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场作戏都演起来1 - 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 山照我离离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逢场作戏都演起来1

逢场作戏都演起来1

东西二宫关系缓和的消息,像一阵暖风,吹散了之前朝堂上紧绷的气氛。

宫人们发现,东宫薛太后似乎对西宫裴太后和颜悦色了许多,偶尔还会召裴芳言过去一同用膳,或是赏些衣料首饰。

两位太后甚至有过几次在御花园“偶遇”,并肩散步,低声细语,看上去竟有几分姐妹情深的模样。

这让许多原本想在两位太后之间挑拨是非、借此讨好一方或是牟利的人大跌眼镜,不知所措。

有些惯会钻营的官员或宫人,试图向薛令仪进言,暗示裴芳言与摄政王过于亲近,有损皇家颜面,话里话外提醒东宫应当警惕、甚至打压。

谁知,一向对此类事情最为敏感、最为严厉的薛令仪,竟一反常态,不仅没有发作,反而冷着脸将进言者斥责了一番:“西宫太后性情柔顺,深居简出,摄政王乃是辅政大臣,偶有政务商议,有何不可?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搬弄是非,扰乱宫闱清净!”甚至有一次,一个言辞过于露骨的宦官直接被拖出去打了板子。

这番举动,彻底镇住了那些还想借机生事的人。大家摸不着头脑,只当是东宫太后转了性,或是两位太后真的因共同抚育皇帝而产生了情谊。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一次小型的宫宴上,薛令仪甚至当着几位宗亲和王谢本人的面,语气虽然依旧带着惯有的冷硬,却明显是维护的姿态,对王谢说道:

“摄政王日理万机,辅佐陛下辛苦,哀家是知道的。只是后宫自有法度,摄政王往后还是应当多注意些分寸,莫要让人说了闲话,带累了西宫清誉。陛下日渐长大,还需摄政王尽心竭力,辅佐陛下成为明君,方是正理。”

这番话,既像是告诫王谢远离裴芳言,又像是在肯定他的辅政地位,催促他更专注于政务。

王谢听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觉得有些好笑。

他看着薛令仪那副明明是想维护“皇室体面”和“皇帝生母”清誉,却又不得不摆出公正姿态敲打自己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个比自己还大两岁、一向刻板严肃的东宫太后,似乎也有点……嗯,有点别样的情态,并非全然是块冰冷的石头。

看来女人终究是感情动物,裴芳言那套柔顺可怜、主动“投诚”的把戏,竟然真的让薛令仪生出几分护犊之心了?

他心下哂笑,觉得一切尽在掌握,薛令仪这点小小的“警告”和“要求”,在他看来无伤大雅,甚至增添了游戏的趣味。

他故作恭敬地应下:“太后娘娘教诲的是,臣谨记。”

然而,无论是觉得薛令仪“转了性”的王谢,还是那些被斥责的宫人官员,都看不到两位太后“和睦”表象下的真实面目。

薛令仪的维护,是基于利益的合作和对更大目标的隐忍。她压下对裴芳言和王谢私情的厌恶,是因为她需要裴芳言这颗棋子,需要维持赵桢地位的稳定,从而最终实现压制王谢、壮大薛家的目的。每一次替裴芳言说话,每一次与她把臂同游,薛令仪心里都在计算着将来如何连本带利地收回。

而裴芳言,则在这场危险的游戏中扮演着最高明的演员。她在薛令仪面前,是感恩戴德、全心依附的“妹妹”,将王谢的“逼迫”和王家的“威胁”描绘得绘声绘色,不断强化着薛令仪对王谢的敌意,并悄悄传递着一些经过筛选的、关于王谢动向的“情报”。

她在王谢面前,则是那个成功“卧底”、并且似乎意外获得了东宫些许“怜惜”的聪明宝贝,将薛令仪的反应和话语,巧妙地转化为王谢乐于听到的信息——比如薛令仪如何被“误导”,如何开始更关注朝政而非私情。

当只剩下她独自一人时,所有的伪装褪去,眼底只剩下冰冷的野心和决绝。她抚摸着崔祥秘密送来的名单,上面记录着越来越多被她用各种手段掌控的、分布在各个要害部门的名字。她听着慧明师太带来的宫外消息,分析着朝堂动向。她甚至开始暗中搜集薛家和王家一些见不得光的阴私之事,作为未来的武器。

她看着铜镜中自己依旧柔美的脸庞,心中没有半分温情。

王谢的宠爱?那是她生存和往上爬的阶梯,也是她迟早要踢开的绊脚石。

薛令仪的合作?那是互相利用的权宜之计,是饮鸩止渴。

她从未忘记,真正阻碍她掌握自己命运的,正是这两座庞然大物。

天下,应该是她裴芳言……的儿子的。而为了确保儿子能真正坐稳那个位置,而不是成为另一个傀儡,她必须拥有足够的力量,扫清一切障碍——无论是王家,还是薛家,甚至是……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母子的人。

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暗潮汹涌得更甚以往。裴芳言微笑着,磨砺着手中的刀,等待着最适合出鞘的时机。她不仅要自保,要夺权,还要……清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