怜山本人还是停不了手,拿起本公文,逐条核对。

贡院桌板,屋顶,重新检修,坏的立刻更换。

礼部考房要备足油灯和灯油,防止夜间答题看不清。

日供水源要由专人检查,避免出卫生问题……

游怜山边念,边用朱笔在修改的地方标记,笔毛在纸上划过,沙沙作响。

忙到午时,游怜山才想起还没吃饭。

他也走不开,想请差役去外面买俩馒头,却听衙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擡头,夫人容芝提着食盒走进来。

容芝不是一人来的,身后跟着小丫鬟春丽,春丽手上抱着床新被褥,还有几件浆洗了的男子长衫。

“你怎么来了?”

游怜山疑惑着放下了笔,起身迎上去,衙门重地,一般情况是谢绝家眷入内的。

除非家中有要紧事,必须立刻见到礼部官员。

再一联想到近来京城中的怪病。

游怜山登时感到心惊不已,不等容芝开口,立刻低声问,“难道咱家里有人被虫咬了?!”

容芝也是一惊,赶忙摇头,“没有!”

声音很低,也被他吓得不轻,容芝摁着胸口,连着深呼吸几下,才开口道,“你别自己吓自己了,行不行?”

游怜山看着她的反应,松了口气,好声好气地问:“那到底出了什么事?”

容芝以手掩口,继续低声说道,“父亲母亲听说,你连着熬了三夜,很不放心,让我来给你送些东西。”

说着,她把食盒放在游怜山手上,自己打开盖子。

游怜山伸头看,里面是热粥,酱菜,还有一个装着褐色汤药的瓷碗。

“这又是啥呀?”

“粥是母亲亲手熬的,汤药是大夫开的补气血方子,你别多问,快趁热都喝了!”

容芝先把那碗粥端出来,直接喂到了游怜山的嘴边去。

碗沿有些烫,游怜山往后缩了点,推开那碗粥,“……我等等再喝,你放着吧。”

而后,他看向衙门外,正好奇着,容芝是怎么骗过门口的衙役,可以走进衙门来的。

却没留心,嘴边又伸过来一只温热的碗。

游怜山吸吸鼻子,凑近,闻到汤药的苦涩,胃里一阵翻涌。

要怪近来礼部衙门天天烧艾草、苍术驱虫,那股子辛辣的草药味钻进鼻腔,立刻让他产生了应激反应。他猛地偏过头,想躲开容芝端来的那碗药,慌乱之中,手肘一不小心撞到瓷碗。

“哐当!”

瓷碗摔去了地上,汤药溅了一地。

连带着,春丽手里的被褥和长衫也遭了殃。

春丽一声惊呼,连忙往后退,却还是没能躲开,干净的长衫下摆被染成了褐色,脏兮兮的。

见此,容芝的脸色瞬间沉下来。

院中旁边,几个正在整理的小吏听见这边的动静,都停下手里的活,探头往这边看。

这些人的探究和好奇,自然都被容芝看在眼里。

容芝一想,索性深吸一口气,提高声音,满口“怒意”地骂道,“游怜山!这是娘和爹特意让我送来的,你就这么糟蹋了吗?你眼里,还有没有长辈,有没有孝道!”

游怜山愣住,好在二人一起生活多年,早有不必言说的默契。

他明白了容芝的用意,这是要演给周围的人看,坐实他们夫妻不和的传言。

好让远处围观的李经章放松警惕。

一时,游怜山一改刚才的惊讶,昂起了头,同样“恼怒”又生硬地回应容芝,道,“我又不是故意的!这几日衙门事多,我心烦得很,你一个妇人,少在这里胡搅蛮缠!”

“我胡搅蛮缠?”

容芝上前一步,声音喊得更响,引得更多目光围过来,“你为了个侍郎的差事,连家都不顾了,天天在衙门里耗着,爹娘好几日没见着你了,天天为你担惊受怕!你倒好,现在连爹娘的心意都不放在眼里了?你……”

她的话没说完,见游怜山突然凑近,快速提醒她,“来,小芝,打我一巴掌,越响越好。”

容芝一愣,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又扫了一眼旁边围观的小吏,犹豫着问道,“一定要打?”

游怜山点头,“打。”

容芝深吸一口气,高高地扬起右手。

她手腕用力,只听“啪”的一声,在安静的衙门里回荡。

再看游怜山的左脸颊,立马红了一片,五个指印清晰可见,一直红到耳朵。

这一巴掌,叫那些围观的小吏们都惊呆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